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中民族因素的思考与对策研究_政治论文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中民族因素的思考与对策研究_政治论文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民族因素的思考与对策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开发论文,因素论文,民族论文,战略论文,西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在世纪之交作出的一项具有全局意义的重大决策。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本质要求在民族工作中的体现,也是民族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国家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应将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民族因素是西部地区社会稳定和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民族问题的解决关系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成败。

一、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不能忽视民族因素

改革开放20年来,西部民族地区不论是改革还是发展,虽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存在着不少矛盾和问题,西部地区经济落后的状况对中东部地区经济乃至于全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制约作用越来越明显。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我们千万不能忽视民族因素。

民族因素之一:西部地区民族人口与居住面积比例最大。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从行政区划层次看,主要包括内蒙古、新疆、西藏、宁夏、广西5个自治区和四川、贵州、云南、甘肃、青海5个省份,10省区管辖的县(旗)市共582个,占全国自治县(旗)市总数的90.4%;自治地方人口占全国自治地方总人口的87.9%;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86.9%(注:《中国统计年鉴》,1997年版。)。从地理区位角度看,10省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因此可以说,我国的民族问题基本上集中在西部,民族问题的解决,直接影响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进程。

民族因素之二:东西部差距最突出的是民族差距。西部民族地区1949年至1978年间,由于国家政策的大力度倾斜,比较差距逐步有所缩小。1978年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人均GDP差距为334.39元,差距时间为12.26年;1990年,即我国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前,人均GDP差距为1066.9元,差距时间为11.22年;随着东部沿海地区10多年的超常规发展,1998年东部地区的GDP已占全国GDP总量的58.1%,人均GDP达到9483元,折合1143美元;在东部超常发展的同时,西部发展相对缓慢,东西部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1998年西部地区的GDP只占全国GDP的14%,人均GDP仅为4052元,折合488美元,比东部低1.34倍,比全国平均低64%,差距时间为15年。地区差距拉大,民族地区大量的矛盾和意见都集中表现在发展问题上,这既是经济发展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

民族因素之三:经济的二元化特征明显,结构性矛盾突出。西部民族地区的市场经济发展有了一定的基础和规模,但结构失衡的问题依然严重。在西部地区,城市中以机械、电子、航空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产业部门有了一定的发展,农村却以手工劳动、半手工劳动为主,农业的现代化和机械化水平远低于东部,经济的二元特征十分明显。从产业结构看,西部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偏大,第三产业发展不足,第二产业中资源输出型仍占主导地位,高科技产业比重很低,非国有经济尚未很好的发挥经济增长点的作用。

民族因素之四:文化教育科技事业落后,人口整体文化技术素质偏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其人口素质不高,科技贡献率不足是一条重要原因。根据最新统计,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成人人口文盲率竟高达28.7%,远高于在东中部经济发达地区。高素质劳动力的缺乏和劳动者科学文化知识水平的整体低下,是制约我国少数民族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民族因素之五:基础设施落后,社会服务体系不完善。西部绝大多数地区公路、铁路干线很不成体系,通讯、邮政设施缺乏,供水供电设施不足,能源不足,导致现有生产能力不能充分利用,给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生产带来不便,也不利于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严重制约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民族因素之六:人们的观念滞后。由于我国各少数民族大都居住在偏远的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生活环境,使他们在接纳新的思维、新的观念、新的科技、新的信息方面总是比经济发达地区缓慢得多。这种在接受和认识新事物上的差距,就像一条无形的枷锁,禁锢着各少数民族劳动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民族因素之七,民族问题关系社会政治局面的稳定。西部少数民族大多居住在边疆地区,是我国国防的第一线,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我们搞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要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必须要有安全可靠的边防作保障。无论是从历史上还是从现实上看,西方国家对我国的颠覆和所谓的“西化”及“分化”都首先从边疆地区和民族地区作为突破口。近年来,国际民族主义又有抬头,民族分裂分子分裂祖国之心不死,更加警示我们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要充分考虑西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稳定和发展问题,决不可掉以轻心,丧失警觉。

民族因素之八:民族问题关系到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成败。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占全国土地面积大半以上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就会影响整个西部大开发战略乃至全国社会经济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大开发战略对策研究

当代中国的民族问题实质上就是经济社会的发展问题。过去我们常常忽视了西部发展战略中的民族问题,一方面要动员这些地区的少数民族参与他们本地区的开发事业,另一方面要通过这些地区的经济开发使这些地区的少数民族发展成为现代民族。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我们要充分考虑到民族因素,对开发中的民族因素不能视而不见,任意超越。要着力于改善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环境,着力于提高民族地区劳动者素质和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富裕和共同繁荣。

对策之一: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1994年的分税制改变了以1992年度地区财政收入作为返还基数的方案,而采取了按1993年为基数的方案。这种调整导致“富省多返还,穷省少返还”的非规范财政转移支付,未能按照国际通用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进行有区别的财政分配,致使自治区地方财力减少。今后在建立有利于控制和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中,国家要充分考虑民族地区的特点,采取因素法确定支付数额。一是要考虑人口因素,转移支付要实现各地区人均社会公共服务水平的大体平衡。二是要考虑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能力。三是要考虑民族成分的复杂程度,民族成分越复杂,人口越多,其特殊需要支出的任务就越重。四是要考虑地域因素,民族地区一般地广人稀,管理对象点多、线长、面广、量大。行政机构多,财政支出结构中管理费的固定费用支出大。财政供养的人口多,特殊专项支出多,很多公共服务不能形成规模效益。

