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天观:人类科学哲学与社会生态学_科学论文

人天观:人体科学和社会生态学的哲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生态学论文,人天论文,哲学论文,人体论文,科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 本文阐述了构成哲学重要课题和组成部分之一的人天观,它既是人体科学的哲学思想,也是社会生态学的哲学观念;关于社会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形态及职能的分析探讨,作者进行了首次尝试并提出崭新见解;在此基础上,文章简要讨论了社会生态学这门新兴学科的基本概念、认识主体、研究对象、内容任务、学科体系及哲学理论升华。

人天观作为人与环境(自然、社会、宇宙)相互关系的哲学理论形态,它既是人体科学的哲学思想,也是社会生态学的哲学观念。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人体科学和社会生态学也是近邻学科:前者着重研究人的个体功能状态,以便充分发掘与调动人体潜能;后者着重研究人的群体(社会)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功能,以便进一步维护人类社会,从而保持人类生命的优质化。所以,人体科学和社会生态学不仅有着相近的科学宗旨与目的任务,而且也有着共同的哲学理论思维。事实上,正是依靠人天观这个哲学理论分支,人体科学和社会生态学才得以汇总到人类知识的最高概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去,从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与深化作出各自的贡献;同时,也只有通过人天观这个哲理中介或桥梁,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对于人体科学和社会生态学发挥指导作用,由此帮助与促进这两门科学沿着正确的轨道不断向前发展(见图A)。 不言而喻,人天观是哲学、人体科学、社会生态学等相互交叉与综合渗透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因而也就成为这几门科学共同研究与开发的一个新的学科领域。

图A 人天观学科地位示意图

一、人天关系: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在中国哲学史上,人天关系被称为“天人之辨”,古人也有叫“天人学”的,它是研究“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为”、“大宇宙”(天)与“小宇宙”(人)相互关系的哲学理论形态。所以,人天关系始终是哲学探讨与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1.人是宇宙的缩影

古希腊爱奥尼亚派的自然哲学家留基伯、德谟克利特、伊壁鸠鲁等人,是古代原子论的先驱。他们认为,宇宙万物都由原子所构成和演化,其中的生命和人体便是从原始粘土和海洋里生长出来的,所以人是宇宙的缩影,而宇宙则是人的放大。显然,在古希腊人看来,人不过是同大宇宙或大自然极其相似的“小宇宙”或微型宇宙而已。〔1 〕他们据此提出了“人是小宇宙”的学说,成为希腊哲学史上的一个流派。

古代中国的“天人学”亦称自然界为“大宇宙”,那“秉天地之正气”而生之人体,即为“小宇宙”或“小天地”。这是因为,“人之生也,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此以为人”。〔2 〕成书于秦汉之际的中国医学典籍《黄帝内经》,更对“人是小宇宙”进行了形象的类比和朴素的论证:“天园地方,人头园,足方以应之。……天有四时,人有四肢。……岁有十二月,人有十二节。”天有“星运环周不休”,人有“经脉流行不止”。〔3〕

2.人是自然的主宰

随着近代工业革命的兴起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加速了认识自然与改造自然的进程,同时也产生了驾驭和主宰自然的思想观念。英国哲学家培根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著名格言,并强调“要命令自然首先要服从自然”。他认为,通过经验归纳法就可以把握自然规律,从而达到“改变”和降服自然的目的。〔4 〕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深信万能的科学可以使人主宰自然:“给我运动和广延,我就能构造出世界”,他说,只要将科学知识适当地应用起来,“我们就会使自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和占有者”。〔5〕

德国哲学家康德提出“人是自然界的立法者”的主张:“人要向自然请教,但不是以小学生的身份,而是以法官的身份,强迫证人回答他的问题”。〔6 〕“主法者”的提法使人类成为自然界绝对的主宰或主人,并拥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力。这就为近代工业社会里“人类中心主义”、“人类沙文主义”思潮的产生,以及与此相应的一系列征服、蹂躏与破坏大自然的愚昧行为制造了错误的哲学论据和社会舆论。

