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
摘要:市政综合管廊属于现代城市地下建设的综合性隧道空间,主要用于铺设给排水管道、通讯线路、供电线路等公用管线。市政综合管廊的建设能够进一步加强对城市空间的利用,从而促进城市市政管线的集约化发展。在市政综合管廊工程设计过程中,采用BIM技术,可以显著提升设计能力,从而确保城市市政综合管廊工程设计质量。本文对BIM技术在市政综合管廊设计中的应用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城市综合管廊设计;BIM技术;应用分析;
综合管廊,就是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讯、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道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城市综合管廊设计标准高、施工体量大、周期长。将BIM技术全面应用于综合管廊的设计、施工全过程,通过方案模拟、深化设计、管线综合、资源配置、进度优化等应用,避免设计错误及施工返工,能够取得良好的经济、工期效益。1.利用BIM技术对管廊节点、监控中心结构、装饰等进行建模、仿真分析,提前模拟设计效果,对比分析,优化设计方案。
图1 综合管廊深基坑支护方案
一、综合管廊建设特点
1.管线高度集中
综合管廊工程是在城市道路下面建造一个市政共用通道,将电力、通信、供水、燃气等多种市政管线集中在一体,实现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和资源的共享。
2.建设地段繁华
综合管廊宜建设在交通运输繁忙或地下管线较多的城市主干道以及配合轨道交通、地下道路、城市地下综合体等建设工程地段;城市核心区、中心商务区、地下空间高强度成片开发区、重要广场、主要道路的交叉口、道路与铁路或向流的交叉处、过江隧道等。
3.附属工程系统庞大
综合管廊内设置通风、排水、消防、监控等附属工程系统,由控制中心集中控制,实现全智能化运行。
二、BIM技术综合应用
城市综合管廊设计标准高、施工体量大、周期长。将BIM技术全面应用于综合管廊的设计、施工全过程,通过方案模拟、深化设计、管线综合、资源配置、进度优化等应用,避免设计错误及施工返工,能够取得良好的经济、工期效益。
1.利用BIM技术对管廊节点、监控中心结构、装饰等进行建模、仿真分析,提前模拟设计效果,对比分析,优化设计方案。
5.利用建筑、结构、管线的综合3D模型及Navisworks软件虚拟漫游,进行可视化交底,并在管线安装过程中实时对安装工况及效果进行评估,及时纠偏。
大口径管道安装模拟
6.利用BIM的参数化、可视化模型等特点,集中物资、价格、形象进度等信息,方便施工资源调配及进度优化控制。
BIM5D应用界面
三、综合管廊发展前景
截止2015年,全国69个城市在建的地下综合管廊约1000公里,总投资约880亿元。201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20年,要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地下综合管廊并投入运营,反复开挖地面的“马路拉链”问题明显改善。要以政府为主导,发挥市场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广泛参与。
目前我国综合管廊建设整体还处在施工建设的初级阶段,以政府试点工程为主。从长远来看,综合管廊方兴未艾,将在勘测和设计、建设施工、运营维护、信息化线监控四大产业形成一个万亿级市场。BIM技术应用是继CAD应用使工程师甩掉图板后的又一次建筑业技术革命,将助力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并支撑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应用BIM的综合管廊三维建模探讨[J].李家斌. 科技创新导报.2017(21)
[2]BIM技术在贵安新区综合管廊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王凯,林修翔,吴跃,蔡君. 建筑技术.2017(09)
[3]综合管廊地理时空大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研究[J].范海林,李姗迟. 测绘通报.2016(S1)
论文作者:张飞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9
标签:城市论文; 管线论文; 地下论文; 技术论文; 市政论文; 进度论文; 工程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