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环境创设论文_陈彩霞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环境创设论文_陈彩霞

陈彩霞(甘肃省民乐县第一幼儿园 甘肃 张掖 734500)

环境能激发幼儿思考,引导幼儿的行为与活动,改变幼儿的认识与理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当前国内许多幼儿园在环境创设方面都非常重视,通常考虑到为孩子创设舒适、温馨、安全的环境,但过分追求精美的环境,势必会让孩子远离自然。所以,在幼儿活动区域环境的设计上,既要提供一个有准备的、丰富的、精心设计的、有序的环境,又要有提供开放的、变化的、有多种探索发现机会的环境;既要有利于幼儿个别活动的不同活动区,亦需有集体活动的空间;既要有教室环境的整体布局,还应有细节暗示以及空间划分上的动静区分离和有利于幼儿从一个活动区转向另一活动区的合理路线等等。

一、区域环境创设应遵循的原则

1.年龄和发展原则。

区域环境不仅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而且要适合幼儿的个性特点。要使环境童趣化,体现幼儿的年龄差异,满足不同层次幼儿发展的需要。

2.层次和挑战性原则。

传统的环境创设强调适应性,而现代学前教育的环境在强调适应性的同时还强调挑战性。幼儿之间存在着差别,创设区域环境时既要考虑发展快的幼儿,也要考虑发展慢的幼儿,还应兼顾有特殊需要的幼儿,使每个幼儿都能在适宜的环境中获得发展。

3.尊重使用者原则。

现在实施创造教育课程要求环境创设突出幼儿的主体性,环境创设的全过程均让幼儿参与,应充分考虑幼儿的需要,保证幼儿对环境的自由支配。在活动中,要让孩子们自由选择老师为其提供的各种材料,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活动,老师不多加干涉,只在观察、了解幼儿的基础上给予适时的帮助、鼓励和指导。

二、区域环境创设的要求

1.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提供是幼儿兴趣、需要与教育目标和内容的有效结合

(1)了解幼儿的特点、兴趣和需要,提供幼儿乐于探索并与之相互作用的环境和材料,不断加以调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①根据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提供适宜的不同层次的材料。材料的投放不能一刀切,应该通过观察、评估每一个幼儿的发展状况,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如语言区同一班级幼儿水平参差不齐,就要对不同层次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提供不同的材料。能力较弱的可提供录音机、磁带,让幼儿学习仔细地听故事;能力中等的可提供图书,让幼儿自己会看图讲故事;能力强的可提供故事的部分情节,让幼儿自己想象故事的发展并讲述。

②根据不同年龄幼儿的发展需要,提供不同难易水平的材料。幼儿的发展存在阶段性,不同年龄的幼儿其发展状况不同,因此必须从本班幼儿的知识基础和实际能力出发来决定区域的内容,材料就要做到因班而异。

③符合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提供趣味性、可操作性、多功能性的材料。材料是否有趣、可变、可操作与幼儿能否主动参与操作有很大的影响。如在探索区必须能提供反映该科学知识的直观形象的教玩具和具体事物,提供有趣的能激发幼儿探索欲望的材料,如会变的颜色、磁铁、万花筒、沙漏等,让幼儿既感到有趣又百玩不厌,增强学习探索的兴趣。

(2)明确环境和材料所蕴含和可能实现的教育价值。要有效地引导幼儿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学习,教师必须了解每一个区域、每一种材料的教育价值。如颜料是普遍投放的材料,幼儿在科学区、美工区都能接触到,对于红黄蓝三种基本颜色,幼儿通过操作可以发现两种颜色混合生成新的颜色,两种颜色的固定搭配、颜色深浅与量的关系等。再如小班的串珠活动,可以是木珠、小竹筒、塑料管、各种植物材料(如新鲜蚕豆、胡萝卜丁等),不仅可以发展幼儿的小肌肉动作,发展手眼协调能力,而且还可以通过操作认识不同的材料,感知不同材料的性质。

2.互动的环境能促进幼儿个性品质的形成

幼儿与环境的互动过程是教师了解幼儿的主要途径。如教师观察幼儿对哪些事物感兴趣、他们用什么方法作用于物体、遇到了什么问题和困难等,在此基础上通过创设、改变环境来支持、引导幼儿的活动。

(1)平行班互动的区域环境。在平行班活动时,幼儿自主选择自己喜爱的游戏,教师则留在班里观察指导。这样做,对教师来说,有利于集中精力观察指导,及时发现解决游戏中存在的问题,使指导更具针对性;对幼儿来说,既受环境中人的影响,自身也会影响别人。这种形式不仅增加了幼儿游戏的自由度,扩大了交往的范围,并且拓宽了个人游戏的空间,培养了幼儿的自主性和责任心。

(2)打破年龄界限的区域环境。为了让幼儿多层面地体验人际关系,多层面地了解自己的角色,形成自我意识,在学习与不同的人交往中形成责任感、荣誉感和集体意识,在平行班互动游戏环境创设的基础上,可打破班级界限,使幼儿按自己的需要和愿望自主选择游戏的场地和机会。如让小班的孩子参与到大班的角色游戏中,在娃娃家里大孩子扮演爸爸妈妈,小孩子扮演“娃娃”,“爸爸妈妈”带领“娃娃”去公园游玩、去医院看病等。这样做进一步拓宽了游戏的空间和范围,不仅丰富了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更扩大了幼儿的交往面,使幼儿在与不同年龄的伙伴交往中互相学习并吸收同伴的经验。这种大带小、小学大的开放的游戏形式,可增加独生子女与不同年龄幼儿交往的机会,帮助他们学习社会交往的技能,从而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

论文作者:陈彩霞

论文发表刊物:《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第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20

标签:;  ;  ;  ;  ;  ;  ;  ;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环境创设论文_陈彩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