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_政治论文

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_政治论文

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政治工作论文,优良传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要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必须继承和发扬我党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要继承和发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就必须认真总结和研究这些优良传统,以便继承这些优良传统,使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光大。

一、要继承和发扬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必须正确认识继承和发展的辩证关系

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是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是在继承和发展的辩证统一中不断完善的。只有继承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吸收一切有益的东西,根据时代要求,及时改革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才能不断取得成就。

首先,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任何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都是以前一时期和阶段思想政治工作的成功经验和传统作为基础的,离开了这个基础,就失去了其继续前进和发展的条件,就不可能产生现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割断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历史,就会丧失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即使是我党成立初期的思想政治工作也不例外,它除了部分借鉴苏联红军的经验外,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沿袭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道德教育的优良传统,诸如,德教为先、修身为本、启发诱导、以身作则、慎独、自省、改过、躬行等等。这些教育思想、原则和方法,是经过长期教育实践的检验,被人们一致认同的思想道德教育的优良传统。建党初期的思想政治工作正是在吸取和继承了这些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才形成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宝贵财富。

其次,发展是继承的目的和要求。对思想政治工作传统的继承,应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指导下,根据当前的历史进步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对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内容进行有批判、有目的地吸取、加工和改造,从而抛弃其落后的、消极的方面,吸收其科学的、积极的方面。这一过程也就是科学扬弃的过程,即发展的过程。

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中国古代思想道德教育的优良传统;一种是共产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我们经常所说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主要是指后者,即使是对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继承,也应采取科学扬弃的态度。因为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以往历史形成的优良传统,在当时是正确的、适用的,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形势的变化,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新环境下,它就不那么适应了,就需要加以发展,使传统的东西能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历来有两种不同类型的继承者,一种是保守型的继承者,一种是发展型的继承者。前者对传统的东西总是墨守陈规,不折不扣地全盘继承;而后者则着眼于发展的需要,在继承中大胆创新。我们主张超越型的继承,而反对保守型的继承。继承与发展是辩证的统一,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继承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势必能夯实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必然会丰富其优良传统的内容。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在继承、超越、再继承、再超越的无限循环中不断向前发展的。

二、要继承和发扬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必须对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内涵作出理论概括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二十年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宝贵经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

第一,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武装人们头脑的传统

伟大的社会实践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注:《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11页。)回顾党的历程,从北伐战争、土地革命、 抗日战争到夺取全国政权,从长期的革命斗争到社会主义建设,由于我们党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人们的头脑,启发人们的觉悟,适时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因而能够使广大党员和干部在环境非常严峻和物质条件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坚持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旺盛的革命斗志,使全党在重大的历史转折关头很快地取得统一认识,从而把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和我们党把马列主义同我国实际相结合,实现了第二次飞跃,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时期,我们党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武装广大群众特别是党员、干部的头脑,注重理解其精髓,整体把握其实质,不断更新观念,廓清思想上存在的糊涂认识,真正解决深层次的问题。正因为有这一理论的武装,我们党取得了三次思想解放的伟大成果。注重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人们是我们党一贯的传统。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通过路线、方针和政策教育,使群众认识到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总路线是代表他们利益的,是引导他们求解放的,因而使这条路线变成亿万人民的革命行动,终于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建国初期,我们党通过思想教育和宣传鼓动工作,使亿万人民认识到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反映和代表他们利益的,所以广大工人、农民和其他革命群众,真心实意地拥护党的这条总路线,很快就取得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胜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更加重视开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教育,从而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深入人心,我们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

第二,实事求是的传统。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提倡这个,不要提倡本本。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 ”(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82页。)回顾我们党领导革命与建设的伟大实践, 可以清晰地看到,我们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是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早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针对我们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毛泽东于1930年5 月写了《反对本本主义》一文,在我党历史上首次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注:《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第1页。)的著名论断。 毛泽东深刻地指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教育党员干部要从“本本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明确提出了“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注:《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第8页。 )的问题,为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形成初步奠定了基础。1935年的遵义会议,我们党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清算了教条主义的军事路线,开始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1937年7、8月,毛泽东写下了《实践论》、《矛盾论》,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的高度,论证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哲学依据。1941年至1945年进行了延安整风运动,才彻底清算了错误的思想,在全党确立起毛泽东提出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总结了民主革命时期的经验教训,随后召开了党的七大,科学地概括了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统一了思想,为抗战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准备了条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拨乱反正,重新回到马克思主义的轨道上来,最根本的就是重申和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在各个方面使它得到坚持和发展。事实证明,无论是否定过去应该否定的东西,肯定过去应该肯定的东西,还是提出新的正确的东西,都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结果。我们当时反对“两个凡是”,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确立“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问题等,都是对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精髓的坚持和贯彻。总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各项重大成就的取得,无一不是坚持和发展了实事求是这一优良传统的结果。正是坚持和发扬了实事求是这一优良传统,我们才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大好局面。

