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课文《桂林山水》教学过程设计实践论文_刘钦文

岗背五星小学 514500

摘要:《桂林山水》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情景交融的游记,也是一篇情景并茂的佳作。文章短小精悍,语言优美,句句精彩。基于此,本文就针对《桂林山水》这篇精读课文进行了教学过程的设计,通过对全文段落进行剖析,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全文,领会到桂林山水的奇丽之景。

关键词:教学过程设计;语文;桂林山水

一、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出自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文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赞美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课文按先总说、后分述、再综合的顺序分为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第2、3自然段分别写了桂林的山、水的特点,先写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接着写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第4自然段写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所获得的总的印象。全文重点突出,条理清楚,是本单元重点训练用段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好例子。语言优美流畅,描述生动逼真,其中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是同学学习习作的典范。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2、通过看图、学文,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3、通过品味词句,反复诵读积累语言,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习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写出桂林山水的特点的。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过渡语:“桂林”位于广西。顾名思义桂林,就是桂树多而得名。

桂林的山一座座拔地而起、奇峰罗列、色彩明丽;桂林的水清澈见底,似明镜、像翡翠。这样的山水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绵延千里的绝妙画卷。让我们随着作者一起做一次愉快的旅行吧!

(二)随景入文,朗读课文。

1、看画面,自由朗读。

2、教师范读。

3、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对课文作整体的感知,奠定情感基调。

(三)看图学文,理解第一段。

默读,思考:

“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甲天下”是什么意思?

师:(天下第一)桂林山水天下第一。一个“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丽之景堪称天下第一,此句为全文的总领。

下文就围绕这一名句,分别从山和水两个方面作具体描绘,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去观赏名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吧。

(四)看图学文,研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质疑问难。

3、师生共同解决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

作者既然是写漓江水,为什么开始写大海和西湖?

引导学生把特点说具体,并与大海、西湖的水比较,出示桂林山水的录像片或画简笔画理解“波澜壮阔”、“水平如镜”。

4、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结合画面,想一想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5、品味词句,反复诵读。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感受。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6、尝试背诵,积累语言。

7、了解文章特点,学习写法。

8、同桌互相交流第二自然段学法。

(五)学习第三自然段。

1、同学们能不能用学习第2段的方法自学第3自然段?请同学们分小组自已学习第3段。

思考: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

2、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重点指导读好“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

3、写作特色。

第三自然段以同样的手法写桂林的山,先以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来衬托桂林的山是那么别具一格。随之写其奇、秀、险的特点。其中运用了十分贴切的比喻和恰当的形容,给人以亲临其境的感觉。

(设计意图):采用先扶后放,扶放结合的方法。第二段的教学由教师“扶”,第三段“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进行点拨引导。让学生在掌握学习方法后,给学生思维以导向,使他们积极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得以充分体现。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过渡语:漓江的水静、清、绿,美得独特;桂林的山奇、秀、险,与众不同。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山,又是怎样的一幅美丽景象呢?

(六)学习第四自然段。

1、小组交流:“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句话的意思及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学生汇报:课文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句收尾,既画龙点睛地概括全文,又与首句“甲天下”遥相呼应。全文脉络清晰,起承转合,自然流畅,给人以美的享受。

2、边读边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种陶醉山水之间的感觉,然后说说自己的体验。

(七)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熟练地背诵课文。

3.抄课文第三节中的比喻句,说说它们各把什么比作什么?

4.仿照课文描写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写法,先概括抓住特点,然后具体描写,写校园或公园环境特点。(片断练习)

五、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甲天下

六、结论

《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是一篇写景的图文结合的文章,其具体描写了桂林山水的风景,通过本课的学习,借助于文章作者的描绘,观赏桂林山水的风光图片,我们虽未到广西桂林,但已经有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现在已经已置身于桂林,正在欣赏美丽的桂林风光一样,真是“人未到桂林,但已有那种感觉”。

回顾这节课的教学,我遵循了“老师主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基本原则,力求语言、文字和思想感情熏陶的有机结合,既突出的重点,又突破了难点,较好地完成了既定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登平.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桂林“山水”成因的教学过程设计[J].地理教学,2011(6)

[2]赵全林.浅谈图文结合的优美画卷《桂林山水》课堂教学设计[J].才智,2019(8)

[3]余映潮.说说《桂林山水》的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2019(3)

[4]黄丽彬.落实“语用”教学提升语言素养——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教学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8(12)

论文作者:刘钦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2/25

标签:;  ;  ;  ;  ;  ;  ;  ;  

四年级语文课文《桂林山水》教学过程设计实践论文_刘钦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