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脑溢血患者的急诊内科救治体会论文_左燕芹,何晓燕,周炳增

突发脑溢血患者的急诊内科救治体会论文_左燕芹,何晓燕,周炳增

石家庄市灵寿县医院 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500

摘要:针对突发脑溢血患者的急诊内科救治方法与效果进行分析探讨。选取我院收治的64例突发脑溢血患者,根据患者的救治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4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流程神经内科救治,观察组患者进行急诊内科救治。对比两组患者的救治效果。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出血量、住院时间、脑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18%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突发脑溢血患者行急诊内科救治,救治成功率高,住院时间短、出血量少、脑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具有显著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突发脑溢血;急诊内科;脑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引言

突发性脑出血是急性脑出血,是急性脑血管病最严重的类型之一,约占脑卒中的10%?20%。40?70岁的中老年人更常见。血压突然升高而发作,脑微血管中断。无论是内科手术还是手术,对于突发性脑出血都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及时有效地开展急诊救治,抑制疾病进展,减少脑组织损伤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本研究对急诊医院突发脑出血急诊医疗急救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急救经验。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3月-2017年8月收治的突发脑溢血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的救治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4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最小42岁,最大75岁,平均年龄(56.6±6.1)岁,CT脑部扫描出血灶显示:15例基底节区出血,5例丘脑出血,4例脑出血,3例脑干出血,2例脑室出血,1例小脑出血。观察组患者中男19例、女15例,年龄最小40岁,最大72岁,平均年龄(57.2±4.9)岁,CT脑部扫描出血灶显示:17例基底节区出血,6例丘脑出血,5例脑出血,3例脑干出血,2例脑室出血,1例小脑出血。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出血灶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

1.2.1观察组

患者行急诊内科救治,CT扫描与救治同步实施,根据患者生命体征指标,包括血压、呼吸、瞳孔、心率与CT检查结果,对患者昏迷程度进行评估,初步判定患者脑血管发病类型,出现恶心呕吐情况要考虑有无颅内高压;入院后要提供安静的治疗环境,卧床休息,急性期尽量避免移动,及时将患者紧身衣物解除,平躺在病床上,将头偏向一侧,将口腔中的分泌物与呕吐物及时清理,行吸痰处理,防止出现窒息,并机械给氧。掌握患者的既往病史,根据病情给予对症处置,对体温>38℃患者实施降温处理;对高血压患者给予口服降压药治疗;对合并患有心肌梗死、心绞痛患者给予亚硝酸戊酯和及时给氧;意识不清患者,因出血量大且伴有水肿要及时给予甘露醇脱水,每间隔6h注射1次。在抢救的过程中根据患者病情调整药物剂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2对照组

患者行常规流程神经内科救治,先送至CT检查,在医护人员组好准备后对患者进行救治,给予吸氧、常规降颅压、脑血管疾病药物滴注治疗等,患者入院观察方法与观察组相同。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统计记录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出血量、脑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治疗效果。疗效评价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判定,满分为5分,得分越高表示预后越好,其中恢复良好,恢复学习与生活记5分;轻度残疾,无法正常学习工作记4分;重度残疾,无法独立生活记3分;植物生存,和外界无互动记2分;死亡,记1分。总有效率=(轻度残疾+恢复良好)/总例数×100%。脑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包括言语、凝视功能、意识程度、面瘫、上肢肌力、手肌力、下肢肌力、步行能力,满分45分,其中评分0分为正常,1~15分为轻度,16~30分为中度,31~45分为重度。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出血量、住院时间、脑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出血量、住院时间、脑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恢复良好15例,轻度残疾16例,重度残疾2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1.18%;对照组恢复良好8例,轻度残疾13例,重度残疾5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0.0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脑溢血是中老年人群的高发疾病,相关研究调查显示,脑溢血临床致死率高达10%~20%。脑溢血发生的主要原因有高血压与动脉硬化等。临床上抢救脑溢血患者需要结合其脑部CT检查结果,确定具体的发病原因,综合考虑并制定相应治疗方案,进而提高救治成功率。患者脑组织受损程度通过意识障碍程度表现出来,所以在急救时要对患者的意识状态密切地观察,可以通过观察角膜反射情况、眶上神经反应等掌握患者意识,另外,呼吸状况与瞳孔变化也是脑出血病情的外在表现,当双眼瞳孔缩小时初步断定为脑干出血,若瞳孔散大则为晚期脑疝或者是临终表现;当患者血压升高则预示着颅内压增高;当患者有呼吸不规则或者呼吸停止,同时有头痛与呕吐症状,则可初步判定为脑疝。上述外部表现均为医生判断病情,制定并实施治疗方案的参考依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接受急诊内科迅速救治的突发脑溢血患者的急救效果更为理想,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1.18%、70.0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死亡率更低,恢复预后更好,脑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28.2±7.5)分,比对照组更低,这说明实施急诊内科救治能够有效改善疾病的影响,提升预后。

综上所述,对突发脑溢血患者行急诊内科救治,救治成功率高,住院时间短、出血量少、脑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具有显著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堃.突发脑溢血患者急诊内科治疗的方法分析.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1):110-111.

[2]马红旗.浅析突发脑溢血患者在急诊内科的急救治疗.中外医疗,2013,32(8):21-22.

论文作者:左燕芹,何晓燕,周炳增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3

标签:;  ;  ;  ;  ;  ;  ;  ;  

突发脑溢血患者的急诊内科救治体会论文_左燕芹,何晓燕,周炳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