第三,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整个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总体上说,它必须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去进行,同时又必须同各条战线的具体任务相结合。在革命战争年代,我党明确指出:“政治工作的任务,只能根据我军基本任务与当前具体任务去规定,不能在我军基本任务与当前具体任务以外再有什么政治工作的独立任务。”(注:见留守兵团政治部在西北局高干会上《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1944年4月)。 )因为党在一定时期的中心任务,是全党全国的大局,作为党的工作一部分的思想政治工作如同党的其他工作一样,都应服从服务于这个大局。这是正确处理局部和全局关系的重要原则。在革命战争时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之所以取得很大成功,在全国人民中有着很高的威信,就是因为它把自己的全部工作、全部精力、都用在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总路线、总任务上,用在宣传和组织人民群众,夺取革命战争的胜利,建立人民的新中国这个伟大的事业上。又如在全国解放后,1952年我国恢复国民经济和土改任务完成后,党中央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为更好地服务于这条总路线,当时在全国掀起了广泛深入的学习、宣传总路线的热潮,为实现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起了重要的保证作用。

在新的历史时期,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邓小平强调指出:“我们党在现阶段的政治路线,概括起来,就是一心一意地搞四个现代化。这件事情,任何时候都不要受干扰,必须坚定不移地,一心一意地干下去。 ”(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76页。)为此,我们党根据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并继承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一基本路线的指导方针。

第四,群众路线的传统。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创造和发展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中国共产党在建党之后就明确指出,党的任务是为中国广大人民的利益而奋斗,进行革命活动要联系群众、发动群众、开展群众运动。建党初期的中国工人运动的兴起,初步显示了党的群众路线的威力。在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中,广大共产党员深入到工农群众中去组织开展工人运动、农民运动,推动知识分子的各阶层群众投身于轰轰烈烈的大革命。1927年毛泽东写下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明确提出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放手发动群众、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思想。这一报告为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面对敌强我弱、敌我力量相当悬殊的形势,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更加强调依靠广大群众的重要性。1929年9月, 周恩来主持起草的《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专门论述了红军和群众的关系,强调指出要相信群众的力量,树立群众观点,加强群众工作。关于筹款工作,没收地主豪绅财产等也“一定要经过群众路线”这一工作方式。这是我党文献中最早使用群众路线这一概念。此后,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和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等人多次阐述群众路线的思想。1943年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这篇文章中,从理论联系实际的高度出发,系统地阐述了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科学地分析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一正确的领导方法的全过程及其各个环节,标志着党的群众路线理论的成熟。1945年4 月的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把党的群众路线确立为党的根本的工作路线,并把群众路线的基本精神明确地载入党章。党的七大以后,党的群众路线更加为全党所熟悉,在各项工作中得到了更加普遍更加自觉的运用,为中国革命夺取最后的胜利发挥了极大的政治优势,成为党的三大优良传统和作风之一。社会主义新中国建立以后,党中央十分重视发扬党的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并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在新历史条件下,邓小平不仅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坚定维护者,而且对党的群众路线作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粉碎“四人帮”后,邓小平针对“文化大革命中”对群众路线的破坏,大声疾呼必须恢复党的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他说“毛泽东同志倡导的作风,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这两条最根本的东西。”此后,他为恢复党的群众路线做了大量的工作,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论断。他强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树立充分信任群众依靠群众的观点。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强调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答应不答应、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党的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再次告诉我们坚持群众路线的极端重要性。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一再要求在新形势下应该更好地坚持和发扬党的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

标签:;  ;  ;  ;  ;  ;  

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