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人的理财技巧令人惊叹,黄瑞金也在为争夺金牌而战_李嘉诚论文

超人的理财技巧令人惊叹,黄瑞金也在为争夺金牌而战_李嘉诚论文

超人财技惊人和黄日进斗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日进斗金论文,惊人论文,人财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能够创造神话的人不多,能够接二连三地创造神话的人更是凤毛麟角,而李嘉诚则是其中 的佼佼者。从塑胶花大王到地产大王,从地产大王到电讯大王,这位神奇的超人为商界写上 许 多神奇的故事,而故事中的奥秘似乎很复杂也似乎很简单,一句话:把握大趋势。

10个月做成3宗交易,总收益2203亿港元,平均每日赚7.34亿港元——这就是香港首富李嘉 诚创造的商业神话。

从出售英国流动电话供应商Orange Plc的股权,到出售和记英国3G公司的股权,再到出售 美国电信联营公司VoiceStream Wireless(VS)的股权,被誉为“超人”的李嘉诚在欧美资本 市场和电信市场长袖善舞,技惊四座,为旗下的香港上市公司和记黄埔带来滚滚财源。

在掌声喝彩中,这位华人首席富豪正在欧美部署新的行动。看来,超人的神话仍未终结, 新的神话还会诞生。

苦心经营多年卖“橙”赚逾千亿

“超人”之所以为超人,自有其超人的商业眼光,能前瞻未来,把握趋势,从而赢得超逾 旁人的超额利润。李嘉诚在英国的电信业默默耕耘10年,无惧风吹雨打,终于修成正果,“ 种”出价值连城的“金山橙”。

早在1989年,李嘉诚透过英国和记电讯收购了一家英国电讯服务公司,开始涉足英国电讯 市场。3年后,这家公司推出名为Rabbit(兔)的CT2(又名“天地通”)的移动通讯业务。当时 的CT2价格低于第一代移动电话,但只能打出不能打入,Rabbit很难吸引客户。随着移动通 讯技术的突飞猛进,移动电话成本急降,CT2在移动通信市场上失去竞争力,Rabbit只维持 了一年,就宣告终止。和记黄埔在英国电信市场首战败北,为此撇账14.2亿港元。

不过,李嘉诚并没有因出师未捷而打退堂鼓。很快,和记黄埔就将在英国的电讯业务重新 包装,改名Orange(橙),推出个人通讯网络(PCN)服务,投资额由60亿港元增至84亿港元。 起初,人们也不看好这只“橙”,一是有“Rabbit”惨遭滑铁卢的前车之鉴,二是当时英国 的移动通信市场烽烟四起,竞争惨烈。

事实上,Orange推出后,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截至1999年6月,未计特殊项目前亏损为3200 万 英镑(约4.1亿港元),证券界预期今年方能收支平衡。进入90年代后,英国政府开放电信市 场,几年内开出100多个电信经营牌照。Orange在市场竞争中不惜代价争夺客户,令其收支 状况不佳。

然而,李嘉诚投资Orange的策略并不是看短期的盈亏。与传统企业不同,电信企业是高科 技和高成长企业,公司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其网络的价值与掌握的客户资源,网络覆盖面越大 ,客户越多,其价值就越高。加上大公司的品牌效应,在资本市场上的估价就会急剧上升。 Orange经过多年经营,客户数量不断扩大,于1997年成为英国第三大移动电话经营商,现拥 有350万个客户,市场占有率为18%,覆盖面遍及欧洲。

1996年3月,和记黄埔将Orange分拆在英国和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超负认购9倍,发售 价为205便士,和记黄埔因此而获得46亿港元的特殊收益。1999年2月,和记黄埔再出售Oran ge的4.3%股权,套现逾50亿港元。也就是说,虽然Orange仍在亏损,而和记黄埔在Orange的 投资却已全部收回。

李嘉诚的财技并非仅此而已,更精彩的交易还在后头。1999年10月14日,德国最大的电讯 公司曼内斯曼(Nannesmann)管理层专程赴港与李嘉诚等和记黄埔高层会面,向和记黄埔提出 收购Orange。以往也有人洽购Orange,但只要少量股权,且作价时不包括股份;而曼内斯 曼则提出收购所有Orange的股权,且可让和记黄埔入股曼内斯曼——这正合李嘉诚的心意。