3.人天依存与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与自然(天)的关系问题,实质上是哲学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的原理在自然观的具体运用和表现,所以辩证自然观指出,人与自然界是互相依存和相互作用的,或即“‘主观的东西和客观的东西的统一’,也就是人和自然界的统一”。〔7〕自从近代自然科学建立和发展起来之后, 人们便日益“认识到自身和自然界的一致,而那种把精神和物质、人类和自然、灵魂和肉体对立起来的荒谬的、反自然的(形而上学)观点,也就愈不可能存在了”。〔8〕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自然界和人类的同一性”或相统一的基础,在于人的实践活动;也正是人的实践活动(生产劳动、科学实验、社会活动、人体运动等),才成为人与自然界联系的桥梁和贯通的中介,也是实现“人化的自然”和“自然化的人”及其相互转化的必要前提与基本条件。

二、人天观:人体科学的哲学思想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1982年提出,应当建立“新的人天观”,用以连接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人体科学。1983年他又明确指出:“人天观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具体专门针对人体科学的那一部分”哲学思想。〔9〕

1.人天超巨系统

钱学森说:“经过这几年的研究,我得出一个结论,我认为人体不只是一个巨系统,而且是一个超复杂的开放式的(不能与外界隔断的)巨系统”,也是一个具有意识活动的开放复杂巨系统。〔10〕

由于人体与周围的环境和宇宙不断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这样人体与环境和宇宙便构成了一个超级巨系统。然而,“人天观就是讲人和环境,人和宇宙这样一个超级巨系统的”,〔9〕所以, 人天超巨系统也就成为人天观研究的对象领域。

2.人天科学

人天科学就是我们所称呼的人体科学。“因为我们研究的不是孤立的人,是不脱离社会、不脱离宇宙的人,是活人”。由于“它实际是研究人与宇宙的关系”,所以“严格地讲,它不叫人体科学,应当叫人天科学”。钱学森还说,“我当年之所以叫人体科学”,那是“因为当时我如果提出人天科学,容易被人误解,所以才叫人体科学。其实这个名称不恰当”,或者说人体科学“这个叫法是不得已的”。〔10〕

虽然人体科学这个名称并不恰当,或者说不甚确切,但是,人体科学这个概念已经为学术界所接受并已沿用至今,所以我们只好继续使用下去。不过,象“人体科学”之于“人天科学”这样的事例,科学史上也并非绝无仅有。事实上,“正电子”之于“反电子”,“自行车”之于“脚踏车”,“燃素”之于“氧气”,“以太”之于“电磁场”或“引力场”,等等,也有这种情况。

根据现今的认识,我们将人体科学(人天科学)表述为:“以人体为对象的前沿学科”,“开发人体潜能的新兴学科”,“研究人体巨系统的学科”,“研究人体功能态的学科”。〔11〕我国人体科学的著名专家陈信教授将人体科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具体化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确定人体可能出现的各种功能态,二是寻求描述人体功能态的特征参量,三是探索改变人体功能态的控制变量,四是确定各种人体功能态相应产生的物理及生物效应。他强调指出:“唯有从这四个方面入手,才能全面而深刻地理解和揭示人的生理心理现象”,从而真正地理解人体这个开放复杂的巨系统。〔12〕

3.人天科学哲学

人天科学哲学就是人体科学哲学,或即“人天观哲学”,它以“人和环境,人和宇宙这样一个超级巨系统”为其研究的对象。〔9 〕钱学森提出,可将美国物理学家R.迪克1961年首创、后经英国天文学家B.卡特发展了的“人择原理”即“人的宇宙原理”,扩展成为从人体科学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桥梁——人天观。

经过十余年的探讨,我国学术界已就人天观的体系结构、基本理论等方面,提出了一些颇有价值和创新的见解。

关于人天观的体系结构问题,现已提出以下三个科学内容:

一是人天观的纵向层次结构。以人与环境关系的纵向层次来划分,人天观共有五个不同的层次:胀观的人天观(宇宙爆胀理论),宇观的人天观(宇宙学),宏观的人天观(中医理论和气功理论),微观的人天观(量子力学),渺观的人天观(隐秩序理论);

二是人天观的横向系列结构。依人所在的横向生态环境的不同,人天观可以划分为四个相关的系列:无机的人天观,有机的人天观,社会的人天观,复合(无机、有机和社会生态环境复合系统)的人天观(见图B)。

