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重点科技大学文科建设_素质教育论文

论重点科技大学文科建设_素质教育论文

论重点理工大学的文科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理工大学论文,重点论文,文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理工科大学按其社会分工来说,是培养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或管理方面高级专门人才的殿堂。毋庸置疑,理工科学生应以学习、研究自然科学、工程技术或管理的某一学科的专门知识为主。但是,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历史和现状,实行的是文理分科,把专业知识的因素看得过重,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教育应培养和造就有文化、德才兼备的劳动者,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根本目的。

80年代初,在改革开放大潮的推动下,我国高等教育观念也逐步改革,普通高校普遍增设了文化艺术类的课程,人文学科在许多院校相继建立。尽管社会对这一现象有褒有贬,莫衷一是,但它的确引起了人们对教育现状和教育规律的重视和探索。本文重点讨论理工科院校文科建设的几个问题。

文理渗透是学科发展交叉综合的必然趋势

经验告诉我们,对于进入非文科专业学习的普通高校学生来说,仅凭中小学提供的一点文化基础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大学生在学期间就必须面临众多的现实问题,且需作出选择,如: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理想的升华,价值观念的建立,人格及道德情操、风度气质、理性思维的完善,都得靠人文知识来熏陶,来取向定位。因此,学校应创造这方面的条件,规范这方面的内容。很难想像,对一个不懂历史,不谙国情,不了解本民族文化,对祖国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懵然无知的人谈什么爱国主义!为了党的事业能继往开来,为了使中华民族彻底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为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繁荣昌盛,在我们的高等学校,尤其是理工科院校,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史观,加强人文素质的教育。

过去曾有句口头禅,叫“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当然,数理化是理工类学生将来从事工作的手段和工具,学好数理化对他们来说是起码的要求。然而,从培养人的角度看,一个科学工作者还应具有文字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哲学思辩能力……。文科知识的积累,不仅是社交和社会生活的需要,也是人的精神生活的需要。我们过去在人才培养中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各学科之间互不交融,致使学生走向社会后无所适从。大学教育纯粹成了职业教育。

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社会的人,培养健康合理的社会所需要的“四有”新人,而不是“专业机器”!因此,就理工大学而言,开设文科课程,对于补充和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是绝对必要的。

科学史表明,自然科学的发展,客观上依赖着人文思想的指导。要成为一流理工科大学,就要有一流的办学观念、一流的人文思想,因此必须有一流的文科。现代科技的发展表明,只有具有高层次人文思想素质的人才有可能把握自然科学的未来。没有人文教育的技术教育是不完备的教育。只有十分重视各学科之间、包括人文学科与理工学科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渗透,才能在科学研究上有所创造,才能培养出适应性强、有创造能力的学生;培养出既懂技术、又了解社会的人。我们认为,一流的大学培养的学生不仅在专业知识上应是一流的,而且在政治素质、人文科学素养及道德素养上也应该是一流的。学生的人文素质或素养,可能比专业知识方面的素质更加重要。今天的学生很大程度上将影响21世纪中国发展的面貌,而这种作用首先表现在政治素质、人文素质的影响上。

理工科院校办文科的定位与取向

理工科院校,特别是重点理工科院校办文科,一是办学的需要,二是学科发展的需要。当然,世界上的大学毕竟既有综合性的,也有单科性的。其中既有第一流的大学,也有普通学校。因此,理工科院校办文科,决不应一哄而起,应该是量力而行,按需而为,为此,要正确认识理工科院校设置文科的定位和取向。

众所周知,我国建国初期,实行院系调整,办成若干多科性综合大学和众多单科性大学,文科也由此形成了完整的办学体系、办学基地和师资队伍。因此,理工科院校广泛地办文科,必然要求国家或地方政府、学校大量投资,招聘高水平教授及建立相关实验室,导致与综合性的多科大学争师资、争资金的局面,从全局上削弱了办学力量,这显然得不偿失。为此只能由少数有条件的重点理工科院校,建立适合本校特点的文科院、系(专业),而对大多数理工科院校或单科院校来说,主要是加强原有文科的教研力量,为工科开设基础课程,改善工科的教学水平。

重点理工科大学办文科,若用办传统文科的标准来衡量,恐怕都缺乏基础和条件,事实上也不应该走办传统文科的道路。可行之道是背靠理工并充分利用理工条件办好应用文科院系(专业),培养应用文科的人才,出应用文科的研究成果,提高理工科的教学科研水平。同样,文科也应在理工科的促进下不断发展,根据文(理)工结合的原则,借助自然科学的手段,另辟蹊径,赋予文科发展以新的方向。笔者认为,重点理工科院校办文科,舍此别无选择。

理工科院校办文科定位以后,其任务或取向也就自然明确:

取向一,办好本科专业。在现阶段或者说中近期内,本科专业设置应偏重于应用性;研究生层次的专业方向可以宽广一些,亦可允许部分研究生随导师开展纯文科研究。

取向二,开设面向全校的高水平公共课和选修课,建立能体现本校特色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较完整的教学体系。老交大有一个传统:“注重国文,学养有素”,其中包括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建国方略的讨论。这一传统应作为启迪学生的思想利器予以借鉴、继承。至于开课形式,则既可以是理论教学,也可以设教学论坛;既可以由教师主讲,也可以由学生辩论。

取向三,开展学科建设,特别是师资队伍建设。重点高校要建设教学和科研两个中心,既出人才,又出成果,以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为根本。理工科院校办文科同样应贯彻这一指导方针。建设两个中心,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是基础,也是创造自己特色的先决条件。

