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与电子金融_知识经济论文

知识经济与电子金融_知识经济论文

知识经济与金融电子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知识经济论文,电子化论文,金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二十世纪末的今天,以信息技术、知识产业迅猛发展为标志的知识经济革命正悄然兴起。知识经济的发展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对人类历史的发展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对知识经济本身的发展运行规律及其对社会各领域的影响的研究探讨已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而金融业作为受知识经济影响较大、对知识经济发展具有极大推动作用的行业,其电子化进程与知识经济发展息息相关。金融电子化进程主要受到信息革命发展和金融创新需求拉动的双重影响,发展迅速。在西方发达国家,金融电子化已日趋臻善,金融创新与金融电子化同步发展,金融业呈现出空前的繁荣景象。

我国金融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迅速,规模急剧膨胀,特别是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及金融体制实行重大改革确立“以中国人民银行为领导,以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分工协作”的金融组织体系以来,金融业进入了一个大发展时期。同时,随着我国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为保证金融业务的正常开展,金融电子化步伐逐步加快,从电子报表到柜台业务电子化并已开始进入以综合业务网络和信息管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为重点的科学化、网络化和综合化经营管理电子化阶段。因此,研究知识经济、信息革命与金融电子化发展的相互影响,寻找我国金融电子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更好地指导我国金融电子化实践已刻不容缓。

一、信息革命与金融电子化

知识经济是直接依据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的经济。其主要特征是:科学和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日益成为知识经济的重要基础,信息和通信技术在知识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服务行业在知识经济中扮演主要角色,人和资源、素质和技能是知识经济实现的先决条件。知识经济的基础是信息和知识,而信息和知识的基础是以计算机为主的现代通信和网络技术。金融业作为服务行业的重要部门,与知识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金融电子化的每一次飞跃都与信息革命息息相关,信息革命的每一次飞跃都极大地影响着金融电子化进程。同时,金融创新和金融电子化又进一步深化了信息革命,促进了计算机革命和通信革命的发展。

(一)信息革命

众所周知,广义的信息从形态上包括数据、文本、声音和图象,从功能上包括生成、处理、存储和传输,而计算机和通信设备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信息革命的产生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数字化革命、计算机革命和通讯革命。

数字化革命主要是指数字化信息处理方式的革命,其本质是将所有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形成数字型信息。这样,信息的生成、处理、存储和传输都将从模拟型向数字型转变,使得计算机革命和通讯革命成为可能。

自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数字型计算机ENIAC诞生以来, 计算机行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传统的大型计算机都拥有各自特定的系统,虽然功能强大,但价格昂贵。同时,由于使用者没有足够的技术力量胜任维修维护等工作,往往陷于被生产者牵着鼻子走的窘迫境地。1960年,数字设备公司推出了小型计算机,虽然功能没有大型计算机强大,但用途广泛,价格较低,用户发展较快。不过,小型计算机系统也未摆脱专用系统。因此,这一阶段的计算机用户大多是一些特殊机构。直到INTEL公司研制开发出微处理器芯片,才在1975 年诞生了第一台个人计算机,并随着微处理器芯片的逐步升级,个人计算机的性能有了很大改进,其性能价格比优势明显。随着个人计算机的迅速发展与普及,在通信能力提高的配合下,个人计算机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使信息革命逐步深化。

个人计算机革命将计算机应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由此引发了通讯革命。于是“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在全世界范围逐步展开,使信息革命进一步加深。未来的信息高速公路需要建设的基础设施主要包括软件平台和多媒体、传输网和交换设备、展示装置等。目前全世界风行的电子信息交互网——因特网是对未来信息高速公路的最佳模拟。随着信息传输线路和相关设备的技术革新,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实现以现代通讯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以光缆为干线、覆盖面广的通信网,能够将计算机、电视、电话等电子设备结合在一起,实现信息传输网络化、快捷化、大容量化、价格低廉及信息交互式流动。

(二)金融电子化

自二十世纪50年代后期美国商业银行首次利用计算机办理银行业务以来,信息革命便与金融业结下了不解之缘,金融电子化浪潮发展势头日趋激烈。其主要变化包括:(1)金融电子化提高了金融市场效率, 有效地降低了交易成本。(2 )金融电子化协助金融机构建立了科学管理系统,提高了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3 )金融电子化推动了金融创新的高速发展,促进了金融产品多样化。(4 )金融电子化促使各国金融市场的紧密联系,促进了金融全球一体化的发展。

金融电子化从银行交易、数据处理、资金转帐、信息传递和经营管理等各方面加强了金融对整个社会经济的渗透力和控制力。

美国金融电子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各方面:(1)零售业务电子化。 银行零售业务领域电子化是银行电子化最成功的应用之一。ATM和POS的发展使银行业零售业务摆脱了时空限制。(2)银行批发业务电子化。 银行批发业务主要是为企业提供服务。目前电子金融已覆盖了传统的批发业务的各个领域,如贷款业务、证券业务外汇业务、决策支持业务和信息咨询业务等。在美国有现金管理系统(CASH MANAGEMENT SYSTEM)为客户提供有关帐户信息、提供付款业务和提供决策支持服务。增殖网(VALUE ADDED NETWORKS)通过净值法完成企业间的资金清算,降低了银行的清算成本,提高了银行的清算效率和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电子数据交换(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使得企业数据通过电子网络传输进行资金、合同、客户和货物等管理。(3 )银行同业清算转帐电子化。主要包括电子资金转帐系统(ELECTRONIC FUND TRANSFERS )自动付费系统(AUTOMATED PAYMENT SYSTEM)和全球电子资金转帐系统。提供了资金清算、转帐便利和降低成本。

