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应用基础研究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

广州市应用基础研究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

广州市应用基础研究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王 炎,林珊莉

(广州生物工程中心,广东 广州 510630)

摘 要: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泉,当前广州正在着力打造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全面加强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能力。鉴于基础研究的重要性,研究分析了广州市近年来基础研究发展的良好形势、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希望为广州科技创新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应用基础研究;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竞争力

基础研究作为科学之本、技术之源,是科技进步的先导,是自主创新的源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研究不断发展,形成了门类齐全的学科体系,国际上有影响的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加速涌现[1]。当前,广州市正在全力以赴建设国家创新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枢纽,打造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鉴于基础研究的重要地位,广州市需要深入研究本市应用基础研究发展的现状,将过去分散化和阶段性的研究成果汇聚成集成化和系统化的资源,找准对策释放各类创新主体活力,整合优势资源吸引更多创新要素集聚,以提升广州科技创新能力。

1 广州市应用基础研究的发展现状

1.1 基础研究投入持续加大

广州市一直以来大力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原始创新,并在科技计划体系中专门设置了应用基础研究专项,引导社会重视基础研究。广州市应用基础研究专项(自2014年起调整为科学研究专项)是广州市科技计划体系中申报量最高的一个专项。根据广州市历年科技项目立项数据统计显示,2010—2017年,广州市应用基础研究专项申请项目数累计达到5 633项,支持项目立项数累计达到1 923项,项目平均立项率达到38.77%,专项经费投入累计达到2.95亿元,专项经费投入从2010年的500万元增加至2017年的1亿元,单个项目支持经费从2010年的5万元增加至2017年的20万元。该专项重点支持生物医药、农业与食品、软件与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环保、先进制造等领域,为解决广州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难点和关键科技问题提供了理论储备和科技支撑[2]。随着广州市在应用基础研究领域的财政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基础研究创新环境不断改善,广州市基础研究在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中逐渐成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推手。

《十月》用了《试用期》,使我多少得到一点信心:就是“实”的小说还没有到完全被抛弃的那一天。时隔一年之后,我又写了近乎纪实的《救灾记》,没想到《人民文学》《小说选刊》都接受了。

1.2 基础研究财政投入带动效应强

广州市应用基础研究专项在引导更多科研机构和研究人员参与市科技计划项目的过程中,不仅为解决广州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关键科技问题提供智力支持,同时也带动社会资金投入,发挥资金的杠杆效应。据统计,从2010—2016年,广州市应用基础研究专项引导项目新增资金投入量累计达到3.52亿元,市财政资金引导放大比例达到1∶2,有效带动了社会资源参与科技创新。随着应用基础研究专项财政投入的增加,其所引导的新增资金量也在不断增加,并有效带动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联合基金等的科技资金配套支持,吸引了大量的科技创新资源参与到广州的基础研究当中。根据广州市科技统计调查数据显示,2011—2015年期间,广州市应用基础研究专项共投入11 000万元,广州市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广东联合基金经费为26 087万元,市财政资金引导放大比例达到3∶7,该专项为实现广州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国家基础研究战略目标的有效衔接与良性互动发挥了重要示范作用,对广州科技创新起到重要促进作用[2]

1.3 基础研究能力不断提升

科技论文是反映基础研究成果的主要体现,也是反映一个地区科学研究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根据在中国知网对以广州市应用基础研究专项资助所发表的SCI期刊、EI来源期刊及核心期刊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得知,2010—2017年,广州市应用基础研究专项共发表期刊论文3 064篇,期刊论文发表数逐年上升。根据Webof Science数据库统计,从近十年来广州市科研机构和高校发表的SCI学术论文来看,广州市基础学科主要研究方向集中于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物理学、肿瘤学、生物学、环境生态学、药理学、数学以及细胞生物学等领域。根据与国内其他城市发表的SCI论文数进行对比,广州在肿瘤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药理学、细胞生物学等领域均位居全国前列。随着基础学科建设的完善和深入,广州的原始创新能力也日益增强,为本区域的科技创新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1.4 基础研究人才队伍发展壮大

