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悦读”路径探索论文_盛娟

农村小学“悦读”路径探索论文_盛娟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杨寨镇中心小学 255185

摘 要:新课程标准对各年龄段的学生阅读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对课外阅读量也给出了最低标准。可见,阅读对学生而言是及其重要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关键词:悦读 课外阅读 农村小学

著名的语言学家吕淑湘在谈到课外阅读的必要性时曾经说过:“学习过程中,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大概是三七比例吧。”“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就是这个道理。新课程标准对各年龄段的学生阅读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对课外阅读量也给出了最低标准。可见,阅读对学生而言是极其重要的。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愿意读书并乐于读书呢?以我现在的班级为例,说一下我的探索。

一、认清我们的起点

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小学,我现在执教的年级是四年级。虽然现在的孩子生活水平比我小时候要好多了,很多孩子在幼儿时期就常听爸爸妈妈给他们读故事。但爸爸妈妈也仅限于读给孩子听,加上那时孩子还不认字,所以很少有家长会引导孩子自己读书。而且,父母热爱阅读的家庭很少,孩子缺少读书氛围的影响。等孩子上了小学,大部分的家长便把学生的教育权全放在了老师身上,继续给孩子读故事的就没有几个了。现在班里喜欢读书并主动读书的孩子不多。

二、兴趣的激发

针对我班学生课外阅读起点低的现状,为了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我采取了双管齐下的方法。

1.讲故事。小学生比较喜欢听故事,而且常常把老师当做自己的偶像。根据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我就把自己小时候读书的经历和读过的书讲给学生听。从连环画到童话故事,从神话故事到小说,这些故事让学生们从好玩到有趣到沉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语文课上,讲到某一处时我也常常引入一两个内容相关的故事,学生们听故事比听讲课本内容要认真得多。看到我能讲这么多故事,学生们慢慢地对读书有了向往。

2.以读引读。农村孩子家里的藏书很少,我便从家里带书到学校读给他们听。学了《爬山虎的脚》,学生们了解了叶圣陶,我就给他们读叶圣陶写的《稻草人》。学到童话单元时,我给他们读《大林和小林》。学了《窃读记》我给他们读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不只是读整本书,有些课文是节选出来的,我也常常找到原文读给他们听。

每周一两次的读书时间让一部分学生感到很不满足,他们在征得父母同意后便会把我正在给他们读的书买回来一睹为快。有时我们的课本里提到的书也会有学生买来读,如《永生的眼睛》课后“资料袋”里介绍了海伦·凯勒,提到了她写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刚学完这一课,我就在学生的书桌上见到了这本书。

课下是休息的时间,有些学生不去厕所,也不愿出去玩,他们会读从家里带来的课外书。阅读正慢慢变成学生们的习惯。

三、阅读保障

虽然很多学生已经爱上了阅读,但一部分学生还是受到家庭条件的制约,不能随心所欲地购买图书,他们的读书愿望怎么实现呢?

我们班从三方面保障。

1.取得家长支持。我利用家长会的时机向家长们讲解读书的重要性,每学期向学生推荐3——5本书,家长从中选择一、两本给学生买或者向别人借。通过家长对读书的认可,保持学生对读书的兴趣。

2.交换阅读。每学期学校都会向学生开放图书馆,读书快的学生几天就把一本书读完了,但还未到归还图书的日子,我就让学生们把借到的图书相互交换再阅读,这样在规定时间内一个学生就能读到多本书了。

3.班级图书角。我们班内建立了图书角。每个学生每学期带一本课外书到校进行阅读交换。中午午休时间不睡觉的学生可以随便阅读,午休结束时把书放回图书角。如果有学生想把书带回家读就找班长写好借阅记录。这样一来,每学期学生们又可以多读几本、十几本书了。

四、读书交流

虽然学生们读的书多了,但毕竟很多书都是借来读的,自己家的藏书数量增加的不多。所以我推荐学生们写读书笔记,把它们喜欢的书、喜欢的句子、段落抄下来,将来可以应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慢慢地再让学生写自己的读书体会,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和写作能力。每隔一段时间我们会拿出一节课交流读书的乐趣,对表现优秀的学生我会把我家的书借给他作为奖励。这么一来,学生们也更加喜欢读书了。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希望通过我的努力与坚持,让更多的孩子爱上读书,体会读书的乐趣,最终实现“悦读”的目标。

论文作者:盛娟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总第3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7

标签:;  ;  ;  ;  ;  ;  ;  ;  

农村小学“悦读”路径探索论文_盛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