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护理对缺铁性贫血患者的影响分析论文_王丹

整体护理对缺铁性贫血患者的影响分析论文_王丹

(陕西省汉中市3201医院血液科 陕西 汉中 723000)

【摘要】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对缺铁性贫血患者的影响。方法:以我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间收治的8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顺序将其分为两组,采用整体护理的观察组(40例)和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40例),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较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缺铁性贫血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效果显著,护理满意度高,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整体护理;缺铁性贫血;常规护理;效果对比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4-0285-02

缺铁性贫血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由于病情较轻、进展缓慢,容易被患者忽略,导致病情恶化,影响患者正常的脑力和体力[1]。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是患者日常铁摄入量不足、吸收量减少,因此,应该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本文以我院近期收治的8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别给予了他们不同的护理方法,取得了较好的对比效果,具体过程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间收治了8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其中,观察组患者40例,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17~65岁,平均年龄(45.6±4.8)岁;对照组患者40例,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18~67岁,平均年龄(46.2±5.1)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状况等方面没有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能够进行分析和对比。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包括用药指导、常规检测等内容,给予观察组患者常规护理基础上的整体护理,包括心理护理、生活护理、饮食护理等内容。

1.2.1心理护理 由于缺铁性贫血的病程时间长,病情进展慢,很多患者容易因生活质量的改变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护理人员应及时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观察,选择适当的时间对患者进行思想教育,采用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手段,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护理人员应该尽量满足患者提出的各项要求,较少刺激性因素,主动向患者明确护理的内容和目的,给患者充分的心理准备,增强其对医生和护士的信任感和认可感。在态度上,护理人员应注意患者的年龄、受教育水平等特点,并据此制定完善的护理方案,要求契合患者的心理需求,从而提高患者的配合程度,保证护理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2生活护理 对于缺铁性贫血患者来说,由于住院时间较长,容易出现一些烦躁的情绪,对护理过程产生不利影响。这时,护理人员应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病房环境,定期消毒,保持病房环境的干净、卫生,注意维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尽量减少刺激性因素。护理人员应为患者制定科学的生活作息表,提醒其按时喝水、进食、排便和睡眠[2],保证生活的规律性,同时适当增加患者的锻炼时间,帮助其维持良好的体力,为康复提供基础。在平时,护理人员可以通过组织交流会的形式,增加患者之间的交流,减少患者的孤独感,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

1.2.3饮食护理 缺铁性贫血的患者大多挑食,饮食习惯不好,护理人员应向其明确饮食不均衡的危害性,改变患者的固有观念,提高其配合程度。

1.2.4药物指导 患者空腹服用口服铁剂的吸收效果较好,但是容易对肠胃产生刺激,影响药效,甚至产生恶心、头晕等不良反应。护理人员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指导患者餐后服药,从最小剂量开始[3],逐渐增加用药量,减少药品对肠胃的刺激,从而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护理人员应坚持原则,主动向患者明确药品的作用和效果,并告知患者一些注意事项,增加患者的安全意识,保证用药效果。对一些病情较严重的患者,应适当的提供辅助药物,改善患者的病情状况。

1.3 统计学分析

本文使用SPSS19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得到的计数资料使用χ?进行相关检验,当P<0.05时,所得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Hb、RBC水平

护理前,观察组患者的Hb、RBC水平分别为(80.6±10.5)gL、(2.7±0.2)×1012L,对照组分别为(81.1±11.5)gL、(2.8±0.4)×1012L;护理6周后,观察组患者的Hb、RBC水平分别为(121.2±15.4)gL、(3.9±0.4)×1012L,对照组分别为(106.3±12.5)gL、(3.1±0.6)×1012L。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Hb、RBC水平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明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中对护理过程及结果十分满意的患者有21例,基本满意17例,不满意2例,护理满意度为95%(38/40)。对照组患者中对护理过程及结果十分满意的患者有14例,基本满意16例,不满意10例,护理满意度为75%(30/4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医疗水平和医学理论的不断进步,目前缺铁性贫血的人数呈逐年下降的趋势[4],对于患者来说,除了有效的治疗,科学、合理的护理也是必不可少的。缺铁性贫血患者往往对疾病的认知不够全面,容易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这时护理人员需对其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护理方案,规范患者的饮食、作息和用药等,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帮助患者改善预后。本次研究中,采用整体护理的观察组Hb、RBC水平变化情况明显,和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相比优势明显,且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综上所述,对缺铁性贫血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蒋立楠.22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临床护理与健康教育效果分析[J].人人健康,2015,24(9):131-132.

[2]尤敏,高昀,刘鹏等.探讨整体护理在缺铁性贫血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21(7):171-172.

[3]徐丽娜.整体护理用于缺铁性贫血护理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6,09(4):115-116.

[4]程杰,赵欣.整体护理在缺铁性贫血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06(31):89-90.

论文作者:王丹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2月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8

标签:;  ;  ;  ;  ;  ;  ;  ;  

整体护理对缺铁性贫血患者的影响分析论文_王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