于是,双方的管理层展开越洋谈判,确定收购细节。由于欧洲与香港分属不同时区,所以 谈判不分昼夜进行,和记黄埔的董事总经理霍建宁身处英国,要24小时“听候来电”;李嘉 诚也在睡觉前调好闹钟,以免误事,当谈判接近尾声,李嘉诚更为紧张。10月20日晚,一向 早睡早起的李嘉诚,在办公室内等待交易落实的消息,竟等到11时多。回家途中,他指令公 司的公关人员通知传媒,可能在第二天开市前公布交易详情。回到家中,一想不妥,记者们 已经等了一个晚上,不该又要他们早起,于是他又将时间改为下午。临睡前,他还将移动电 话放在枕边,将铃声调至最响,以第一时间听到喜讯。

10月21日下午3时30分,李嘉诚笑容灿烂地出现在记者会上。他宣布,和记黄埔同意以146 亿美元(约为1130亿港元)向曼内斯曼出售所持有的Orange全部股权。

由于和记黄埔早已收回Orange的所有投资,所以这1130亿港元属于“净赚”——“死兔子 ”变出了“金山橙”。难怪李嘉诚形容这是和记黄埔的历史性交易,他为此而感到骄傲,而 且和20年前收购和记黄埔时一样高兴。

这次交易,曼内斯曼收购和记黄埔所持有44.81%的Orange股权,每股作价16.29英镑,较市 场溢价21.6%,其中9.89英镑为曼内斯曼股份,3.2英镑为现金,3.2英镑为欧元票据。也就 是说,和记黄埔在 交易中共收取220亿港元现金,220亿港元的3年欧元票据和市值690亿港元的曼内斯曼10%股 权(最大单一股东)。

李嘉诚表示,和记黄埔看准了曼内斯曼在欧洲的电信业务,也看好这家公司现有的管理层 、架构、经营方式和业务增长前景。曼内斯曼现有2000万用户,加上Orange则有近2500万用 户,是欧洲最大的电信公司之一。有证券分析员指出:对和记黄埔而言,Orange在英国仍属 投资阶段,尚未有盈利贡献。这次交易既为和记黄埔套取现金,也变相减持Orange的权益, 使未来和记黄埔摊占Orange业务亏损的比例下降。同时,与曼内斯曼的合并,将巩固Orange 在英国以至欧洲移动通信市场的占有率。

曼内斯曼收购Orange后,市值达到7000亿港元,成为欧洲最大的移动通信商,用户数超过 意 大利电讯和英国的沃达丰(Vodafone Airtouch)。更重要的是,这次收购使曼内斯曼在另 一个更大的收购战中立于不败之地;当时,沃达丰正有意收购曼内斯曼,而曼内斯曼并购Or ange后,市值大增,提高了沃达丰的收购成本;而沃达丰与Orange在英国为竞争对手,鉴于 英 国的反垄断法律限制,沃达丰若并购曼内斯曼,就得出售Orange的股权,这样,无论曼内斯 曼是否被收购(后曼内斯曼与沃达丰合并,并将Orange转售给法国电讯;和记黄埔则将所持 的10%曼内斯曼股权出售,套现75亿美元),其股东都会获利不浅。这是曼内斯曼找上门来, 与李嘉诚一拍即合的主要原因。

与日荷财团联盟共同打造欧洲市场

李嘉诚对电信业情有独钟,早在90年代初就部署进军欧美电信市场。到90年代末期,世界 电 信业风起云涌,欧美电信业列强逐鹿,李嘉诚及旗下的和记黄埔合纵连横,出售Orange不过 是序曲,真正的主旋律是第三代移 动通信(3G)市场的竞逐。

今年7月12日,和记黄埔宣布:分别向日本的NTT DoCoMo、荷兰的KPN出售和记英国3G的35% 股权,套现21亿英镑(约248亿港元),其中NTT收购20%股权,KPN收购15%股权,和记黄埔则 保 留余下的65%股权,若TIW行使和记黄埔的认股权至6.5,则和记黄埔的股权将摊薄至58.5%。

