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建设的首要课题--学习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_政治论文

思想政治建设的首要课题--学习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_政治论文

思想政治建设的首要课题——学习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央党校论文,重要讲话论文,思想政治论文,首要论文,江泽民同志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们党历来都十分重视党的建设。在党的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的报告中,都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加以强调并做了认真的部署。在党的建设问题上,我们党又是非常重视思想政治建设,把它放在突出位置。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要以思想政治建设为重点,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具有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坚强领导集体。江泽民同志的这段话,为今后新的历史时期党的建设指出了明确的方向,是我们在党的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必须牢记和加以遵循的。

当前,党的思想政治建设首要应该解决什么问题?只要我们把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联系起来系统学习,就会得出答案。

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阐述了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关于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他指出,旗帜问题至关紧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由此我们可以说,当前,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首要课题是教育全党坚持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旗帜不动摇。

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是一支有高度组织性纪律性的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队伍。她无坚不摧的战斗力,首先正在于她是在科学的理论旗帜下集聚起来、团结起来的。旗帜是党的形象,旗帜指引党前进的方向。党的这面旗帜就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就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自觉地宣布以马列主义作为自己的旗帜。中国共产党人在艰苦卓绝的民主革命斗争中,通过总结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认识了毛泽东思想的真理性,并把它写进自己党章,使之成为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马列主义基本理论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实践,实现了马列主义在中国的第一次飞跃。中国共产党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就是坚持高举马列主义的伟大旗帜。当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时,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遵循马列主义的认识论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认识路线,注意研究和解决中国社会出现的种种新问题、新矛盾,经过党的十二大、十三大的实践,正确地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的丰富经验和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教训,形成和发展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在党的十四大上确立了这一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下制定的党的基本路线,成为指导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社会主义发展实践中不断取得新胜利的政治保证。现在,我们回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完全可以看到,邓小平同志坚定地忠实于马列主义世界观,坚定地遵循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原则,并以其为指导出色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继承并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从而在中国把马列主义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土壤上结出的丰硕理论果实,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新的发展,是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做出的巨大贡献。它为世界人类文明宝库增添了新的闪光的内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统一的科学体系,任何将其割裂或对立的言行,都是极端错误的、有害的。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党是有清醒认识的。对于每个党员和党的干部来说,要加强思想建设,做到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就必须十分清醒地认识邓小平的这一理论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把高举马列主义旗帜与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旗帜统一起来。这样,才有可能不被有人在这一问题上散布的种种迷雾所迷惑,做到坚信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动摇,坚决执行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理论的生命在于正确解决与实践的关系。科学的理论总是来源于实践,同时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经受得住检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旗帜之所以伟大,正在于它植根于中国社会主义新时期的伟大实践中,并以它在实践中创造的全世界瞩目、全国人民称颂的伟大成果,证明了自身的真理性价值,表明了它应该并必将继续成为中国共产党伟大旗帜的历史地位。

当中国的历史驶入20世纪70年代末的时候,十年内乱,使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形势出现了非常严峻的局面。邓小平同志以马克思主义者的清醒洞察力和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非凡胆略,鲜明地否定了“两个凡是”的观点,举起了实事求是的思想大旗,开始了艰苦的拨乱反正工作,把党和国家工作的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随后又旗帜鲜明地强调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开始形成。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同志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成为新时期指导我们前进方向的基本口号。邓小平同志领导我们制定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并且确定了改革开放的全面部署,大力推进农村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倡议推动了经济特区的兴办、沿海城市的开放、浦东新区的开发开放。他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新论断,提倡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反复强调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一起抓。

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后,邓小平同志仍然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关注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1992年,他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对社会主义本质做了科学的论断,为党的十四大的召开做了思想理论准备。邓小平同志深入研究当代世界矛盾和国内的政治经济形势,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的原则运用到祖国统一问题上,英明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推动了香港顺利回归祖国。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新局面和新成就,使我们从历史的比较和国际的观察中认识到,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正确的。在我们总结历史并决心把我们的事业全面推进到21世纪的历史时刻,提出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正是表明我们党尊重历史、尊重实践、尊重中国人民在实践中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选择,也是承认和尊重邓小平同志的伟大创造,尊重他作为中国人民的伟大儿子为中国人民做出的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旗帜既是历史逻辑的必然要求,也顺应中国人的民心,代表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热切愿望。作为我们党,十分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作为每个共产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也必须认识到这一点,使自己的认识统一到江泽民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做到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不动摇。

