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背景下的电网调控一体化模式研究论文_王帅

智能电网背景下的电网调控一体化模式研究论文_王帅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河津供电公司 山西运城 044000)

摘要: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不断深入,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建设“三集五大”的要求,电网调控一体化的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制定新的调度、监控合并的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并同时加强技术支持系统建设,达到提高电网运行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实现电网运行管理业务的高效运转,从而达到充分利用人力资源,缩短故障恢复时间,提升主配网运行管理能力。

关键词:调控一体化;智能电网

1电力调控一体化的概述

电力调控一体化简单来说,就是电力调控与监控合一。利用高科技实现操作智能化、自动化,是一种“变电站无人值班,运维操作站少人值班,监控中心 24 小时值班”的工作模式。电力调控一体化工作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调控,由专门的调控人员执行,主要负责设备监督、遥控操作等调度工作。二是运维,由专门的运维人员操作,主要负责设备巡视、检查、作业应急处置等工作。电力调控一体化是智能电网的试点项目,是对电力体系的调控和监控,加强电力调控一体化的建设,提高电力调控的智能化和信息化,实现对电网监控与维护的管理体系。在以往的传统模式下,电网调度中心负责电网的调度、监控、运行和维护工作,工作内容多且复杂,在工作中时常出现分工不清的现象,导致工作效率低且影响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随着电网改扩建的进行,电网迅速发展,重新调整了电网结构,加大了工作难度,在这种情况下,电力企业要提高服务质量,要加大调控一体化的速度,注重分工,电网调度中心负责的工作与传统的管理模式没太大区别,只是同时运行维护站点,负责对调度指令的分解和执行,各部门各司其职,使调度中心的管理集中化、智能化,有效的利用资源,提工作效率,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实现社会经济效益和健康持续发展。

2智能电网背景下的电力调控一体化实施的意义

智能电网的电力调控一体化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促进智能电网区域化发展。电力调控一体化能够将电力运行信息传送到特定数据平台上,帮助电力行业工作人员了解电力设备运行情况,为下一年的电力指标的确定提供数据支撑。同时对区域电力进行整体布局和调控也有助于提高智能电网区域化水平;其二,提高智能电网安全系数。电力调控一体化能够有效整合信息技术、电力技术发展优势,通过智能化、技术化、自动化技术操作提高电网数据的安全强度,增强配电设备和电力输送环节的稳定性,提升电网输送质量和效率。

2.1优化资源配置

智能电网电力调控一体化实现了变电站操作和电网监控的真正分离。它革新了过去变电站操作和监控的落后协作模式,解放了电网监控环节的人力资源,降低了电网运行的人工成本。对地方区域电力调控纳入成一个整体,有助于提升电网的自动化和信息化应用程度,提高电网内部管理水平,对于优化电力资源、节省电力企业经济成本,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2.2增强信息联动性、可靠性

智能电网电力调控一体化可以使电网调控与设备监控有机结合,电网调度可以第一时间获知设备状况,设备监控人员也可以第一时间了解设备安排,双方进行有效积极地信息互通联动,避免因信息误报造成人员设备的安全风险,保障了安全高效生产的实现,维护了企业的安全利益。

2.3提升工作效率

智能电网电力调控一体化可以集中人员调配,如上所述,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前提下,有效调配人力资源,改变以往存在的“人浮于事”、“疲于奔命”现象,集中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保证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提高其工作积极性,进而更好的服务企业,获得报酬,得到自身价值的提升。

3智能电网模式下电力调控一体化的特点

第一,实时性。智能电网模式下,电网调控一体化所具有的实时性主要能够在以下两个方面体现出来:利用先进的遥测技术,对系统中所反映出来的有效数据,做好收集工作,并进行有效的记录,然后将其保存到数据库中,如此,就极大的方便了调控人员与运行人员对电网运行情况的实时监控;系统能够及时响应遥控指令,做到尽快把有用的信息输送到厂站端,最大程度的促进调控指令的要求得到满足。第二,开放性。它以开放的框架结构作为基础,构造出一个开放的、兼容性比较强的发展平台,允许第三方软件进入,使信息、通讯录、数据库实现有效的连接。第三,系统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智能电网模式下的调控一体化所具有的系统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能够有效监控电网网架以及各变电站,一旦电网有故障发生能够及时的发出警报;当配网调控一体化系统收集到信息后,能够有效的评估电网的运行状态,并分析好潮流,考量电网所具有的安全性,并在此基础上全面的分析电网的运行情况;分析并整理好各类信息后,能够有针对的对信息进行反馈,为电网运行管理人员作出相应的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使得电网运行系统更加的可靠,且安全性更高。