取向四,开展文理(工)结合的研究,真正做到彼此渗透,相互交融。

交大的地位和责任

1996年,交大迎来了建校一百周年大庆。在中国教育史上,交大是我国兴办最早的高等学府之一。她曾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今天,随着社会的发展,为充分发挥交大的办学优势,通过挖潜改造,恢复了理科,重建了管理、土木建筑,同时又创办了一批新的系科,人文学科也在这一环境中蓬勃生长。

交大拥有全国一流的生源,这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有利条件。在他们当中,不仅要产生优秀的工程师,更应产生学者、科学家、社会活动家,以至党和政府的高级领导者。交大应该多角度、全方位地重新认识“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的办学思想,以更主动积极的态度去创造适应这一人才培养需求的办学体制和教育氛围。

现在,交大要在办好理工科的同时办好文科,跻身“211工程”的前列,办成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大学,这已成为全校师生的共识。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已为人文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1982年,成立了文学艺术研究室,1985年改制为文学艺术系。嗣后社科系开办了“思想政治教育”、“涉外经济法”和“涉外秘书”专业;文学艺术系率先在全国创办了“文化艺术事业管理”专业以及“美术设计”大专、音乐教育助教进修班,计算机系与文学艺术系合办了计算机音乐实验室,土建力学学院下设工业设计系(专业)。聘请了高占祥、余秋雨等一批著名文化人士为兼职教授,为文科建设奠定了良好和扎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还依托理工科的高新技术,积极筹建国际经济、现代文化传播、音乐工程等文理(工)学科交叉综合的新方向。同时,为全校本专科生、研究生开出了数以百计的文学艺术、经济、管理、法律、社会科学等多种门类、多种层次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建设了一支较高水平的学生艺术团和管弦乐团,每逢重大的节假日和庆典活动,为全校师生员工热情出演,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和生活,推动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同时,还积极创作充满现代气息的作品,参加上海市和全国大学生的文艺汇演,硕果累累。

当前,学校文科建设的重点是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使大学生在学好本专业的同时,具备专业以外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与文化艺术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修养,使专业人才有较高的文化素质。这样做,有利于他们今后进入并胜任高层次岗位的要求,全面完成社会赋予的使命,有利于他们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有利于他们进一步吸收外国的先进科学技术,推进我国现代化事业。据此,可以确定文化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和要求:

1.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

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包括大学生个体文化素质形成和校园文化氛围营建两个部分。

大学生个体文化素质培养目标,其广义指: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觉悟,为现代化事业勤奋学习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具有高尚的文明素养和品行;具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心理素质;具有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和进行组织管理的能力;具有适应快节奏运行的健康体魄。其狭义指:具有丰富的社会知识,能以史为鉴,以客观、冷静和负责的态度对待现实和未来;具有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具备辨别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能力;具有较高的口头、文字表达能力;具有选择、获取信息和独立地吸收、消化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对各种问题均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并能言简意赅地准确表达。

校园文化氛围营建目标主要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形成安定团结、遵纪守法的校园秩序;发扬务实求是、创新奋进的优良校风;倡导潜心学术研究的良好风气;建设文明、健康、幽静、高雅的校园环境;鼓励整洁、安全、经济适用的生活方式;完善能培养站在21世纪世界潮流前列的高层次、复合型、外向型优秀人才的运行机制。

2.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

大学生个体文化素质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在学好专业的前提下,要学习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每位学生在学期间必须修读几门有关课程。要能写好文章写好字;在大学学习期间,要阅读一批中外名著,会唱一些中外名歌。初步掌握一种文化或艺术技能;要积极参与业余科技活动,每年写作科技论文一篇;每学期,每位学生必须参加一次书评,看一场电影,观一场文艺演出,参加一个学生社团;必须通过汉语水平等级考试。

校园文化氛围营建的具体要求是:学校统一组织以提高学生文化素质为宗旨的规范化大型活动,形成校园文化的规模氛围。每月有一台专业剧团演出的大型高雅文艺节目献演;积极发展学生社团,并确保社团活动健康、规范、高质;要形成科技和文化活动方面的“校—院(系)—班级网络”;重点发展一批科技和文艺团体。近期要重点发展交大学生科技协会、交大学生管乐团、交大师生合唱团等,有计划、经常性地举办各种比赛(如赛诗会等)和学生作品展,积极引进高品位的展览;有计划、经常性地邀请专家、学者和社会名流来校开设讲座,介绍科技和文艺的最新动态。

3.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基本措施。

首先,要明确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就是说,要改变教育思想,改变过去过分强调专业教育而忽视综合素质培养的状况,探索大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途径,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更好地适应21世纪的需求;要将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措施列入教学计划,形成规范化的制度;把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与发展人文社会学科规划结合起来,建设一批面向全校的人文课程。

其二,要落实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组织保障。我校大学生文化素质建设由校党委领导。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在校党委领导下,切实担负起协调、指导的责任。教务处、宣传部、学生处、团委、电教中心、图书馆和后管会等职能部门以及社科系、文艺系、体育系、工业造型系和管理学院等有关系科要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担当起指导全校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的任务。全校各部门要自觉地把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予以关心和扶持。

其三,要创造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优良环境。要统一思想,精心规划,努力形成以提高素质、培育新人为中心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氛围;进一步推行大学生素质的德、智、体综合测评条例;大力弘扬高雅艺术;积极开展学生课外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营造优雅气氛,加强环境卫生。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也应根据形势发展和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进行必要的改革,争取有更好的教学成效。

标签:;  ;  ;  ;  ;  ;  

论重点科技大学文科建设_素质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