图B以人为原点的人天观体系坐标图

三是人天观的分支学科结构。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人天观也就是人体生态观或人体生态学。所以,如果从人有个体、群体和聚落(群落)的划分来考虑的话,那么人天观就似有个体人天观、群体人天观和聚落(村落、城市等)人天观这样的分支学科;如果从研究的不同学科如数学、物理学、化学、生态学、系统学、信息学等来考虑的话,人天观也就应当有数学人天观、物理人天观、化学人天观、生态人天观、系统人天观、信息人天观等各种分支学科。〔13〕

关于人天观的基本理论问题,也已提出了以下三个理论内容:

一是人天观的科学范畴,例如人,天,人体,环境,聚落,人天系统,开放巨系统,人体生态,人天依存,等等;

二是人天观的基本原理,例如人天依存耦合原理,人天生态平衡原理,人天系统等级演化原理,人天系统结构功能原理,人天系统调节控制原理,人天系统负反馈调控原理,等等;

三是人天观的基本规律,例如人天依存与作用规律(相生相克律),人天和谐共处与发展规律(和谐发展律),人类对人天系统的反作用规律(反作用律),人天系统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长规律(效益相长律),人天系统不可逆颓变规律(不可逆变律),〔14〕等等。

不言而喻,只要对人天观体系结构和基本理论的探讨不断深入下去,我们必将逐步勾画出一幅关于“现代人天观纵横交织的立体构型”。〔15〕

三、人天观:社会生态学的哲学观念

社会生态学是人类社会的生态科学,是生态学科发展的最高阶段和最后归宿。它和自然生态学(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的生态科学)一起,构成了现代生态学的两大组成部分。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以社会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生态学,也是将人天观作为它的哲学理论形态。

1.社会生态系统

社会生态系统是人类社会系统及其环境系统在特定时空的有机结合。事实上,一个工厂,一个电站,一口矿井,一个车站,一个农场,一座商厦,一艘舰船,一架飞机,一列火车,一辆汽车,一所学校,一座军营,一个村庄,一座城市,等等,只要有人在其中活动,它们都是某种社会生态系统。社会生态系统是人类智慧圈的基本功能单元,而智慧圈则是一个极为庞大和复杂精巧的社会生态巨系统,也是社会生态系统的最高层次。

任何社会生态系统都有一定的功能特征和结构形态。按其功能特征和结构要素来划分,社会生态系统由社会要素和环境要素两大基本要素组成:社会要素即人类社会又分为社会生产群体(工人、农民、商人、士兵、知识分子等),社会管理群体(公务员、企业家、经理、管理阶层等)和社会败坏群体(腐败分子、破坏分子、社会渣滓等)三个部分;环境要素即生存环境又分为无机环境(无机物、光、温度等理化因子)、有机环境(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因子)和社会环境(文化习俗、科学技术、伦理道德、组织制度等人文因子)三个部分。

如果按其社会职能和形态特征进行划分的话,社会生态系统则可分成实业生态(工、矿、农、商等产业)系统,运载生态(车、船、机等载具)系统,文化生态(教、科、文等机构)系统,民居生态(居民区、宿舍、旅社等)系统,军兵生态(陆、海、空军等)系统,管控生态(政党、政府、公、检、法等机关)系统。

若按对外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流的性质和程度来划分,社会生态系统也可以区分为开环社会生态(如实业、文化、民居等)系统,闭环社会生态(如军兵、管控等)系统两大类型。

2.社会生态学

社会生态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和作用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美国学者将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用于研究人类社会,最早提出了“经济生态学”(Mekenzie,1926 )、 “太空人生态经济学”(Boulding,1966)概念。前苏联学者给社会生态学下的定义是:“综合生物方法和社会方法,研究人类与其居住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зехенков,1987)。我国学者认为,社会生态学是“关于社会、人群与自然界三者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16〕

社会生态学的认识主体(研究者),是具有生态意识和生态责任的当代人类即“生态系人”。社会生态学的研究对象(认识客体),是自然生态—社会经济系统或社会生态系统。所以,“正是以‘生态系人’为认识主体,以社会生态系为研究对象,才得以建立和发展我们这里所讨论的社会生态学”。〔17〕

