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气象服务效益评估业务的现状与展望论文_张苗苗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气象局 内蒙古阿拉善左旗 750306

摘要:气象行业是一个高科技服务行业,它是通过为社会各行各业提供气象服务而成为社会大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气象服务中,按照受益对象,常分为公众气象服务和行业气象服务。其中,行业气象服务是指为社会各行各业的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提供的针对性气象服务。

关键词: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现状与展望;

气象服务是一项对于人民生活、社会和经济都有重要作用的服务项目,它通过提供气象信息,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所以,对于其效益的评估尤为必要。世界气象组织(文中称WMO)非常重视气象服务的效益问题,很早就注重其效益评估的方法。

一、我国气象服务的发展历史

早在远古时期,天气的变化和大气的变化就已经引起了气象学家和学者的关注,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观察和记录天气天象的古代国家之一。据考古资料显示,我国原始人类在与大自然的抗争中就已经知道利用自然条件来躲避风雨雷电等自然灾害,并学会利用火,食用熟食等生活技能。早在五千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懂得根据天气和气候的变化来种植作物,建造房屋了。当然,在远古时期,我国的劳动生产率较低,迫于这个限制,当时对天气和气候的研究是非常有限的。殷商时代,我国的第一本物候学著作《夏小正》的问世可谓是人工影响天气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此著作大量记录了天气和天象的变化,并介绍了一年中各月的天气现象和气候变化以及相应月份应该从事的农事活动,由于此著作的出现,我国农业在当时的世界是遥遥领先的。我国历史上专门负责观察天气变化的机构叫“观象台”,国家设定专门的人员来观测天气变化,类似于我们今天的气象局,由于此机构的设置,为我国当时的农事活动提供了大量的指导数据,因此,我国农业的发展是领先的,也因此奠定了我国农业大国的历史基础。由此可看出我国气象事业具有悠久的历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类对气象和天气的研究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战国时期,已经有军事家懂得利用气候条件进行战争,这又是人类利用天气条件为人类服务的一大创举。《黄帝内经》中也有了记载,利用天气气候等条件,可以调高人们的免疫力,防止疾病的发生的一些简单疾病的治疗。汉代韩婴的著作《韩诗外传》中提出“草木之花多五出,独雪花六出”,而世界上其他国家发现这一现象比我国晚了近2000年。古代的气象仪器研究领域,我国也是成就显著。古代战争中已经有相风旗的出现,汉代又出现了羽炭测温计来测量空气的温度和湿度,唐朝时期的李淳风更是世界上第一个利用仪器给风定级的人,他将风分为八级,并发表了著作《乙已占》,这部著作在19世纪初期才传到了欧洲,英国学者蒲福在此著作基础上又进行了更精确的划分,将风定义为12级,也就是我们现在所使用的风级的概念。在我国古代的气象学与天气学的研究中,对暴雨、冰雹等自然灾害也做了系统的分析,在气象物候学,军事物候学,医学物候学方面也有所涉及,我国古代的气象学及人工影响天气的研究为世界此方面的研究和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我国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概述

1.我国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方法。由于气象服务效益难以预估,包含很多不确定因素,所以没有一劳永逸的统一方法,至今仍然是重要的研究课题。但通过日常生活,总结出较为常用的主要方法加以分析。自愿付费法:该方法目前是比较公认的公益性服务与设施效益的评估方法。其模型为:

该方法从衡量支付意愿的角度考虑最终的效益,具有科学依据,普遍适用性较高。节省费用法:与上述方法不同,该方法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思考效益,出于节省费用的角度来衡量最终效益。其模型与上述方法相同,但是自愿付费法中,Cj代表着第j个付费等级的中数,而在此法中代表节省费用等级的中数。专家小组法:又名德尔菲法,该方法注重程序,选择多名专家参与调查,在此期间专家之间不得互相沟通交流,只能通过自己与被调查者的沟通来确定预估值。在完成之后,汇总所有专家的意见,讨论并修改得出最终的结果。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广泛性,也较为科学。

2.我国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现状。从1983年开始,我国的气象科技经济效益就参与了预估工作。对于全国范围内的气象效益评估研究,有三次极具代表性。在1994年的评估工作中,我国团队首先运用经济学和统计学理论建立评估模型,这一方法对后来的评估工作给予了重要的启迪作用,影响意义深刻。从2006年开始,《高敏感兴业重点单位气象服务效益评估实施方案》出炉,虽然目前来看在范围、内容和过程的规定上仍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与差异,但是一直作为重要的工作参考依据。2009年,气象服务效益延续运用德尔菲法,并加入专家评估和微观评估等方法,使得调研结果更具科学性和准确性。总的来说,我国气象服务评估的工作虽然起步并不是太早,但是发展的速度比较快,也比较稳妥,对于评估方法一直在不断完善,对此的展望呈积极的态度。

三、我国气象服务效益评估业务的展望

建立行业气象服务与效益评估相互促进机制。行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的根本目的和最终目标是促进行业气象服务的发展。在行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内容中增加关注行业使用气象服务信息和产品的习惯的调查,对行业的领导,关键环节人员使用天气预报等信息的行为特征和对气象服务的关注点进行调查和分析,将有助于改善气象信息服务产品的形式,更切合用户的使用,指导用户更合理地使用预报产品,发挥气象服务最大效益。建立行业气象服务评估标准和平台。要做好气象服务效益评估工作,对评估方法、评价标准、调查问卷、资料获取、质量控制、数据存储、计算分析等技术进行规范,建立相应的气象行业标准和评估业务平台非常重要。做好行业气象效益评估工作离不开气象行业和部门的支持,需加快建立气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在资料共享、信息发布方面的合作机制。在缺少系统资料的情况下,个例调查仍不失为一种有用的方法,尽管它有很大的局限性,《全国气象服务典型案例集》就是很好的个例调查数据库。完善业务流程和人才队伍。国家级效益评估部门负责组织全国范围的公众、行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指导省级气象服务效益评估业务开展,制定与之相关的规范性指南。省级气象服务效益评估岗位需承担本省气象服务效益评估业务,参与效益评估理论、技术方法的研究的职责,同时,其评价工作要为省级气象决策部门提供事业发展的规划依据,有责任宣传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成果,并不断强化管理者、预报员、服务人员的效益观念。加强宣传引起各行业普遍重视。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的宣传需要配合恰当的载体,多形式和多角度,如专题报告和宣传册等适用于不同人群和不同行业。要使气象服务效益评估宣传品成为气象部门各级领导、市场开发人员、科普工作者等外出的必带品,提高行业、企事业单位和专业用户对气象服务应用价值和效益评估的认知度。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气象服务的需求将会越来越精细化和具体化,这就对气象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气象部门将会有步骤、有计划地将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的业务化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从而更加有效地提升气象服务质量,发挥气象服务的综合效益。相信通过合理的指导和规范的管理,我国气象服务效益评估工作能够愈来愈完善和科学,充分发挥其社会和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敏仁,宋浩宇,刘翠英,等.行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方法及其研究.2016.

[2] 吴林慧,张渊平,程永峰.等,浅谈我国气象服务效益评估业务的现状与展望.2017.

[3]李小峰.刘群英,周德文,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理论方法与分析研究.2017

论文作者:张苗苗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

标签:;  ;  ;  ;  ;  ;  ;  ;  

我国气象服务效益评估业务的现状与展望论文_张苗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