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解放思想大力发展高职教育_普通高等教育论文

进一步解放思想大力发展高职教育_普通高等教育论文

进一步解放思想,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力发展论文,高等职业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20年,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已由低收入国家跨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经济、社会发展跃上了一个大台阶。辉煌成就的取得,首先在于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20年改革创新的进程,也是不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过程。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同样如此。高等职业教育办学形式之一的职业大学,产生于十一届三全会后的1980年,它的产生、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解放思想、突破原有框框、实行改革创新的过程。高等职业教育是在改革大潮推动下,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而产生的。它的产生至少实现了以下几方面的突破:一是突破了中央和省二级办学的体制,开创了中心城市办高校的先河。二是突破了统包统分的毕业生分配体制,实行“交费、走读、不包分配”的就学、就业制度。三是较早运用市场机制,按用人单位的需要办学,灵活设置专业,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又在用人单位人、财、物的支持下,使自身得以生存、发展。四是对改革高等教育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长期探索,初步形成了高职教育特色,并为高校毕业生通向农村作了有益的尝试。这一切说明,如果不冲破传统教育思想观念的束缚,不对长期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高等教育体制和制度进行改革,就不可能有高等职业教育的今天。

当前,发展高职教育仍需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一方面,以1994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为契机,以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颁布为标志,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发展高职教育已成为大势所趋,不可逆转,发展高职教育的社会环境已有了明显改善。但另一方面,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仍很缓慢,远远落后于实际需要,远不如人意。这里面有诸多因素,主要是由于传统教育观念和体制惯性,仍禁锢着人们的思想。高教战线传统教育思想观念、计划经济体制的烙印特别深。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几次思想解放中,虽有转变,但与经济、科技等战线相比,与现实需要相比,仍感滞后。要解决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必须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努力学习,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采取新的思路,制订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深化改革。

一、高等职业教育要发展,必须从“精英教育”思想中解脱出来

传统大学向来被称为学术殿堂,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场所。能进入大学学习的只是极少数人。随着社会的发展,接受高等教育将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基本权利,而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毛入学率已达40%左右,美国、加拿大则高达80%。一般认为,在适龄青年中,如果有15%以上的人能够接受高等教育,就是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初级阶段;如果适龄青年的入学率超过50%,则称为普及化的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跨出精英教育阶段,走向大众化乃至普及化是势所必然,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和高等教育现代水平的重要依据。

目前,我国高教发展状况,比之过去虽有较大进步,但无论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人民群众的需求或同一发展阶段中的国际比较来看,都是滞后的,尤其是沿海较为发达的地区感受更深。对发展高等教育畏首畏尾,采取消极态度是要耽误现代化大业的。当然在发展高教问题上,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能搞一刀切。尤其是沿海地区应加大发展步伐,率先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

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参照国际经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高等教育大众化,传统大学固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主要是通过发展社区学院、技术学院、短期职业大学和专修学校等形式实现的。我国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必须把发展高职教育视为整个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所在,在发展中调整高等教育的宏观结构,使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相互借鉴,互相沟通,相得益彰。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基本矛盾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与现有高等教育资源供给严重不足。我们在通过多种途径扩大高等教育供给时,不应是现有各类高教规模的同比例扩大,而是要把重点放在发展高职教育上。没有高职教育的大力发展,就难以实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不从“精英教育”思想上解放出来,高等职业教育就难以得到应有的发展。

二、发展高职教育必须从学科本位观中解脱出来,树立以岗位能力为中心的观念

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是两种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双重属性:既是高等教育,又是高层次的职业教育。从它是高等教育这一点来说,它与普通高等教育有其共同点:即两者都是在高中文化基础上,进行高层次文化、理论知识和专业教育,培养专门人才。从职业教育高层次这一点来说,它与普通高等教育又有显著不同之处。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普通高等教育是以学科为本位的教育,按学科设置专业,按学科理论体系设置课程,强调学生所学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由此形成一套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教育则是按职业岗位或岗位群设置专业。按照实际需要,以培养一线人才的岗位能力为中心来构建课程和组织教学。高职教育实行理论教学计划与实践训练计划并重,互相配合,共同为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服务。其理论教学当然离不开有关学科知识,但它所学的内容可能涉及到几个学科,不是着眼于某一学科领域知识的系统、完整,而是按照培养岗位能力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学有关学科的知识,强调所学知识的针对性、实用性。其实践训练也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实验、实习,不是为了验证理论,而是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掌握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形成它独特的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

