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保障铁路调车作业安全的思考论文_张小涛

关于保障铁路调车作业安全的思考论文_张小涛

张小涛

大秦铁路股份有限公司侯马北车辆段 山西侯马 043000

摘要:根据铁路总公司有关资料数据表明,调车作业事故已经占到了全路行车事故的60%以上,因此,确保铁路调车作业安全,进而降低全路事故发生率早已是大势所趋。本论文从规章制度、人员素质、干部履职、作业标准、设备管理等方面进一步思考,并提出了对应的措施,多措并举,降低调车作业风险,保障调车作业安全。

关键词:调车作业;措施;标准

1 概述

调车作业是铁路运输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调车作业的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技术规章是否完善、人员素质是否达标、作业标准是否执行到位、过程管控是否严格、硬件设施是否齐全以及工装设备是否先进,都直接关系着调车作业安全,直接影响着生产效率、效益。我段自2013年成立以来,因调车作业管理不严、调车作业劳动纪律松弛、调车作业管理办法和调车作业指导书不健全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先后发生了 2015年“4.13”调车脱轨、2017年“1.19”调车列碰轧脱轨器两起铁路交通一般D类事故。

2 调车作业的问题剖析

2.1 作业者岗位职责不明确。调车班组日常管理缺失,从调车组长到连接员不清楚各自的具体岗位职责,调车作业时不能各履其职、各尽其责。如:“1.19”事故当日,执行第一批调车作业计划,作业至第23钩6道甩3辆时,调车组长私自安排2号连接员临时去做其他事情,由其顶替2号连接员岗位,一人担任两岗工作,本应由2号连接员负责脱轨器的插撤,但一直由3号连接员负责。调车作业分工不明确,导致各岗位人员不能充分履职本岗位职责,脱轨器插撤状态无人确认,调车作业过程混乱。

2.2 调车规章制度不遵守。连结员岗位安全责任意识淡薄,在实际调车作业过程中经常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调车作业,对规章制度缺乏应有的敬畏感,如:插撤铁鞋后肢体语言不到位,司机与连结员之间缺乏呼唤应答,连结员在车辆限界内迎车,调车作业过程中不插设声光报警器等惯性问题屡禁不止,“1.19”事故即是最典型的案例,预检预修库外6道线的最大库容能存放3辆敞车,但调车组在执行第一批调车计划时,偷懒取巧,为了少干一钩活,把预检预修库外6道线上的脱轨器撤下,放了6辆车,违反了《侯马北车辆段调车作业管理办法》“在有脱轨器的线路调车作业时,距脱轨器应有10m以上的安全距离”规定。

2.3 管理人员理念重点偏移。调度科作为职能科室,既要负责我段年生产任务的按时完成,也要负责调车作业专业管理,为了能够顺利完成全年生产任务,调度科将生产任务细化到每个工作日,点、日生产计划落实对时间要求严格,同时因为我段自2017年开始实行“同开工、同作业、同收工”三同制度,因此时间卡控更为严格。致使管理人员为了给检修生产节约更多时间,就会尽量要求缩短调车时间。时间是成本,也是风险点,调车人员在心态不稳着急的情况下失误的概率就会增大,增加调车作业安全风险。

2.4 安全管理起点不够高。各级管理人员在日常管理上标准低、要求弱、考核轻,缺乏有针对性的检查指导。当生产组织、生产效率、现场作业与安全发生矛盾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生产效率,考虑的是如何方便现场职工作业,把安全抛在脑后,无形中助长了职工违反规章制度、管理办法等问题的滋生。

3 关于提高调车作业风险卡控的建议及措施

3.1 从培训入手,提高职工专业素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针对调车作业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自“1.19”事故发生后,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邀请侯北车务段专业职教人员来我段为调车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授课,从专业角度剖析调车作业标准、流程以及安全风险项点,并明确调车作业过程中每一名作业人员岗位职责,形成培训常态化,有效提高了调车作业技能,促进了现场标准化的落实。同时以路局调车作业标准化平推检查为契机,学习总结兄弟单位的先进做法和经验,进一步规范调车作业。

