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青海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优化配置论文_杨阳

浅析青海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优化配置论文_杨阳

杨阳

青海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德令哈水文分局德令哈水文站 817000

摘要:青海省自西部大开发以来,逐步形成了以水电灌溉、防洪、治污、旅游、工业及生活、环保用水联动发展的局面,成为较具活力的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本文从青海水资源现状入手,对青海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优化措施进行了简分析。

关键词:青海;水资源;优化

青海水资源总量相对丰富,居全国第16位。人均占有量为全国平均值的1 /3。但青海水资源的分布不均,与青海资源、人口、城镇布局不相匹配,而且过境水量大。但于此同时也具备较大的开发潜力。全省水能蕴藏量占全国的3.3%。所以,如何更好地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现有的水资源,是解决全省中长期发展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1青海水资源概况

1.1水资源总量

青海省地表水资源量为629.3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265.93亿m3,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重复计算量为260.4亿m3,全省自产水资源总量为627.4亿m3,其中,黄河流域 208.5亿m3,占总量的33.1%;长江流域179.4亿m3,占总量的17.3%;澜沧江流域 108.9亿m3,占总量的17.3%;内陆河流域132.5亿8m3,占总量的21.1%,其中柴达木盆地为 52.7亿m3,青海湖流域为21.4亿m3。

1.2降水量

青海省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沿途有秦岭高山阻隔,降水量较少。青海省平均年降水量为 285.6mm,折合2064亿8m3,为全国平均年降水量的44%。

1.3地下水资源

青海省总的地下水天然资源量,为山丘区、平原区之和扣除其重复计算量。其中,黄河流域265.93亿m3/a,占全省地下水的25%;长江流域65.82亿m3,占全省地下水的25%;澜沧江流域38.06亿m3/a,占全省地下水的14%;内陆河流域71.67亿m3/a,占全省地下水的27%。全省山丘区地下水资源分布很不均匀,主要原因是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很大。

1.4地表水资源

青海省年径流深变化在0-500mm之间,呈东南向西北递减趋势。按流域来说,黄河流域平均年径流深136.9mm,变化范围50-300mm;长江流域平均年径流深182.7mm,变化范围20-350mm;澜沧江流域平均年径流深285mm,变化范围150-350mm;内陆河流域平均年径流深34.5mm,变化范围0-500mm。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青海水资源开发利用及用水量现状

2.1水利工程现状

新中国成立后,青海省水利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截至2010年底,全省基本形成了黄河河谷动力灌渠、湟水流域自流农灌渠、柴达木盆地绿洲农业灌溉区和环青海湖草原管道供水渠等4个水利网区。建成水库150座,总库容49亿m3,全省农灌干支渠3177条、草原灌溉干支渠433条。在重点河流兴修堤防573km。全省农田灌溉面积24.8万km2,草原有效灌溉面积9.4万km2,解决了农牧区304万人、1250万头牲畜的饮用水问题。

2.2用水量现状

全省总供水量33亿m3,其中,地表水供水28.4亿m3,占总供水量的86.1%,地下水及雨水集流供水4.6亿m3,占总供水量的13.9%。按用水部门分,农牧业灌溉及牲畜用水27.7亿m3,占总用水量的83.9%,工业用水3.8亿m3,占11.5%,居民生活用水 1.5亿m3,占4.6%。

3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在全球气候逐渐变暖,各种用水量急剧增长的大背景下,青海水资源的变化、利用更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因此,在水的问题上,要省地县工程相结合,千方百计增加省内的水资源存量,优化空间、产业配置,开源节用并重,防治污染,提高效益,以保障全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1多蓄水、增存量

要紧紧抓住“南水北调”机遇,将长江、澜沧江等外流水源输入黄河上游河段,有条件的地方,可将水源引向较干旱地区。除异地调水外,扩大人工增雨面积也是缓解青海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开展对空中水资源利用机制和调控技术的研究,建立完善的水资源调蓄系统。

3.2优化区域用水配置

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耗水以各占50%为宜,而目前湟水河流域的开发利用率已接近或超过70%,水资源形势相当严峻,甚至面临季节性河流或彻底干涸。所以要建立统一、权威、协调、高效的职能部门,真正对水资源开发负责,通过综合规划,对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三江源、环湖半干旱草原区土地沙化日趋严重、湖泊干枯、植被退化,而社会经济用水量逐年增加。因此要加大这里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的力度;对海东地区一些无发展条件,特别是缺水、生态环境形势严峻的贫困地区,要实行退耕、退牧、退人相结合的方针,摆脱用水的恶性循环。

3.3优化空间用水配置

近年人工增雨成效较大,要继续争取国家增加投资,针对湟水流域干旱少雨、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农业基础薄弱等问题,加快实施从大通河调水工程,以解决流域内工业和城镇生活用水;黑河发源于我省北部的祁连山,是全国第二大内陆河,开发潜力巨大,对这条河上游的开发,不但会彻底解决青海东部缺水,还可改善青海西北部的生态环境,既服务于中下游,又能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3.4优化产业用水配置

要明确把植被建设作为首要目标,退耕还林。要加大天然林,特别是水源涵养林保护力度,扩大植被覆盖率;建立高效节水的农业体系,尽快从传统的粗放灌溉农业和旱地雨养农业转向节水高效的灌溉农业;建立高效节水防污的工业,尽快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大污染防治力度,提高水力资源重复利用率,增加水循环使用效益。

3.5优化用水管理配置

多渠道开源,大力开发利用处理后的污水及雨水;建立水资源的合理调控机制,控制各行业要对水的需求。工业发展必须按水资源状况来调整企业生产布局和产业规模;城镇建设要根据实际拥有的水量来制定可持续发展规划;建立节水型社会体系,提高全民的节水意识,尽快向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优化配置、节约和保护一同迈进,实现防洪、供水、用水、节水、排水、污水处理的利用一体化管理。

4结束语

青海省水系发达,河流众多,水资源较为丰富,具有优秀的水资源条件。自西部大开发以来,青海省逐步形成了以水电灌溉、防洪、治污、旅游、工业及生活、环保用水联动发展的局面。但与此同时,水资源问题也愈加凸显。近些年,国家也加大了对青海水资源优化配置方面的投入,但水资源优化配置问题是一项长期问题,在未来仍需我们不断加大力度解决,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红伟,徐强,杨玉蓉,等.中国水资源利用的比较优势分析——以浙江、湖南、青海省为例[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3,04期:66-68.

[2]于腾.关于青海省水资源利用中的相关问题研究[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3,第2期:347-347.

[3]马金蹄.青海水资源监控管理系统建设的探讨[J].水利信息化,2014,03期:69-72.

论文作者:杨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

标签:;  ;  ;  ;  ;  ;  ;  ;  

浅析青海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优化配置论文_杨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