企业本身是基础研究的主体之一,也是创新驱动发展的主导者。当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不单单是模仿和引进外来先进技术,更强调的是企业自身掌握核心技术和前沿关键技术,这类技术来源于基础研究所产生的新知识和新技术。虽然广州有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从事基础研究工作,但企业开展基础研究的动力远远不足。一方面,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三大主体之间并没有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来实现合作共赢,三者之间的合作机制尚未建立;另一方面高校和科研机构仅是依靠自身有限的研究资源和政府的财政补贴来支持基础研究工作的开展,而有财力的企业则还没有一种恰当的途径来向高校和科研机构提供支持,具备基础研究实力的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人才也还没有有效的通道通往企业的基础研究平台。此外,由于企业没有途径参与到基础研究当中,一些基础研究课题并不能反映产业发展需求。因此,创新驱动发展下的基础研究更需要鼓励与支持企业从事基础研究工作,需联合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来实现优势互补,通过明确的机制来规范三者进行基础研究合作的各项事宜和方法途径,从而推进企业踊跃参与到基础研究当中[4]

2 广州市应用基础研究存在的问题

当前广州在基础研究领域仍显薄弱,表现在基础研究源头创新不强,关键技术与核心技术供给不足,研发投入过于集中在技术开发领域,科研优势尚未充分转化为产业优势,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等。根据对广州在2012—2016年完成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的调查统计分析,广州在此期间一共完成973计划项目84项,其中获得转化的课题数仅20项,成果未转化的课题数达到64项,未转化的课题数占到76%.此外,广州与国内基础研究发达的省份和城市相比,在吸引国家资源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领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领域等方面,广州获得的项目数和资金数仍有待提升。

2.1 应用基础研究经费投入不足

目前,广州市对于基础研究政策的配套文件较少,鼓励基础研究的相关政策不多。在基础研究成效方面,广州市还未建立一个完善的评价机制来对基础研究进行评估,也没有对基础研究投入和产出等环节进行良好评价。一方面,广州地区的科研主要以技术开发为主,更加注重科研结果,而忽略研究过程。许多高校和研究机构为了获得更多的竞争资源,以论文为产出指标,而许多研究者都希望短期内获得产出的数量,但是却忽视了成果的质量。另一方面,在面向市场化的改革当中,广州如果过度追求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将基础研究直接走向市场,就会造成许多不能立马看到应用前景的研究被搁置,虽然以市场为导向性的基础研究是实现科技创新的有效途径,但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的市场氛围不利于科研环境的建设,也不利于基础研究发挥效用。因此,在对基础研究建立评价机制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形成一个合理的评价机制。既可以对基础研究的过程起到一定促进作用,又可以对基础研究结果起到有效的市场化引导。

通过对前文的职业倦怠归因的梳理,结合文献的情况来看,职业倦怠的治理可以从生态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方面进行。

汉语本身有普通话与各地方言发音(包括港澳台发音)的不同,在用哪种汉语发音对应外文上也存在问题。如王富民在《外国音乐家人名汉译刍议》一文中提到四川音乐家王光祈不会“国语”,曾将波兰音乐家Chopin译为“雪盆”。[3]又英国大诗人Wordsworth译为华兹华斯而非“沃兹沃斯或渥滋渥斯”,证明译者是操吴音或沪音的人士。[4]这些做法已经过时,今天我们统一用汉语普通话的发音对译。

2.2 基础研究成果转化有待提升

结合基础研究发展规律,寻找适合广州市发展的基础研究方向,提升广州市基础研究的竞争力。同时,可以考虑面向一些重点领域与需求,尤其是在一些战略新兴产业领域,布局一些重大和重点项目,集合优势力量取得定点突破[6]。具体做法如下:①推动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国家部委的支持,力争国家新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户广州。积极参与广东大科学研究中心建设,集聚高水平的科学家,开展战略和前沿导向的基础研究,力争取得重大原始创新成果,提高广州在全国乃至全球的科技创新地位和影响力,为科技创新长远发展打好基础。②聚焦优势技术领域,布局一批未来十年可能产生颠覆性技术的前瞻性科学研究,如IAB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领域,强化自主创新成果的源头供给,加快基础研究成果向应用技术、产品研发转化的速度,为广州市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③集聚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资源要素,打造创新高地。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联合港澳科研机构,围绕若干前沿战略领域,开展深度合作,通过组织实施基础研究项目,吸引港澳地区人才、资金、技术等创新要素汇聚,将广州打造成国际科技创新高地。