学科本位的观念严重制约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由于我国长期只有以学科教育为本位的普通高等教育一种类型,人们思想观念上就认为学科理论知识学得越系统、越完整,就越是质量高。对于担负另一类人才培养任务,实行另一种教学体系的高等职业教育,则认为所学知识不成系统,甚至算不上高等教育。以传统观念否定、贬低高等职业教育独特的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不从根本上摆脱学科本位的观念,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改革就难以迈出坚定有力的步伐。现实中,有的专科学校毕业生,之所以在人才市场上缺乏竞争力,是因为其没有突破传统大学以学科为本位的一套做法,没有办出特色;与此相反,有的专科学校和职业大学真正以高职教育为方向、办出特色的专业,毕业生却供不应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人才市场的检验下,我们的认识应随之改变,而不能抱住过去的做法不放。还有人认为,专科毕业生就业难,是社会已不需要专科人才,只有升格为本科才有出路。这是误导。不要说处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即使在西方发达国家,专科层次的高职教育也大量存在,很有生命力。目前,我们专科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高教宏观结构失调造成的结构性过剩,而不是大学生多了。这种结构性过剩又与结构性短缺同时存在,而且结构性短缺是主要方面,不仅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农村大量缺少人才,就是大企业,其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也严重短缺。只有按照高职教育方向,改革现有专科层次的高校,使之与社会需求相一致,才是真正出路。

当前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重点,是要深化教学领域的一系列改革,改变本科压缩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以学科为本位的“老三段”的教学体系,围绕以培养一线人才的岗位能力为中心,建立起新的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这涉及到教育思想的转变、专业设置、培养目标的调整,以及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培养途径和方法等多方面的改革。这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教学改革,而是教育“转型”的改革,即从普通教育类型转变为高等职业教育类型的改革,决不是在原有教学体系上增增减减、修修补补所能奏效的。国家及省市教育行政部门要采取切实措施,推动此项改革,不能停留在一般号召上。

三、发展高职教育要从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中解脱出来,不拘一格育人才,才能全面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的需要

长期以来,我国高教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只有普通高教一种模式,高职教育没有得到应有发展,造成社会人才结构性过剩和结构性短缺同时并存,且结构性短缺更为严重的局面。由于难以全面适应多样化的社会需求,市场急需的人才学校没有培养或很少培养,并不急需的人才却供过于求。

江泽民同志指出:高等教育要全面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培养的需要。我们要在办好普通高等教育的同时,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多品种、多规格地培养人才。高等教育要多样化,培养人才要多样化,才能适应社会需要。社会上客观存在着不同人才类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既需要学科性的研究型、工程型人才,也大量需要活跃在生产、经营、服务等一线的职业性的技术型、实用型人才。而这两大类人才中,具体的人才规格又是多种多样的,只有重视培养不同类型、不同规格的人才,高等教育对社会主义现代化需求才能全面适应。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也是受教育者个性发展的需要,是根据学生的不同的条件、兴趣和个性特点进行因材施教的一种,各人的资质禀赋不一样,一些人长于理论思维和逻辑推理,而实践能力却不强;另一些人相对来说,学习理论知识比较一般,但动手能力却比较强。我们为条件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有利于其释放潜能,使之各得其所,各展所长。德国教育的特色之一,就是根据学生的自身条件,较早实行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分流,并获成功。我们在发展高职教育的过程中,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突破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拘一格办教育,不拘一格育人才,避免教育资源与人力资源的双重浪费。