出售和记英国3G的股权,令和记黄埔即时获得58亿港元的实质收益。但李嘉诚志不在此, 这次交易,以及NTT同时收购15%的KPN股权,使和记黄埔与日本最大的移动通信公司NTT、荷 兰最大的电讯公司KPN组成联盟,这个欧洲3G移动多媒体策略性联盟,将会覆盖欧洲四大主 要电信市场:英国、德国、法国和比利时,消费者达2.1亿,预计达2010年,市场总值将达2 000亿欧元(约14820亿港元)。

李嘉诚表示,成立策略性联盟,将使合作三方大幅拓展在欧洲的电信市场版图,并同时分 摊发展3G业务的成本。联盟可加强各成员的实力,增加在目标市场中取得3G牌照的机会,并 可在最短时间内投入3G市场,在产品发展、网络采购及建设、内容及与其它供应商关系等方 面都能取得规模效益。

转让股权后,和记黄埔将与合作伙伴分别组成新的公司,进军欧洲3G市场。在德国,和记 黄埔将与KPN旗下的E—Plus组成名为E—Plus—Hutchison的新财团,各占50%股权,竞投德 国的全球移动通信系统(UMTS)牌照。新财团若投得牌照,将按牌照条件,双方合作的商业计 划共同建设UMTS网络,和记黄埔与E—Plus将共用这一网络平台,各自推出自己的品牌服务 ,展开良性竞争。而双方合作,除减少牌照竞投风险外,还可降低成本40—50%。在法国, 合作三方组成一家财团,寻找一家法国公司作为策略性伙伴,共同竞投法国的3G牌照。在比 利时,和记黄埔与KPN也已同意合作组成财团,竞投比利时的3G牌照,双方正考虑两种商业 模式:一是组成综合网络及综合经营公司,二是拥有独立经营者的综合网络。

和记黄埔与日、荷财团的合作,除共同投资发展欧洲四国的3G业务外,也可能在其他领域 合作,如移动多媒体、无线入门网站、在多个市场采用同一品牌、共同采购基建设备和移 动电话、共同进行研究和发展项目及应用、联盟伙伴网络间的3G漫游、成立客户服务中心等 。

李嘉诚表示,无意分拆英国3G及其他三国的3G业务。四个国家的3G业务将会独立运作,但 正考虑统一3G业务的品牌,将来不排除会给不同地区的业务分别引入策略性股东,但和记黄 埔将会持有四国业务的控股权益。而和记黄埔不会成立一家控股公司统筹所有在欧洲的3G业 务,而是由和记黄埔在欧洲各国各自成立一家公司经营当地的3G业务。

香港的证券分析员认为,欧洲3G市场的盈利前景暂时仍未明朗,而目前3G牌价偏高,和记 黄埔与日荷财团结盟,进可攻,退可守。也就是说,若觉得难以经营,就可以高价沽出3G业 务获利;若前景有利可图则可继续长线发展。NTT在日本已拥有3G技术,这次交易也有助于 和记黄埔拓展3G业务。自从和记黄埔以高价投得英国的3G牌照后,评级机构调低了其评级, 主要是担心和记黄埔在未来欧洲市场所投入的资金庞大,能否应付得来。和记黄埔与日荷财 团结盟后,既可以套现,大幅降低成本风险,又得到合作伙伴,提高市场竞争力。

“天价”出售VS获得7倍回报

就在和记黄埔宣布与日荷财团结盟的记者会上,有记者追问李嘉诚:德国电讯是否将收购 和记黄埔所持有的美国VoiceStrean Wireless(VS)股权?李嘉诚忙称这事太敏感,不肯作答 ,只是表示和记黄埔与VS合作愉快,而且美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若有机会,和记黄埔 会发展当地业务。

