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鞠洁,杨青,李奎刚,石凤贵

山东罗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76017

摘要:针对临床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过程中他汀类联合心血管药物疗法的治疗效果进行了探究;方法 自我院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接诊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中随机选取20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患者100例,并分别给予常规心血管药物治疗与他烃类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针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心血管事件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并做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达94.0%,对照组仅为76.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和4.0%,对照组相应数据分别为8.0%和17.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他汀类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与单纯心血管药物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同时其还能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及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值得在临床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心血管疾病;联合疗法;并发症;临床治疗效果

心血管疾病是临床中尤为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目前在临床治疗领域对于该疾病的治疗常用的药物就是他汀类药物,该药物不仅具有着显著的治疗效果,同时还能够有效降低各类心血管事件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在缓解患者痛苦和改善患者预后方面具有着突出的作用与价值[1]。为更好的掌握临床心血管疾病治疗过程中他汀类联合心血管药物的实际效果,笔者特结合本院200例临床心血管病例进行了实证探究,现将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接诊的心血管患者中随机选取200例作为本次研究病例样本,并将其随机均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个组别,其中在对照组中,男性患者57例,女性43例,年龄处于55~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6.23±5.81)岁,病程为1~8年,平均病程为(4.10±0.42)年;观察组中,男性患者58例,女性42例,年龄处于54~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89±4.94)岁,病程为1~7年,平均病程为(3.9±0.38)年。本次参与研究患者均自愿参与并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程等基本信息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之初均给予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常规治疗[2],同时给予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硝酸甘油等。其中对照组患者同时给予阿托伐他汀药物口服治疗,用药标准为:睡前服用,每天1次,每次10mg;实验组患者在给予相同于对照组阿托伐他汀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同步给予阿司匹林治疗,用药标准为:每天3次,每次0.5mg;两组患者治疗周期均为2个月。

注:阿司匹林(合肥久联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4021217);阿托伐他汀药物(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70060)。

1.3 观察指标

通过为期2个月的药物治疗后,针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其中将临床治疗效果细分为以下几个标准,即:(1)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且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无不良反应发生;(2)有效:临床症状与入院之初相比得到有效缓解和改善,病情得到一定控制,但有轻微并发症的发生;(3)无效:患者症状并无明显缓解,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甚至出现加重现象。临床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病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其中计数资料用“%”表示,并用“x2”检验,计量资料分别用“x±s”、“t”表示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率比较

据统计发现,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6.0%,观察组为94.0%,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如下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n(%)]

2.2 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及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比较

详细数据如下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及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由上表数据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中,无论是在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还是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条件与饮食结构与之前相比也得到了显著改善,由此也致使心血管疾病临床发病率持续增高,并且逐渐呈现出一种年轻化和多元化的趋势[3],给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目前在临床治疗领域,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主要方法就是采取一些心血管药物进行治疗,通过药理作用来改善患者血流量,缓解并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达成控制患者病情的目的。然而,单纯的使用心血管类药物其临床效果并不理想,特别是在患者服药后各项临床指标的改善方面仍需改进,而且单一用药还会加大患者服药后心血管事件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进而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因此也迫切需要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用药方案。

经大量临床实践表明,他汀类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方案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能够取得显著效果,同时还能有效规避单一用药的各类风险[4]。这一点在本次研究中也得到了有力证实。在本次研究中,通过研究发现,给予他汀类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的观察组患者中,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仅为76.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观察组患者用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0%,对照组为8.0%,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对照组为17.0%,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我们也可以得出结论: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过程中,他汀类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方法与单一心血管药物治疗相比效果更为显著,同时还有效的降低了患者服药后心血管事件及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率,联合用药方案安全性更强。因此,他汀类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接元梅.探析他汀类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82):95+98.

[2]范新民.他汀类药物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01):130-131.

[3]杨金库,张春福.他汀类药物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23):3508-3509.

[4]张成娟.他汀类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研究[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4(09):62-63.

论文作者:鞠洁,杨青,李奎刚,石凤贵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2

标签:;  ;  ;  ;  ;  ;  ;  ;  

他汀类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鞠洁,杨青,李奎刚,石凤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