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铁染色对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意义论文_陈文利,尹小华,甘雪琴,黄英,雷泽洪

陈文利,尹小华,甘雪琴,黄英,雷泽洪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 检验科,四川 成都611130,

【摘要】目的:探究骨髓铁染色在缺铁性贫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75例小细胞性贫血患者列入观察组(其中IDA患者35例,ACD患者40例),另选30例骨髓象正常者列入对照组,均行骨髓染色检查,检测细胞内外铁。结果:小细胞性贫血患者骨髓细胞内铁含量明显低于正常水平,其中IDA组患者骨髓细胞外铁含量减少,ACD组患者骨髓细胞外铁含量则在增加,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骨髓铁染色是IDA检查和鉴别诊断较为可靠的参考指标,能够准确反映患者体内铁贮存及利用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缺铁性贫血;小细胞性贫血;鉴别诊断;骨髓铁染色

缺铁性贫血(IDA)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贫血类型,血常规检查以小细胞性贫血为主,但是并不能借此反映出机体铁的储存状况,无法与慢性病贫血(ACD)病症做出鉴别诊断,这也是临床长期存在的一大难题。本研究选取我院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75例小细胞性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骨髓铁染色对IDA的诊断意义,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贫血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血常规检查提示为小细胞性贫血,将其列入观察组,其中IDA患者35例,男性15例,女性20例,年龄范围为12~72岁,平均年龄为(43.2±10.5)岁;ACD患者40例,男性17例,女性23例,年龄范围为13~70岁,平均年龄为(43.5±9.4)岁,其中合并类风湿关节炎4例,肺脓肿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6例,恶性肿瘤骨转移3例。另选30例骨髓象正常者列入对照组,其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范围为15~68岁,平均年龄为(43.0±8.5)岁。患者组间资料对照较为均衡(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受检者均采用真空采血管采血,所用设备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配套试剂,铁染色检查使用20%亚铁氰化钾溶液和10%浓盐酸,按照体积比5:1配制,取含脂性骨髓小粒较多的骨髓涂片,采用核固红复染法和普鲁兰反应进行铁染色,分别在显微镜下和油镜下观察细胞外铁和计数细胞内铁,参照《临床血液学与检验》相关诊断标准,对细胞形态学进行判定,分析骨髓细胞内外铁阳性表达程度。

1.3统计学处理

将所获资料纳入SPSS12.5软件包中,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细胞内铁含量均用标准差( ±s)表示,行t值检验,内铁含量则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存在显著性,P<0.01为差异极具显著性。

2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骨髓细胞内铁含量明显减少(P<0.01);其中IDA组患者骨髓细胞外铁含量减少,ACD组患者骨髓细胞外铁含量则在增加,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见表1。

表1 三组骨髓细胞内外铁检测结果比较

3讨论

IDA的致病机制较为复杂,主要是由于铁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而影响亚铁血红素合成,最终引发贫血,临床诊断该类病症虽然已不存在技术性难题,但是在早期诊断中仍会出现误诊情况,其原因在于该类贫血与ACD同属于小细胞性贫血,在临床表现方面存在很多相似指之处,但是从病因和治疗方法来看,二者又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对二者进行鉴别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

铁元素广泛存在于人体各细胞中,起到合成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的作用,临床上将在人体需要的状态下能够动用的铁成为功能铁,主要贮存在单核巨噬细胞和骨髓中(集中在肝、脾中),铁蛋白在肝内合成并经骨髓等需铁器官,其中在骨髓中贮存的铁可分为细胞内铁和外铁,前者多分布在幼红细胞的细胞质和成熟红细胞中,后者多分布在骨髓小粒和巨噬细胞中,一旦人体内铁的吸收与排泄之间存在的动态平衡关系被打破,便会出现贫血症状,其具体表现与慢性病贫血基本相同,均呈现小细胞低色素性变化,单纯依靠血常规检查,很难做出明确诊断[2]。目前在小细胞性贫血鉴别诊断中,多使用血清铁、铁蛋白以及骨髓细胞内外铁等多项指标进行综合评定[3]。张养华[4]对已确诊ACD患者和IDA患者进行铁蛋白含量检测,对比分析骨髓涂片铁染色情况,结果显示,细胞内、外铁含量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ACD患者外铁含量较高,IDA患者则是内铁含量较高,充分证实了骨髓铁染色在小细胞性贫血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本组研究中,IDA组和ACD组骨髓细胞内铁含量分别为(0.8±0.3)%、(21.8±16.5)%,而对照组骨髓细胞内铁含量为(43.0±5.8)%,可见小细胞性贫血患者骨髓细胞内铁含量明显低于正常水平;但是在骨髓细胞外铁阳性表达中(阳性程度分为-、+、2+、3+、4+)却存在很大差异,其中IDA组患者骨髓细胞外铁含量减少,ACD组患者骨髓细胞外铁含量则在增加,提示骨髓铁染色在IDA和ACD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骨髓细胞内外铁含量是IDA检查和鉴别诊断较为可靠的参考指标,能够准确反映患者体内铁贮存及利用情况,骨髓铁染色在临床应用中简单易行,其诊断价值值得肯定。

【参考文献】

[1]陈志敏.在贫血性疾病的诊断中骨髓铁染色、血清铁蛋白相关性研究的意义[J].医学研究杂志,2013,12(4):167-170.

[2]陈莹,朱笑年.MCV、RDW和骨髓铁对于儿童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诊断意义[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9(5):273-274.

[3]吕龙.血清铁、铁蛋白和铁染色对缺铁性贫血诊断价值的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2,10(2):131-133.

[4]张养华.骨髓铁染色和血清铁蛋白对患者小细胞性贫血的鉴别诊断价值[J].中国民康医学,2015,27(8):28-29.

论文作者:陈文利,尹小华,甘雪琴,黄英,雷泽洪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2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6

标签:;  ;  ;  ;  ;  ;  ;  ;  

骨髓铁染色对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意义论文_陈文利,尹小华,甘雪琴,黄英,雷泽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