高举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是一般的认识问题,而是重大的政治问题。敬爱的邓小平同志逝世后,人们都在关注中国的走向,关注着我们党将以什么样的形象,展现在全中国人民面前,展现在全世界面前。这个问题既事关我们如何对待历史,更事关我们今后的事业成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马克思主义的敏锐洞察力,准确地把握历史发展规律,抓住关系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途命运的这一根本性问题,在中央党校的讲话中,明确地指出要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不动摇,向世界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态度,也为统一全党的思想,为党的十五大的召开做好了思想准备。

讲政治,讲政治方向,讲政治立场,是我们党加强自身思想政治建设一直坚持的原则。江泽民同志指出:“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是做合格的中高级领导干部的最重要条件。如果政治方向模糊不清,就难当大任、难受重托。”“今天我们要坚持的正确政治方向,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江泽民同志的告诫是很有针对性的。现在,一些同志在工作中出现的许多种种偏颇,不少就是在这个政治问题上出了毛病,头脑没有社会主义政治,工作中不讲政治,不善于从政治高度、从全局出发考虑和处理问题。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讲话中关于旗帜的论述,就是对全党进行一次深刻的讲政治的教育。我们应该通过认真学习这一讲话,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

讲政治,就必须讲学习。当前,要继续以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心内容,在党内创造一种认真学习、民主讨论、积极探索和求真务实的风气。特别要强调的是要有个好的学风。

“共产主义不是学说,而是运动。它不是从原则出发,而是从事实出发”。恩格斯从唯物论的角度阐述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列宁也说:“马克思和恩格斯都说过,人类的实践证明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正确性,并且把那些离开实践而想解决认识论的基本问题的尝试称为‘经院哲学’和‘哲学怪论’”。我们把上述马列主义认识论原则运用到学习活动中,就产生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毛泽东同志在四十年代初所著的《改造我们的学习》可以说是论述马克思主义学风的经典之作。他针对当时党内存在的学风不正的问题,指出:“不注重研究现状,不注重研究历史,不注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应用,这些都是极坏的作风。这种作风传播出去,害了我们的许多同志”。毛泽东同志关于学风的光辉论述对在全党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好作风起到了极大的指导作用。邓小平同志也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它要求人们根据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探索解决新问题的答案,从而也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现在我们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也要尊循这些伟大马克思主义者倡导的学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问题为中心,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提高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把以科学理论武装人的要求落到实处。

当前,理论联系实际,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探索并解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遇到的新矛盾、新问题;二是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武器,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改革开放十几年来,在不断地探索中,我们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但是,在前进的道路上,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认真解决。比如,在转换经济体制、优化经济结构、发展科学技术以及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等方面,需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方面,在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方面,需要大胆地做出新的探索;在加快国企改革,搞好国有经济方面,在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和推进方面,也需要加大改革的力度。同时,在如何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如何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更需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扎扎实实地工作。总之,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本着“三个有利于”的原则,把我们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全面向前推进。在改造主观世界方面,要紧紧围绕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教育党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近几年来,不少同志头脑中的群众观念明显淡漠,同群众的联系明显削弱,不倾听群众意见,不关心群众疾苦等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命令主义现象,损害和侵犯群众利益的以权谋私、贪污受贿、腐化堕落等违法乱纪现象,在一定范围内发生了,有的达到非常严重的程度,引起广大群众的强烈不满。一些地方和单位,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很不协调,有的搞得很紧张。严重妨碍了党的正确路线的贯彻执行,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和声誉。这种状况的出现从根本来说,是一些人忘记了党的性质和任务,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党和群众关系的学说。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代表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除了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外,没有自己的任何私利。”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在党与群众关系学说中的正确运用,是对广大共产党员的党性要求。违背了这种要求的那些人不能正确认识手中权力是谁给的,它应该为谁服务,而是把权力视为可以谋一己利益的私人资本,搞权钱交易,腐败堕落;在作风上官气十足,对群众颐指气使。党内这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作风对党构成的危害我们不能轻估。当前,要切实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政策水平、业务能力。要在加大反腐败力度的同时,引导全体党员重温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过好权、名、钱关,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这样才能带领群众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推向前进,并在前进中使我们的党更加兴旺、更加强大。

标签:;  ;  ;  ;  ;  ;  ;  ;  ;  

思想政治建设的首要课题--学习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