广州市在发展应用基础研究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不少的成就,但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广州的应用基础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

2.3 企业基础研究参与度不高

在广州市基础研究政策的引导之下,广州市根据地区发展需求,对基础研究投入不断加大,并通过多种方式资助各研究主体从事基础研究工作,加强重点学科和学术带头人的培养,经过多年努力,广州市基础研究领域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为广州市科技创新打下了坚实基础。据统计,广州市专业技术人员数已经从2011年的57.19万人增长至2016年的158.40万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的R&D人员数从2011年的5.89万人增长至2016年的7.96万人。广州市应用基础研究专项也日益成为广州市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引擎”,近年来该专项支持了一大批科技创新领域人才。以2016年应用基础研究专项为例,2016年该专项共支持400位科技人员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其中包括“广东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培养人才、广东省优秀青年创新人才等,该专项共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共计190余人。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得者、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者、世界顶级期刊学术论文发表者中均有一批曾经受过广州市应用基础研究专项前期资助的经历。

2.4 基础研究政策评价机制尚未健全

广州市一直以来非常重视技术研究与开发领域,但对应用基础研究领域投入远远不足。从纵向对比来看,2016年广州市财政科技投入为112.95亿元,其中,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投入合计1.45亿元,占全市财政科技投入比重仅为1.29%,而技术研究与开发领域投入最多,达到65.55亿元,占全市财政科技投入的58.03%,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投入占比远远低于技术研究与开发领域投入占比。

3 广州市应用基础研究的对策建议

3.1 提高基础研究投入质量

基础研究是原始创新的源泉,没有基础和前沿领域的原始创新,科技创新就没有根基。广州当前正处于大力建设国家创新中心城市,打造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关键时期,更应该加大基础研究的投入力度,提高基础研究的成果质量。要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力度,充分放大财政资金杠杆效应。加强与国家、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的衔接,提高国家、广东省基础研究领域的资助率和资助强度,汇聚更多的科技资金投入到广州基础研究中;优化基础研究的支出结构,完善应用基础研究的选题机制,提高基础研究的质量,多措并举,促进基础研究的转化应用。既要发挥政府科技计划的引导作用,又要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依靠政府、科研机构和市场的力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强各类科技计划的衔接,促进基础研究成果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拓宽基础研究社会资助渠道,发挥好政府、企业和社会等各方面的作用。积极引导企业、社会资源参与到应用基础研究中。探索联合资助的模式,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应用基础研究,以政府资金撬动社会投资[5]

初中英语复习课教学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课堂复习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回忆和巩固所学知识,老师要考虑到新旧知识怎样融合和贯通,让学生感到一目了然,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因此,为了达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老师可以将思维导图运用在复习课堂教学中,将零碎的知识点融合在一起,从而集中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抓住复习的重点,并将重要的知识点做好笔记,进而帮助学生记忆。这不仅能提高英语复习课堂的实效性,毋庸置疑,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显著提高。

3.2 夯实基础研究竞争力

基础研究是应用研究和重大创新的源头,从理论上来看,完整的创新链就是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技术开发和产业化应用、规模化发展的全过程。尽管基础研究不提供具体的工程技术解决方案,但基础研究向社会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其带来的长远效益不仅仅只局限于某一个领域内,更重要的是,基础研究能以不可预知的方式带来新的产业变革,甚至催生新的产业生态[3]

从横向对比来看,2016年广州、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基础研究经费投入情况分别为:广州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457.46亿元,其中基础研究经费支出为14.48亿元,占R&D经费比重仅为3.17%;北京R&D经费支出为1484.57亿元,其中基础研究经费支出为211.17亿元,基础研究占比达到14.22%;上海R&D经费支出为1049.32亿元,其中基础研究经费支出为77.63亿元,基础研究占比达到7.40%;深圳R&D经费支出为842.97亿元,基础研究经费支出为24.33亿元,基础研究占比为2.89%.从经费投入规模来看,广州基础研究投入远远低于北京、上海、深圳,而对基础研究投入的忽视,也将导致广州近年来的一些高端人才纷纷外流到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一些广州本土成长起来的创新企业或研究机构也纷纷在北京、上海或者深圳等地设立研发中心进行前沿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导致广州的科技创新驱动后劲不足。