其实,这项交易在市场上早已传得纷纷扬扬,人们都在揣测“超人”会否“故技重施”, 如卖“橙”般又大赚特赚。

与Orange的十载辛劳相比,和记黄埔在美国“种下”的VS可谓“快速长大”,这是李嘉诚 独具慧眼的又一例证。1991年,毕业于哈佛商学院的约翰·史丹顿(John Stantnon)在一家 电讯公司从事移动通信业务多年后,决定自己打天下,创办了Western Wireless Corp(C) ,开发美国郊区的移动通信业务,1994年又引入GSM技术成立Voicestream,发展第二代移动 电话。因电讯业务关系,史丹顿与李嘉诚等和记黄埔高层相识,并成好友。1997年10月,和 记黄埔斥资24.89亿港元,入股C。1999年5月,C旗下的VS被分拆上市,和记黄埔成为最 大单一股东,拥有22%的股权。

到今年7月,VS的股价已从上市时的20美元,暴升至200美元。一般认为,和记黄埔在VS的 投资,是进军美国电信市场的重要桥头堡,不会轻易放弃。可是,李嘉诚自有其“超人”的 盘算,又何况有人愿意开出“天价”来收购?

7月24日,和记黄埔的发言人在记者会上宣布:接纳德国电讯提出的收购建议,出售所持22 %的VS股权。整项交易涉及金额557亿美元,其中包括收购股权507亿美元(约3944亿港元)和 接受50亿美元的债务,相当于VS全面摊薄股份后每股价值195.75美元,溢价33.56%。根据交 易协议,VS的股东可选择以每股VS股份换取3.2股德国电讯股份,再加30美元现金;或按3.7 647的比例全部收取德国电讯股份;又或按每股200美元的价格全部收取现金。若选择股票加 现金的方案,和记黄埔将获得16亿美元和4.6%的德国电讯股权,总值92.6亿美元(约700多亿 港元),这意味着2年之间和记黄埔在VS的投资获得超过7倍的回报。

李嘉诚再次显示其买卖资产获利的超卓财技。证券界认为,德国电讯开出的收购条件是“ 高得既疯狂又令人难以抗拒的价格”。以VS现有约230万用户计算,动用557亿美元收购,每 位客户估值高达24217美元,比1999年沃达丰收购Airtouch时每位客户估值3392美元高出6倍 ,比法国电讯收购Orange时的估值也高出3.6倍。虽然VS的管理层曾表示,到今年底用户可 增至400万,届时每位客户估值将减至13925美元,到明年中整项交易完成后,估值将进一步 降到约1万美元,但这仍然是一个“天价”。

不少人质疑德国电讯提出的收购代价过高,德国电讯的股价也在消息公布后应声下挫。有 分析认为,德国电讯的主席索默(Ron Sommer)近年曾多次尝试收购其它电讯公司,如美国的 Qwest、Global Crossing和意大利电讯等,均铩羽而归,市场对索默是否有收购电讯公司的 本 事已有疑问,所以这回索默志在必得,无惧高价。然而,也有分析认为,VS是现时美国仅余 的两家独立全国性电讯公司之一,若不出高价钱就难以成功收购,所以德国电讯只能出高价 ,更何况德国电讯成功收购VS后,VS就成为多国电讯附属公司移动电话集团的一部分,德 国电讯共拥有1980万移动电话客户,所持有的牌照可为全球约3.75亿人提供服务。此外,也 不排除德国电讯在收购完成后“待价而沽”,出售部分股权,类似曼内斯曼买入“橙”后经 一轮并购又再高价卖出。

和记黄埔的高层曾誓言决不出售VS股权,后又变卦,既是因为德国电讯出价实在“诱人” ,也与和记黄埔的新一轮部署有关。从表面上看,和记黄埔会因出售VS而失去在美国电讯市 场的据点,但很可能会采取与欧洲市场同样的策略:卖掉第二代移动电话业务,再全力争夺 第三代移动电话牌照。实际上,和记黄埔的发言人就明确表示,出售VS股权后,投资美国电 讯市场的兴趣不减,将继续寻求其他商机,特别是发展第三代移动电话的机会。

汇丰证券的研究报告也指出,和记黄埔出售经营第二代移动电话的VS,是要集中力量发展3 G业务。现在VS的客户增长迅速,网络负担增加,反而令VS的网络更难转为3G通讯网络。估 计日后只要美国政府发出3G牌照,和记黄埔就会重返美国市场。

标签:;  ;  ;  ;  ;  

超人的理财技巧令人惊叹,黄瑞金也在为争夺金牌而战_李嘉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