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防范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的几点思考_银行论文

关于防范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的几点思考_银行论文

对如何防范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问题的几点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商业银行论文,金融风险论文,几点思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在向集约化经营过程中,如何搞好贷款营销,有效增强信贷资金投入和防范化解贷款风险,切实解决贷款难和难贷款的问题,这是当前摆在一些地方商业银行经营者面前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这也是银行深化改革,实行商业化经营的必然要求。本文拟就新形势下,商业银行如何防范金融风险的问题谈点粗浅之见。

一、正确认识贷款误区 树立贷款风险意识

当前,信贷资产质量不佳,逾期、呆帐、呆滞贷款问题突出,是困扰国有商业银行正常经营和业务发展的一大难题,它不仅直接造成银行经营性亏损,同时也削弱了银行支持国民经济发展的能力。究其原因,表现在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存在的“六个误区”:

一是机械化解风险的误区。随着金融业多年积聚的风险逐渐暴露,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意识成为商业银行首当其冲的一项工作,这对于风险的控制、防范和化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部分的基层行防范意识过于机械、闭关自守,不放贷款而花大力气搞清非盘活,结果不仅收效甚微,而且因“惧贷”使业务萎缩,经营亏本。这既不利于自身的正常经营和发展,也削弱了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二是贷款责任追究的误区。近年来,为防止新的信贷风险发生,有的商业银行实行了贷款第一责任人终身追究制度,将贷款风险与一线信贷人员直接挂钩,一笔贷款形成风险后,信贷员动辄扣工资,下岗,甚至开除。虽然贷款责任追究制度对于防范信贷风险有其好的一面,但其给信贷员工作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影响信贷人员放款积极性,造成信贷萎缩的负面作用也不容忽视。

三是信用独占的误区。所谓信用独占是指银行片面强调企业对银行的信用,而放松了对企业的信用。有一基层行在向某企业催收贷款时,许诺只要企业还款,便重新贷款。而企业如约归还了贷款后,银行却不履行诺言,最终导致银企关系僵化,也使这个企业因没有资金周转而停产。

四是贷款权上收的误区。将下级行贷款发放权上收,实行集中审贷,是近年来部分商业银行在信贷管理中普遍采用的一种做法。这种做法表面上是对信贷风险的控制,实质上却人为增加了贷款的环节,对经济发展也不利。

五是依法收贷的误区。近年来,起诉已成为基层商业银行清收陈欠贷款的主要手段,执行难也相应成了银行对法院工作最大的抱怨之一。我们应当看到,依法收贷并不是清收贷款的唯一途径,而且一味强调起诉也会造成一些负面影响。如容易恶化银企关系;造成企业倒闭、职工下岗,对社会稳定不利;银行起诉标的一般较大,起诉费用也较高,在执行无果的情况下,增加了经营的成本。

六是项目参与的误区。部分基层银行在企业申请贷款时,往往会派信贷人员参与项目的论证和评估,这的确是贷款发放前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应当看到,一些参与论证活动只是走过场,做表面文章,其原因不是银行不积极,而是信贷人员中真正能够进行项目论证的人才太少。

因此,各级商业银行只有充分认识信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树立信贷风险意识,才能走出信贷误区,取得工作主动权。

二、完善优化信贷结构 努力化解贷款风险

贷款是商业银行首要的资产业务,目前商业银行利润主要来源于贷款利息收入,银行经济效益好坏主要取决于信贷资产质量的高低。目前,各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普遍较差,其主要表现在:现有存量结构不合理、死滞资金占比多,存在着老的搞活了,新的又发生了,前清后增,没有真正建立一套完整的信贷安全体系。针对上述存在的贷款误区,我认为解决的主要办法是:

1、要在贷款存量的盘活上下功夫。一是“让利保本”。对一些信誉高、效益好、产品有出路的企业,银行可以从中做工作,利用其优势促进企业兼并、联合,搞活死滞贷款,必要时银行可让一点利息,以调动政府、企业的积极性。二是“以贷活旧”。对一些经营困难但能救活的企业,在落实好债务,避免贷款悬空的情况下可给予一点贷款,以新增贷款盘活旧贷款。三是“以奖减损”。运用行政的、经济的和法律的手段进行清收,对清收风险呆滞呆帐贷款有成绩,有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必要时可奖一点鼓励金,以调动信贷人员和有关部门的积极性,尽量减少国家信贷资金损失。四是“以贷引收”。目前,地方各级政府发展经济劲头很足,要求增加银行贷款呼声很高。因此,在政府要求增加贷款时,把搞好死滞贷款作为条件,即银行增加新贷款解决地方该支持的企业或项目,地方财政则拿一块资金解决关停企业死滞贷款,以贷引收,调动地方政府和企业主管部门盘活存量的积极性。

2、要在加大对优势企业的支持力度上用气力。当前各商业银行要针对企业的特点和现状,加大对优势企业的支持力度,要通过业务转授权制度.适当集中信贷业务审批,加大集约经营力度,加强信贷资金的集中调控,全面优化调整信贷结构。在发放贷款时,要坚持以市场、效益和信誉为导向,坚持大、中、小并举,各种经营成份并举,支持不同类型的企业合理发展,扩大优秀基本客户,避免简单地以企业大小和所有制形式为取舍,重点支持有市场、有效益、守信誉、能按期还本付息的企业发展,支持国家重点企业和企业集团的发展壮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振兴支柱行业,对纳入国家重点建设计划的交通、能源、邮电通讯等基本设施建设及经济效益好、企业机制新、资金流量大、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和企业集团加大营销力度,加大贷款支持,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促进银行和企业的共同发展。

3、要在贷款的增量上强化管理。商业银行要按照《商业银行法》的要求,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实行集约化经营,最大限度地实现资金的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同时,还要重视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坚持“三看”:一看企业法人代表的综合能力和企业的集体管理水平;二看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能给银行带来的经济效益;三看企业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和发展前景,使新增贷款既符合国家信贷政策,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又能收得回,银行有经济效益。二是要坚持把好“三关”:手续合法、程序合规关,调查关和检查关。同时,要建立信用贷款监督保障体系,减少人为的风险因素。三是要建立信贷目标管理责任制。信贷工作目标责任制主要是实行三个责任制:①管理目标责任制。将全年各项管理工作确定不同的目标,制订严格的完成时间,明确主要责任人,包括发展信贷基本客户群、开发新业务、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措施,调整信贷结构和优化贷款增量、制度建设、调查研究、业务培训、帐务统计、电子化建设、档案管理、“三防一保”工作等十一个方面。②风险贷款催收目标责任制。将风险贷款列出清单,逐笔分析原因,提出年度催收方案,并定期检查工作进度。③贷款催收目标责任制。对信贷人员实行责、权、利相结合,存贷、息一条龙的管理办法。并实行贷款催收目标责任制。将催收任务落实到人,实行重点监管,并与个人利益挂钩。这种将信贷工作计划分析列项,明确到人,实行按期考核,年终奖惩的办法,可以使信贷管理工作的软指标变成有计划,有目标、有检查,有考核的硬指标,能促进信贷管理工作的落实。四是要加强政府、企业和银行的密切合作,打好盘活贷款存量硬仗。其一,加强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为盘活资金奠定良好基础。要从根本上减少和控制银行呆帐,呆滞贷款数量,逐步消化银行不良资产,盘活贷款存量。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步伐,按照市场经济的法制规范企业行为。各级政府和企业部门要积极推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指导企业加强和改善经营管理,彻底改变过去企业吃“大锅饭”,经营管理者负盈不负亏的局面,真正从根本上实现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其二,各级政府部门要把活化信贷资金作为当前一项重要经济工作来抓。要成立专门组织,制定有力措施,进行扎实有效的工作。要对企业的贷款进行一次全面认真清查摸底,弄清贷款底数,认真落实债务,严格界定风险,制定盘活措施,下达进度目标,逐户抓好落实。对转制企业的贷款应结合债务清偿工作,由有关银行按合同规定收回贷款本息,或与债务人重新签订贷款合同,防止贷款悬空。其三、银行对已形成的不良资产,要通过建立银行贷款风险基金的办法,按规定比例逐年提取呆帐准备金,用于冲销呆滞、坏帐资产,减轻企业负担,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存量盘活。