对策之二:实施大开发战略必须加快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必须从战略眼光出发,下更大的决心,以更大的投入,先行建设,适当超前。以公路建设为重点,加强铁路、机场、天然气管道线的建设,加强电网、通信、广播电视以及大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尤其要把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节水工作放在突出位置。要抓紧做好若干重大骨干工程的研究论证和前期准备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

对策之三:实施西部大开发必须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一是充分发挥现有科技力量的作用,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二是要采取各种措施培养、留住、吸引国内外各类人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三是确保教育优先发展,在办好高等教育的同时,特别要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教育的发展,下力气搞好基础教育,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搞好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对策之四:在西部大开发中文化认同方面的工作必须加强。所谓文化认同,就是各民族间文化相互理解与沟通,彼此依赖与尊重。我们在东部开发过程中,经济开发是成功的,但比较而言,文化建设却存在许多问题,这一点在西部开发过程中应引以为戒,另一个必须引起我们注意的问题是,东部开发基本上在一个比较单一的民族间进行,它所表现的矛盾更多的是一族之间的矛盾,而西部开发则要涉及几十个民族,没有文化的沟通与认同,就会在文化交融的过程中引起不必要的民族纠纷,甚至会影响到整个西部大开发的进程,这一点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要努力将人文资源转化为社会生产力。

对策之五:实施西部大开发必须走全新的发展道路。一是西部开发除了总结本省(区)历史经验和教训,还要研究东中地区及外国相似地区发展的经验教训,探索一条符合经济、社会、生态和文化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一是起点高,即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在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之间保持平衡,西部处于我国大江大河的上游,是生态平衡的关键“源头”,直接制约着全国生态环境的发展,而且西部自然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因此,西部开发要与环境保护共同发展。二是内容实,即以农业(大农业,指农、牧、林、水、土五个字的广义农业)为中心,以坚持改革开放、发展科学教育为两翼,有步骤、有秩序地围绕农村城市化、农业产业化(工业化的基础)、农民工人化、环境优美化的方向来配置资源,使农业、农村能培养工业和城市的发展,使工业、城市能带动、引导农业、农村的转化和发展,产生互动或发展,逐步消除二元经济结构,使西部后来居上,实现现代化和共同富裕的伟大目标。三是措施硬,即既要从各地的实际出发,又要把握全局和长远,分阶段、有重点地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对策之六:实施西部大开发,要立足于发挥自身的能动性。一是要尽量往国家已经出台或即将出台的改革开放思想中最关键、最重要、最超前的方面靠,关键是要用好、用足、用活、用巧。二是要往自身的能力和权力上靠。三是要往自己的优势、特色和特点上靠,资源丰富是西部一个优势,要利用好这个优势,敢于用资源换资金、换市场、换支援、换人才。四是要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上靠,要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慎重对待老百姓的积极性,多疏导和引导,少堵塞和禁止。

对策之七:妥善处理西部地区的民族关系问题,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西部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区,这些地区的民族关系如何,往往是我国民族关系的晴雨表。因此,处理好西部地区民族关系问题,对国家的安定团结至关重要。西部地区的民族关系有几个地方需要注意,一是这些地区常常由于边界、水利、草原、森林、矿产资源等方面的矛盾发生一些纠纷,随着各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方面的矛盾仍然会出现。这些问题虽然属于人民内部矛盾,但如果处理不好,也会影响到民族关系。二是西部地区特别是边境地区的一些民族跨境而居,由于存在着共同的语言、文化、宗教等背景,民族关系很容易受国际因素的影响,往往被国际敌对势力视为对我进行分裂和渗透的突破口,在这些地区,分裂与反分裂的斗争将长期存在。三是西部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中有较多的人信教,在现阶段,宗教仍然是国内外敌对势力用来与我争夺群众的一面旗帜。这些地区的民族问题往往与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民族关系问题不能不受到宗教因素的影响,处理起来仍然比较复杂。针对上述特点,我们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要切实重视和妥善处理好西部地区的民族关系问题,要着力抓好以下几个环节:一是对各民族群众中发生的一些矛盾和纠纷,要采取教育疏导的方法,及时化解各种矛盾,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二是要抓好对各族干部的思想教育,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民族观和宗教观,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提高反对民族分裂的思想政治觉悟,增强同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作斗争的自觉性,提高处理民族地区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三是全面正确贯彻中央和自治区有关加强宗教管理,反对非法宗教活动的规定,要旗帜鲜明地保护爱国宗教人士和正常的宗教活动,要反对非法宗教活动,严厉打击利用宗教进行分裂破坏活动的犯罪分子,大力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总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不但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问题,同样涉及到民族、宗教等方面的问题,对此决不能掉以轻心。这就需要我们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一种创新的精神,从多层次、多角度,深入研究和探讨当代中国的民族问题,力争多出一些对国家决策有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推进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大发展的历史进程,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标签:;  ;  ;  ;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中民族因素的思考与对策研究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