日本银行电子化发展大体经过了4次联机。第一次是1965—1975 年,主要目标是实现银行自身存、贷、汇业务的联机作业,为建立银行管理信息系统奠定了基础;第二次是1975—1985年,采取最新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实现了全面联机作业,包括债券与证券交易的联机作业;第三次是1985—1990年,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主干的联机,其目标是实现全面电子化的全开放式银行系统,形成了综合的银行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了现代化银行新体系;第四次是1990年至今,其主要目的是重新建立数据库以提高金融产品的开发应用效率。主要措施除重建数据库外将宿主机改为客户机/服务器方式,并通过通信线路选择增强资源管理功能。

二、我国金融电子化历程与发展启示

(一)我国金融电子化历程与存在问题

我国金融电子化受到信息革命和金融发展的双重影响,发展迅速,其发展过程大体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单项业务处理阶段(1957—1975年)。这一阶段我国计算机应用整体水平较低,计算机在金融业中主要应用是联行电子化,采用批处理方式进行核对和监督。工程化探索阶段(1975—1980年)。这一阶段以“全国大中城市银行核算网实验工程”为标志,虽然未取得预期效果,但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起步阶段(1978—1984年)。该阶段从人民银行引进M10计算机开始,着手解决主要城市的对公和储蓄业务的电子化。 自发发展阶段(1984—1990年)。80年代中期,我国金融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各专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为自身业务发展出发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计算机应用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是全国金融电子化缺乏统一规划和统一标准,为以后的信息交流和网络互联留下了隐患。大规模发展阶段(1990年至今)。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社会对高新技术优势的重新认识,信息革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特别是“信息高速公路”战略实施,带动了我国金融电子化的应用开发、网络建设、管理和理论研究。国际新技术的开发应用,我国计算机产业和通信产业的飞速发展,也极大地刺激了金融电子化开展。各商业银行为了提高竞争力,不惜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促进各行电子化发展,主要是综合业务网络系统建设、内部企业网建设及在此基础上开发应用的管理信息系统等。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也相继开通全国交易网。人民银行电子联行系统、各项监管电子软件也取得了很大成就。

在我国金融电子化迅速发展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我国金融电子化工作缺乏科学系统的思想方法的指导,长期没有统一的发展规划、统一的标准和规范、统一的实施方案。各金融机构自行其事,开发应用了多种电子化系统。甚至在一个金融机构处理同一业务的软件版本和信息接口也不统一。这就为将来的信息标准化和网络化带来了很大困难。

2.各金融机构在发展电子化过程中,不仅投入大量的物力财力,同时引进了一大批计算机技术人员。这些人员虽然为电子化工作作出了很大贡献,但也增加了金融机构的负担,妨碍了金融机构改变系统开发方式、加强合作开发工作的顺利开展。

3.我国金融电子化工作一直围绕着传统柜台业务计算机处理开展,对业务创新和管理电子化缺乏足够的认识。金融管理现代化仅是美好的憧憬。

(二)我国金融电子化发展启示

通过对信息革命、国际金融电子化发展分析,结合我国实际,在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金融电子化发展应遵循的原则大体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1.要按照系统工程的理论方法指导我国金融电子化工作。金融管理部门和金融企业应与相关的科技公司部门密切合作,采用多种方式进行系统开发,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金融计算机网络(金融数据通信网),并注重安全管理和制定完善的电子化标准。

2.要紧跟时代步伐,密切关注技术热点。如最新的INTNET银行业务、JAVA证券交易系统、利用INTERNET 技术建立企业内部网(INTRANENT)等,要不惜资金投入,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引进国际先进的金融电子化技术和管理方法,逐步实现我国金融电子化与国际接轨。

3.要加强对高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金融电子化工作需要一批既掌握计算机、通信等相关技术知识,又对金融知识和管理知识有造诣的高级专门人才。这是我国金融电子化成功的关键。

4.要集中力量对金融电子化重大理论和方法技术进行攻关研究。如金融专家系统、金融电子化标准化和金融信息安全保密等课题的深入研究,从理论方法上保证我国金融电子化工作顺利开展。

5.要按照金融电子化发展要求建立相应的科学管理体制,及时纠正金融电子化仅仅解决传统业务手工处理问题的思维倾向。金融电子化涉及到金融业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如决策支持系统的研制应用决不仅是信息的模型化处理,它应该带来的是决策的科学化、合理化。

6.金融电子化与金融创新工作互相推动、同步发展。目前国际金融创新的工具软件主要有两种,即综合性系统(COMPREHENSIVE SYSTEMS)和工具箱(TOOLKITS),都是金融理论知识和计算机技术结合的产物。因此,要密切注意金融创新动向,提高金融电子化和金融创新产品效率,促进金融电子化全面发展。

标签:;  ;  ;  ;  ;  ;  ;  ;  

知识经济与电子金融_知识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