3.3 推动企业参与应用基础研究

基础研究成果向应用转化涉及多个环节和多个创新主体,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采取多种方式、分阶段推进。既要发挥政府科技计划的引导作用,又要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依靠政府、科研机构和市场的力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强各类科技计划的衔接,促进基础研究成果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

具体做法如下:①完善面向企业的应用基础研究资助体系。设立面向企业的应用基础研究资助专项,形成专门针对企业应用基础研究资助项目的评价指标体系。要鼓励有能力的企业自主开展以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基础研究,支持企业参与广州应用基础研究项目,提高企业的基础研究投入和能力;吸引处于行业技术前沿的企业参与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指南编制,选择反映产业发展需求的基础研究课题[3]。②发挥企业在基础研究及其转化中的作用。基础研究成果并不都能转化为应用,只有少数成果可通过市场发现其应用价值,因此,要发挥好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建立有效的市场发现机制,促进相关成果转化和应用。③提高企业参与应用基础研究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推动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体,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3.4 营造基础研究良好环境

由于基础研究是在未知中探索,具有长期性和不可预测性等特点。其成果和效益并不像工程领域那样明显,许多基础研究成果,从近期来看效益可能很小,但从远期来看,其效益则呈现出无限大的特点。因此,基础研究除了需要良好的硬件环境外,还需要营造激发创新、崇尚竞争、能够进行宽松自由探索但又有一定规范的科研环境。

因此,广州市应该遵循基础研究的发展规律,建立可充分调动科学家自由探索的评价体系、管理机制和经费使用制度,营造良好的科学文化和良性竞争环境,最大程度激发创新主体科研活力。具体做法如下:①广州市基础研究领域应该建立符合科学规律的评价体系,提升基础研究的质量。基础研究项目成果的评价应该突出质量、贡献、绩效导向的分类评价,对自由探索类基础科学研究主要评价研究的原创性和学术贡献,探索试行长周期评价和国际同行评价,对目标导向类基础科学研究主要评价解决重大科学问题的成效。②建立符合基础研究规律的管理制度。根据基础研究发展的长期性,延长基础研究评价的考核周期,营造宽容的科研环境,鼓励科研人员开展纯基础、原创性的前沿研究同时,引导科研人员面向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开展研究。③改革经费预算和使用制度,允许科研计划执行和科研预算支出有较大的自主权和灵活性。改进科学研究的组织机制,进一步提高研究质量,增强原始创新的能力。

我提出一个可操作性的建议:“首先,你们要招募店员,争取到更多人的支持,因为人多力量大,主意也多。其次,你们要给班级商店想一个响亮的名字,好听又有内涵的名字会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再次,你们要明确分工,因为这样才能人尽其事,提高效率。最后,依据《班级货币运行系统》制订班级商店的规章制度,明确班级商店如何运转。”

参考文献:

[1]刘延东.发展基础研究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支撑[EB/OL].http://www.most.gov.cn/tpxw/201105/t20110524_86999.htm,2011-05-23.

[2]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广州市科技统计调查报告[EB/OL].http://www.gzsi.gov.cn/gzsi/xxgk_sjfb/xxgk_list.shtml,2012-02-20.

[3]吕薇.多措并举 促进基础研究转化为原始创新能力[J].科技中国,2018(2):1-5.

[4]林燕.广东创新驱动发展中的基础研究政策执行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7.

[5]钱万强,林克剑,闫金定,等.我国创新型省市建设中基础研究发展策略浅析——以部分发达地区为例[J].科学管理研究,2017,35(3):55-58,86.

[6]钱万强,江海燕,墨宏山,等.基础研究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的地位与挑战——以深圳为例[J].中国基础科学,2017,19(1):41-49.

中图分类号:G3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9.08.001

文章编号:2095-6835(2019)08-0001-03

作者简介:王炎(1988—),男,硕士研究生,从事生物医药产业研究、科技管理、政策咨询等方面工作。

〔编辑:严丽琴〕

标签:;  ;  ;  ;  ;  

广州市应用基础研究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