三、加大贷款营销力度 努力防范金融风险

针对当前有的基层行存在贷款的误区和问题,省、市商业银行要高度重视,要积极采取各种防范金融风险的措施,努力提高信贷营销力度,提高信贷资产质量。

1、要增强贷款营销观念,加快信贷制度改革。一是在经营思路上,各金融机构要打破“规模论”的思想束缚,实行“大小兼并”,抓优放劣,不问“出身”,不唯“规模”,只求实绩;二是在营销贷款过程中注重突出四个“早”字,即早一步掌握信息,早一步介入,早一步开展,早一步到位资金,努力在贷款营销中占据主动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各级金融机构应进一步完善经营管理机制,按照“固定资产贷款审批权集中,流动资金审批权下放”的原则,调整并完善对基层机构的授权制度,合理划分基层支行贷款审批权,适当下发贷款授权,简化审批手续;四是改革信贷规模和经营计划的编制办法,推行基层支行依据当地信贷合理需求按季自下而上编制,自下而上审定的办法,并合理确定内部资金往来利率,做到集中有度、合理调节。

2、要改善金融服务,发挥金融的效能。一要加强客户经理队伍建设,通过完善激励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全面提高为客户服务的水平,为优秀客户,大型项目配备客户或客户经理制保证客户能够及时得到服务。二要加强产品创新,树立业务品牌,加强管理创新,发展多种融资工具和手段,加强业务创新,竞争优秀客户。同时,还要发挥网点覆盖面广、综合实力强的优势,推出行内银团贷款业务,为跨地区的大型客户提供融资服务。三要探索信贷方式创新,努力拓展贷款市场。要大力拓展票据业务,使票据逐步成为中小企业的重要融资渠道。推行“扁平化”管理,推广客户经理制,减少贷款流转环节,缩短贷款受理时间,为客户提供快捷优质服务。

3、要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实现信贷管理的精细化原则。一是充分发挥信贷台帐系统只是到期贷款提示,未体现预警的功能。预警应该是一个完整的数据库,根据计算机设定的各项参数,根据企业财务数据及银行相关信息的录入,通过缜密计算与分析,及时发现企业经营与财务状况的异常变动,通过信贷台帐的业务监测系统,发出预警信号,并通过顺畅的渠道将信息及时传送到相关部门,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信息。

一要建立到期贷款事前分析制度。为了有计划、有规律地释放风险,更加有效地化解风险,各级商业银行必须建立到期贷款事前分析制度。此制度不仅对风险进行预测,更要有风险转化的功能。具体来讲,就是要提前两个月对到期贷款进行综合分析。这样有助于审批及签批人对贷款企业及贷款质量情况的及时了解,对未来的风险情况有所预测。同时,还要根据情况提前提出到期处理意见及相关措施,帮助信贷员确立工作目标,明确工作内容,从而真正做到时间表与责任人的落实,实现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统一。

二要建立重点客户、问题贷款报告制度。在信贷员定期下户的前提下,要特别关注基层行范围的重点及问题贷款,加大调查频率,对管理措施和实施方案进行专题研究,对于贷款企业的突发事件和经营、人事的重大变故实行当日报告制度,并保证信息传递渠道的顺畅、及时。信贷人员的信息反馈是风险预警系统的重要一环。因此,各级商业银行在全体信贷人员中要推行“及时,深入”的工作作风,培养行兴我荣、行衰我耻的主人翁责任感。