4智能电网模式下电力调控一体化技术支持系统

4.1信息分区分流功能。信息分区分流功能是电网监视的技术基础,系统按照变电站以及电压等级划分为不同的责任区,所有厂站的实时信息根据责任区的设置发送到不同的监控站 点,每个监控站点只处理该责任区域内需要处理的信息,告警信息 窗也只显示与该责任区相关的告警信息,从而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响 应速度和工作性能,同时有效地起到了各监控站点之间的信息分层和安全隔离的作用。

4.2调度安全约束系统。调度安全约束系统是主网控制的技术基础,系统基于EMS中已有的电网模型和实时数据,将电网拓扑和“五防”规则结合起来实现电气设备间的操作闭锁,同时提供一个与实际操作完全一致的图形化界面用于操作票的起草、校核 及调度员、监控员的操作仿真。调度安全约束系统具备全站五防、跨站五防及跨电压五防的特点,确保对变电站断路器、隔离开关、和接地刀闸远方操作的安全性。

4.3配网自动化系统。配网自动化系统是配网监视和控制的技术基础。通过两遥、三遥功能的上送,实现配网线路的全境遥信、遥测监视、部分开关的遥控功能。在此基础上开发配电网合环 辅助决策支持系统,该决策系统从配电网 SCADA 数据库中读取实时网络和状态数据,识别网络环路状态,分析当前合环操作的安全 性,实现配网不停电合环转供电。

4.4网络电子发令系统。网络电子发令系统通过网络进行调度令的传输,取代传统电话发令模式。其中配网部分基于3G 通信网络和综合数据网构建,实现移动网络接令。网络发令避免了电话发令错误记录、谐音误会等危险点,提高了调度员工作效率。

4.5电网自动电压控制系统(AVC)。AVC 系统基于EMS 一体化平台,通过对电网内各变电站的有载调压装置和无功补偿设备进行集中监视、统一管理和在线控制,从全局的角度对广域分散的电网无功装置进行协调优化控制,实现全网无功电压优化控制闭环运行。

4.6变电站遥视及环境监测系统。系统利用先进的数字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实现环境信息及视频图像的 高清晰度、高帧率远端传送,使调度监控人员可利用此系统实现远方监视变电站运行设备,代替运行人员日常例行巡视,直观显示远方操作结果、运行设备外部情况等。

4.7保信系统。保信系统基于EMS 一体化平台,共享 EMS 模型、图形和实时数据,以网络拓扑分析为基础,实现一、二次 设备模型建立和保护故障信息处理。主要用于调度端查看保护故障信息、核对定值、上传录波文件等,为调度监控人员提供实时的故障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方式,为事故处理提供决策依据。

4.8气象信息电网调度策略研究系统。基于气象信息的电网调度策略研究系统通过电力、气象深度合作,通过气象数据传输平台,将相关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暴雨云团追踪系 统所需数据、雷电定位系统数据、天气预报等海量信息送至电网调度技术平台,由平台通过科学分析手段,分析实时、历史数据,得出相应的分析结论,为电网调度提供决策支持。

4.9用电调度管控及辅助决策系统。用电调度管控及辅助决策系统在主配网模型数据拼接的基础上,以电网实时拓扑分析,通过“电源点追溯”,获取用户供电路径。根据电网实际运行状态 及设备检修信息,动态分析电网运行风险并提供预警功能。实现电网故障隔离、故障恢复路径搜索、故障恢复预案编制、故障恢复预案 推送、故障恢复模拟预演、故障报告生成等。

5结束语

当今的电网企业,必须高度重视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合理的进行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以便更好地促进企业单位自身的发展和推进我国电网企业整个行业快速平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茗迪,刘涛,田立平.调控一体化模式在提升地区电网管理水平中的应用[J].东北电力技术,2017,38(02):60-62.

[2]王延国.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模式的研究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7(05):156.

[3]马剑超.调控一体化模式下地区电网监控风险管控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6,13(21):4-5.

论文作者:王帅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2

标签:;  ;  ;  ;  ;  ;  ;  ;  

智能电网背景下的电网调控一体化模式研究论文_王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