四、发展高职教育要在办学体制、管理体制上实行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在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方面进行了许多改革,但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政府包揽办学,权力过于集中,国家对高等教育统得太死、管得太多,高校办学自主权较少,省(市)缺少相应统筹权的局面,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在运行机制上,单一的政府推动模式,还在发挥主要作用。各种思想和制度方面的框框,严重影响着高职教育的发展活力。适应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新形势和高职教育自身的特点,要改变政府包揽办学的局面,国家、省(市)除办个别示范性职业技术院校外,应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发动行业、大型企业集团、社会团体以及有条件的私人举办高职教育。同时,积极推行公有民营、民办公助办学的试点。高职教育是为生产、服务一线培养实用人才,其办学愈接近实际,愈接近用人地区和单位,就愈能实现其培养目标。因此,高职教育办学要逐步向基层延伸,而不宜像传统大学那样都办在大城市。这有利于人才通向基层、通向乡村。有条件的县(市)也可以试办。这须要改变传统观念。

高职院校要实行产学结合,实行更大程度上的开放办学。我们是穷国办大教育,高职院校又是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因此,高职院校从设置专业,到确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教师、专业的实训基地等不可能关起门来由学校自行解决,而应由学校、企业和其他用人单位共同商定、共同负责。企业、社会将更广泛、更深入地参与到办学中来。产学结合,共同办好高职教育,应成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和全社会的责任。因此,在鼓励私人和企业或其他法人独立办学的同时,必须加强推进现有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办学的力度。《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总则第六条规定:行业组织和企事业组织应当依法履行实施职业教育的义务,行业要对此作出规定,使参与、支持高等职业教育,成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容之一。

在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上,省(市)必须把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为此,要进一步扩大省级政府的统筹决策权(包括专科层次高校的设置权),特别是对高职教育试点省,国家应下放更多权力,俾使各试点省能够真正从当地实际出发,对经、科、教实行统筹,对教育内部的大、中、小,成、职、高实行统筹,改革现行体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使高等职业教育更有成效地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省市教育行政部门要向学校放权,发挥高职校作为独立法人的地位和作用,使之在国家和省的宏观调控下,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不能把统得过死、管得过多的状况从一级政府转移到另一级政府。

必须创新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制度,不能用管理普通高等教育的一套办法管理高职教育,有关规章和措施都应依据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加以确定。

要通过制定有利于发展高职教育的政策、措施,来实实在在地引导、推动它的发展。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突出困难是经费不足,办学条件难以改善,影响特色的形成;影响人才培养质量。为此:(1 )国家或省(市)要制定符合实际的高职院校生均经费标准。职业大学至今尚无生均经费标准,不少办学单位只给教职工人头经费,其余经费要学校自行解决,困难很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四章第二十七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本地区职业学校学生人数平均经费标准……。职业学校举办者应当按照学生人数平均经费标准定额拨付职业学校教育经费。”如果目前难以做到这一点,可先参照专科学校标准执行。(2)国家、 试点省(市)要拨出专款用于支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四章第三十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按照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决定开征的用于教育的地方附加费可以专款或按一定比例用于职业教育。”这当然包括高等职业教育在内。此项专款主要用于:补助进行高职教育试点的院校和专业,以改善试点院校、专业的办学条件;奖励高职教育办得好的学校、专业;资助编写高职教育教材;资助和奖励高职教育的教育科研等。我国高校专业目录只适用于普通高校,而不适用于高等职业院校,当前亟须制订高职院校专业参考目录。社会职业岗位的多样性和多变性,决定了高职专业设置的复杂性。要想制定一个涵盖所有地区和一切方面的专业目录让各地遵照执行,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国家或试点省(市)从当地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实际出发,就主要方面制定一个供参考的专业目录,使人从中得到启迪,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效,却是十分必要的,对当前高职教育的发展、改革大有益处。(3 )提高高职院校的收费标准。高职教育的仪器、设备要求高,实训时间长,毕业生回报率也较高,因此收费标准应高于普通高等教育。这个问题亟待解决。

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另一大困难是教师问题,特别是既有专业实践经验,又有教学能力的教师严重短缺。解决的途径:一是允许高职院校向社会招聘专业教师;二是向企事业单位聘请部分兼职教师;三是主要还是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鼓励教师积极投身教学改革,在办高职教育的实践中增长才干,成为优秀的高职教育教师。当前最重要的是要改革现有的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和晋升条件,使之有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收稿日期:1998—11—25

标签:;  ;  ;  ;  

进一步解放思想大力发展高职教育_普通高等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