三要建立规范化信贷审批流程。根据客户的所属行业、经营性质等综合因素及顾客的不同需求,根据信贷风险发生及控制的不同程度,确立不同客户为中心的经营与管理原则,各部门的工作必须根据客户的需要设置流程,并服从流程的安排,坚持以流程管理为主的审批模式,坚持以客户需要和工作需要为前提设立工作流程及相关部门。规范化的审批流程既是对信贷员工作的有效指导,也是防范操作风险的有效途径。

四要建立信贷人员工作手册。信贷人员工作手册可以一岗一册,一人一册,其主要内容包括:明确责、权。详细介绍工作范围(如贷款种类)、岗位职责、审批权限。提供理论依据、政策指导。汇集、摘录相关的法律文件、法规、银行内部的文件规定,进行操作性指导。细化业务操作程序、审批流程。做到人手一册,翻开手册,就明确了自己的工作内容,工作职责,就能寻找到相关的业务规定和法规要求。这样可以缩短新人适应岗位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防范信贷风险,也有利于责任的划分,避免因职责不明确而产生的工作顾虑与推诿现象。

五要建立贷前调查,贷后检查制度。文本的格式化,不单是形式的统一,更是对信贷调查与检查工作内容的细化与指导,一份规范化报告就是实践工作的具体体现。信贷报告的格式化,信贷调查的制度化也是重要方面,与贷前调查相比,全行的贷后受理相对薄弱,信息的不对称,社会信用体制尚未建立,使信贷人员的调查、检查工作困难重重,贷后管理工作也就显得异常艰巨。在贷后的检查中要扭转以客户自述为主的方法,努力采取多种形式做到以我为主,主动出击。通过对企业经营活动及现金流量的分析,重点预测企业的还款能力及潜在风险。

六要建立电子化信贷档案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的完善是从信贷基础管理的角度防范信贷风险。先进的电子化信贷档案管理,为信贷管理工作提供了必要的保证和支持。信贷档案的完整与安全是对银行债权最基本的保障,而电子档案管理既便于档案的调阅,也为各级商业银行领导适时监控与稽核检查提供了先进的管理手段。

七要建立新型的银企合作关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银行代财政管理资金,因此信贷人员有参与企业经营与管理的职能。随着银行商业化、企业公司制度的建立,银企之间演变成为一种单纯的资金供求关系。信贷人员始终处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外围,信贷资金一旦进入企业,便失去了银行的控制。在对近年来不良资产形成原因的分析中发现,大部分企业在申请贷款之初经营都是很正常,只是资金到位后没有很好地使用,或者在取得银行支持后经营规模与经营领域一度扩张,投资过于分散,落实到具体项目的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在没有后续资金保证的情况下,项目纷纷落马,投资项目的不成功,企业实力受到严重损伤,这也必然导致银行贷款出现风险。因此,要加强宣传,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建立由社会监管、法律监管和政府监管等多方面组成的信贷监管体制,对不讲信用的企业要坚决停贷,努力扭转信贷经营环境。

4、要规范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加强与地方政府部门的协调工作,切实解决企业抵押担保难的问题。运用企业互保,联保,贷款保险、多渠道筹资建立贷款担保基金措施,解决企业的贷款担保难的问题。一方面,要与地方政府有关部门落实简化抵押登记和公证手续,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另一方面银行要扩大企业信用贷款比重,修改商业银行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标准,取消或消减“经营实力”项目的分数,为企业平等获得银行贷款创造条件。同时银行还可以扩大抵押(质押)财产范围,提高抵押物折扣率,适应企业贷款需求数额小、时间紧、频率高的特点。

5、要加强实施人才战略。加大对合格信贷营销人员的培养,加强对现有信贷队伍的充实和管理人员的培训,适当增加合理的信贷营销人员,努力提高现有信贷人员的素质,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标签:;  ;  ;  ;  ;  ;  ;  ;  ;  ;  ;  ;  ;  ;  ;  

关于防范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的几点思考_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