社会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人口与环境的关系及其规律;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各种资源的开发利用;社会生态系统;城市生态学;地球生态学;宇宙生态学;人类生态学;社会生态理论及分支学科;社会生态学的方法论;等等。它的研究任务是,“建立社会和作为社会现象的人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一般理论,研究这种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按照这种作用制定最优化建议”〔18〕简言之,社会生态学的任务就是要进一步优化人类社会,以便实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与完整,从而“促使人类智慧所管理的社会及自然界维持生态而少病态,不走向死态”。〔19〕

社会生态学科的体系结构由以下四个学科层次所组成:一是作为工程技术层次的社会生态工程;二是作为技术科学层次的社会生态论;三是作为基础科学层次的社会生态学;四是作为为哲学理论层次的人天观即社会生态哲学(见图C)。

图C 社会生态学科体系结构示意图

3.社会生态哲学

社会生态学的哲学观念即社会生态哲学,也就是人天观。它是将人群及其环境包括自然环境(无机环境、有机环境)和社会环境这样一个超级的大系统作为研究对象的一个学科领域,是哲学中有关人天关系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和组成部分。

作为社会生态哲学的人天观,它是连接社会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桥梁和中介:正是通过人天观,马克思主义哲学发挥着对于社会生态学向前发展的指导作用;也正是通过人天观,社会生态学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不断丰富与深化贡献着自己的科学素材,从而发挥着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进一步发展的促进作用。

由于人体科学着重于人的个体(个人)研究,社会生态学着重于人的群体(人群)研究,所以作为人体科学哲学的人天观,侧重研究个体人与环境和宇宙这样一个超级的巨系统,由此便有了个体人天观、微观人天观、宏观人天观、宏观人天观等不同的人天观分类;而作为社会生态哲学的人天观,则注重研究群体人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这样一个超级的大系统,由此就有了群体人天观、民族人天观、人种人天观、人类人天观等不同的人天观分类。

然而,研究人及其各种环境所构成的超级系统,却是人体科学哲学和社会生态哲学所共同面对的研究对象与科学任务,所以这两种人天观都有着无机人天观、有机人天观、社会人天观、复合(无机、有机和社会复合系统)人天观的研究领域。

不言而喻,社会生态哲学的人天观和人体科学哲学的人天观,它们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相异又相似的近邻学科或姊妹学科。正因为如此,所以人天观应当成为社会生态学和人体科学共同的研究内容,由此应当引起生态科学工作者和人体科学工作者协同研究的兴趣。

注释:

〔1〕〔3〕〔5〕[英]F.梅森:《自然科学史》第22—23,66, 156—157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

〔2〕任继愈:《中国哲学史》第一册第116页,人民出版社, 1979年。

〔4〕[英]培根:《新工具》, 引自《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第30页,三联书店,1958年。

〔6〕[德]康德:《纯粹理性批判》,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下卷第24页,人民出版社,1966年。

〔7〕列宁:《哲学笔记》第55页,人民出版社,1956年。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518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

〔9〕钱学森:《人天观、人体科学与人体学》, 《大自然探索》1983年第4期第15,20页。

〔10〕《钱老谈“人天科学”》,《气功纵横》1995年第2期; 《中国人体科学学会通讯》1995年第10期第1页转载。

〔11〕〔15〕叶峻主编:《人天观初探》第18—21页;“前言”第5页,四川教育出版社,1989年。

〔12〕陈信等:《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推动人体科学研究》,《论人体科学》第178页,人民军医出版社,1988年。

〔13〕叶峻:《人体科学、人天观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经济·社会》1993年第1期第66—67页;《自然辩证法》1993年第5期转载。

〔14〕叶峻:《全国第二届人天观学术讨论会综述》,《哲学动态》1991年第3期第11页;《自然辩证法》1991年第2期转载。

〔16〕〔19〕牛实为:《人文生态学》第195,197—198页, 中国和平出版社,1995年。

〔17〕叶峻:《社会生态学》,《百科知识》1988年第10期第29页;《新兴学科》1988年第4期转载。

〔18〕丁鸿富等:《社会生态学》第4页,浙江教育出版社, 1989年。

标签:;  ;  ;  ;  ;  ;  

人与天观:人类科学哲学与社会生态学_科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