3.2 从基础入手,深入改变作业陋习。调车作业是按照调车作业计划单执行的,调车作业计划单编制的规范与否直接决定了调车作业的顺畅程度,是影响调车作业安全的风险源之一。通过调研发现调车作业计划单临时更改的问题比比皆是,反映出上至管理人员,下至作业人员均未对这种作业陋习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调度科从强基本、抓基础入手,要求值班调度员每天提前依据预检信息,会同预检员根据当日出车任务量安排入线计划,再根据入线计划及停留车状态编制当日调车计划,考虑生产任务兑现情况及其他不确定因素,每批次调车计划编制不超过15钩,最大限度减少更改计划次数,使调车作业计划编制科学化。同时要求调车工长严格落实调车计划编制规定,发现违规变更计划问题,追究调车工长、值班调度员、日勤调度员同等责任,实现调车作业计划编制科学、执行有序。

3.3 从标准入手,规范调车作业习惯。调查统计,2017年下半年调车标准用语和肢体语言不规范方面的问题平均每月多达10.5件,标准化作业不落实,已成为调车作业的突出问题。“1.19”事故发生后,针对调车作业标准不落实的问题,段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调车专项整治,专业管理人员深入调车作业一线跟班写实,对每天发现的点点滴滴的问题梳理归纳,针对突出问题,分析原委、讲清危害、制定改进措施,从小事着手,本着“小事不治,大事不止”的原则,与“规范用语、复诵互控”较劲,只要职工做的不好,就必须重做,直到做好、做标准为止。坚持对每天发现的调车作业问题日通报、周分析、月总结,奖优罚劣,提高职工按标作业的积极性,形成把标准当成习惯的作业常态。

3.4 从规章入手,修订完善技术文件。为了解决调车作业管理办法与现场作业实际不符的问题,调度科组织作业人员召开专题分析会,对作业过程中与调车作业管理办法中不符的项目进行研讨,进一步明晰了调车作业人员岗位职责,规范了调车作业标准和具体作业流程,如调车作业计划的编制、调车作业过程中肢体语言和呼唤应答内容等,从规章制度上确保了生产安全。同时,为了适应现场需要,在调车作业管理办法的基础上,调度科根据每日调车作业的流程,编写了调车作业指导书《一钩作业标准》,确保了调车作业有标可依。

3.5 从物防入手,更新调车作业设备。我段原有的段内调车牵引机车比较老旧,且已经超年限服役,最大牵引数量为8辆,不仅存在安全隐患,且影响调车效率,制约着全段的生产。为此,我段通过公开招标,从2017年3月16日开始正式租赁宝鸡宏远铁路机械有限公司型号为GCY350-A的重型轨道车,最大牵引数量12辆,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极大提高了调车作业效率,减轻了调车人员的劳动强度。

3.6 从技防入手,引进先进专业系统。目前我段的调车作业只是利用对讲机和手信号联系交流,提醒司机轨道车当前状态等情况,轨道车司机只能被动接收调车员的命令来操作,相对来说调车作业效率低。建议引入先进的平调系统,雷达测距等技术,以科技力量为抓手,辅助调车作业,最大限度的保障调车作业安全。

4 结论

影响调车作业安全的因素很多,这里我列举的只是管中窥豹,随着科技力量的提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调车作业事故的发生率,但依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此类难题。调车作业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只有将影响安全的因素“人、机、料、法、环”环环相扣,也许可以彻底解决调车作业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普速)》(铁总科技〔2014〕172号)

[2]《普速铁路行车组织规则》(太铁师〔2018〕49号)

论文作者:张小涛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模拟》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9

标签:;  ;  ;  ;  ;  ;  ;  ;  

关于保障铁路调车作业安全的思考论文_张小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