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米夫定与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论文_谢仁江

谢仁江

(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湖南城步422500)

【中图分类号】R5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6-0268-01

【摘要】目的:研究拉米夫定与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取自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80例,其中HBeAg阳性和阴性的患者数目相等,均有140例,另外HBeAg阳性组和阴性组又分别均分为拉米夫定治疗组与替比夫定治疗组,每组各有患者70例,对比二者临床疗效。结果:替比夫定组治疗应答率、HBeAg转换率、ALT复常率均高于拉米替定组,替比夫定组的病毒反跳率和耐药率均低于拉米夫定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均比较轻微,没有明显严重差别,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相比较拉米夫定的治疗效果,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更优,替比夫定具有更加明显的抑制乙肝病毒DNA复制的作用,在病毒相关的耐药率以及病毒反跳率检测结果上,也是效果大于拉米夫定组,值得推广。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拉米夫定;替比夫定;临床疗效;不良反应

替比夫定是属于人工合成的核苷类药物,自中国上市以来,我国的临床学者们也对其临床疗效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研究,并对其特异性以及抑制HBVDNA复制的作用做了相关研究,本篇报道选取了2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目的是探讨分析替比夫定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上与拉米夫定治疗效果的异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自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80例,男145例,女135例,年龄在34至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2岁,病程在1至3年之间,平均病程为1.5年。其中HBeAg阳性和阴性的患者数目相等,均有140例,另外HBeAg阳性组和阴性组又分别均分为拉米夫定治疗组与替比夫定治疗组,每组各有患者70例。四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替比夫定片剂,规格:600mg/片,由瑞士诺华制药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拉米夫定片剂,规格:100mg/片,由美国葛兰素史克制药有限公司提供。给药方法:替比夫定组患者给予替比夫定片600mg口服,1次/d;拉米夫定组患者给予拉米夫定片100mg口服,1次/d,均连续双盲治疗50周。50周后2组患者均口服替比夫定600mg,1次/d,开放治疗50周。本次研究采用全自动的生化分析仪器按照严格的操作规则对ALT、AST、ALB进行检测,另外同样采用上述仪器对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进行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包括HBSAg(表面抗原)、HBSAb、HBeAg(e抗原)、HBeAb以及HBcAb(核心抗体)。乙型肝炎病毒DNA的数量检测我们采用的是BIO-RAD荧光定量检测仪器。

1.3疗效评价指标

本次研究当中我们采取的主要的疗效评估方法有治疗时间结束之后患者HBVDNA自基线的降低水平(最主要的疗效观察指标)、病毒的反跳率、耐药率、HBeAg转阴率以及治疗反应应答率,另外观察有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包括呼吸道感染、头痛、腹泻、恶心、呕吐。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代表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四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替比夫定组治疗应答率、HBeAg转换率、ALT复常率均高于拉米替定组,替比夫定组的病毒反跳率和耐药率均低于拉米夫定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本次试验结果显示,替比夫定组治疗应答率、HBeAg转换率、ALT复常率均高于拉米替定组,替比夫定组的病毒反跳率和耐药率均低于拉米夫定组,结果提示,HBe阳性组与Hbe阴性组患者采用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拉米夫定组。而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均比较轻微,没有明显严重差别,提示二者安全性均较高。替比夫定属于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实验证实其具有快速、高效的抗乙肝病毒的作用,而且无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不良效果,适合妊娠患者使用[1]。拉米夫定是核苷类似物,抗病毒药物,对病毒DNA链的合成和延长有竞争性抑制作用。拉米夫定对体外及实验性感染动物体内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国内外多项随机对照试验显示,替米夫定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上优于拉米替定[2]。

乙型肝炎病毒是导致患者发生慢性肝炎的重要致病菌,慢性肝炎还可进一步向肝硬化转变,最终导致肝癌的发生。我国每年都有大量患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乙肝病毒携带者在世界上也居前列。每年都有大量患者死于肝癌、肝硬化[3]。因此,为了减少患者乙型肝炎的发生率,大大提高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抗乙肝病毒应当是我国卫生医疗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本次研究应用了国际上正在推广使用的一种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替比夫定,研究它在慢性肝炎当中的治疗效果[4]。

综合以上分析,在抑制HBV病毒DNA复制的作用中,替比夫定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拉米夫定,此项研究结果符合国内外关于此项实验的研究结果报道。另外,无论是从病毒的耐药率,反跳率,还是从患者的治疗应答率、HBVDNA降低水平、HBeAg转换率等治疗治标观察分析,替比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情况、临床效果相比较拉米替丁,优势均是比较明显,有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蔡鰑东.替比夫定相关性肌酸激酶升高与肌病及其安全应用[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9,11(4):253-256.

[2]贾继东,侯金林,尹有宽,等.替比夫定或拉米夫定抗乙型肝炎病毒的疗效预测探讨[J]1中华肝脏病杂志,2007,15(5):342-345.

[3]李蔚莉,马秀云,吴璐,等.替比夫定与拉米夫定长期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与安全性的随机对照研究[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0,12(2):77-82.

[4]蔡伟,谢青,安宝燕,等.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及其影响因素[J]肝脏,2009,14(1):17-19.

论文作者:谢仁江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必读》2015年第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21

标签:;  ;  ;  ;  ;  ;  ;  ;  

拉米夫定与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论文_谢仁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