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的实践与探索——以南宁某校内湖黑臭水体为例论文_黄性荣

广西博世科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广西南宁 530007

摘要:城市黑臭水体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极差的感官体验,也直接影响了人们的健康生活。“水十条”将公众身边黑臭水体作为国家战略的重点,是自上而下回归水治理本质的重要举措。“本文结合南宁某校内湖黑臭水体,系统介绍了城市黑臭水体的成因,城市黑臭水体综合治理方案以及治理效果。

关键词:黑臭水体;水体治理;城市黑臭水体

1背景

水环境保护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污染防治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先后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十三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三五”规划编制技术大纲》等一系列政策和规划。

其中,《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要求:在2017年年底前,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2020年底前,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到2030年,全国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同年4月,南宁市入选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名单。根据《水十条》及“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的相关要求,加快南宁市主要黑臭河道流域及主要黑臭湖渠水体的治理迫在眉睫。。

2项目概况

可利江黑臭水体治理项目是南宁市城市内河黑臭水体治理工程PPP项目的子项目。可利江是邕江北岸江北西堤内的次大支流。它发源于南宁市武鸣县双桥镇的尾燕岭,经那望、那添、平甫、可利村,于南宁水文(三)站附近注入邕江,流域呈榄状,两头小中间大,地势为北面高南面低,分水岭高程在300〜400m,天雹水库以上为丘陵,以下为低丘、盆地或城建区。可利江流域内河道干流无黑臭,但在其支流某校内湖处出现黑臭,水质已属于劣V类水质,发黑发臭现象较为严重。

3黑臭水体污染源及成因分析

某校内湖存在污水直排口,连续不断往湖中排放污水。另根据南宁市内河管理处提供的沿岸实测地形图,现存的污水直排口共2处,这2处污水直排口是导致水质发展为劣V类的主要原因,同时沿线雨水直排口的初雨径流污染也是水质难以好转的次要原因。

校园内基本为雨污分流制排水系统,校园内污水均收集至现状污水管排至校区周边市政污水管网内。因此,分析认为,民大内湖水体的轻度黑臭主要是由于内湖底泥内源污染释放导致的。内湖底泥内源污染未能有效消除或清理,导致水体的自净能力差,这是水体黑臭的直接原因。

内河水质变差、水质类别降低与污水口排污、雨水口排污、农业面源污染、畜禽养殖排污以及受污染河流支流汇入所导致;水体黑臭级别加重也与污水口排污、雨水口排污、农业面源污染、畜禽养殖排污以及受污染河流支流汇入有关。

河流水质污染、水体黑臭既与社会经济、生产生活直接排污有关,又与河流沿途排污截污、水资源量及其稀释能力、水力坡度与河流自净能力、水生态环境与水环境容量、河道管理与河流治理、环境因素条件等众多因素关联,任何一项因素的影响都极易导致内河水质污染、水体黑臭。

4治理目标

2017年12月31日前,消除治理范围内所有黑臭河道,水质主要指标及社会效果达到下表标准。

表1 黑臭水体治理达标水质指标

5治理方案

根据前述校内湖污染的污染现状及成因分析,工程措施以消除黑臭水体为首要目标,以水质提升为中期目标,以构建水质效果好、自净能力强的水生态系统作为最终目标。使校内内湖水系长期向好的方向发展。采用清淤疏浚、污水处理与生态修复相结合的技术路线。

5.1清淤疏浚

内源治理的主要内容是清淤疏浚,清淤的淤泥考虑一部分用微生物降解,一部分做人工湿地和绿地的底泥,剩下的部分脱水外运至专业公司做肥料。

5.2污水处理系统

针对局部直排口的污水,采取截留收集,建设一套污水处理设施,用来处理截留收集的污水。本工程采用公司自主研发的生物反应器,此反应器采用一体式模块化设计,成套组装适应不同水质要求及规模,特别适用普通污水处理灵活配套,方便安装。通过升级改造、增加较少工程量情况下处理出水可以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水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

5.3生态修复工程

为改善学校内湖的污染情况,需进行生态修复设计。采用生态恢复集成技术,通过微生物的调控、水生植物净化系统的建立、水生动物调控系统的构建,形成梯级时空生物循环生态系统修复黑臭水体。主要包括水生植物群落的构建及植草沟的设计两方面内容。

6工程效果

图1 内湖治理后图片

本工程全面消除了某校内湖黑臭水体,构建了完善的水生态系统,丰富了水生物种的多样性,营造了“水清、湖绿、岸美”的自然生态景观。湖边的景观价值得到明显提升,为学校师生提供亲水娱乐和水文化休闲空间,能进一步提升校园形象,改善师生的生活质量。同时,师生对居住环境的满意度和生活环境的舒适度大幅度提高,南宁“青山环城、绿水绕城、海绵融城”的海绵城市新形象得到进一步补充,为“生态校园、美丽校园”的建设树立了标杆。

论文作者:黄性荣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3

标签:;  ;  ;  ;  ;  ;  ;  ;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的实践与探索——以南宁某校内湖黑臭水体为例论文_黄性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