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钢琴演奏心理在钢琴演奏和钢琴教学中的作用论文_李瑞柯

探究钢琴演奏心理在钢琴演奏和钢琴教学中的作用论文_李瑞柯

(云南艺术学院附属艺术学校音乐科,云南 昆明 650101)

摘要:钢琴艺术是基于音乐表达乐曲情感以及思想的,演奏者在进行演奏时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素质的良好与否,对于钢琴演奏学习具有极为关键的意义,在钢琴演奏的实际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引起重视。

关键词:钢琴教学;演奏心理;钢琴演奏;钢琴教学;作用;

钢琴艺术并不仅仅是简单的演奏方法以及相关技能、技巧的练习,而是有关于钢琴演奏方面的综合素养的练习与养成。演奏心理对于演奏结果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关键方面。演奏心理是演奏者在学习和实践中心理状态的一种反映,是演奏者在弹奏学习与钢琴艺术实践中心理变化的规律,是提升演奏者演奏能力与课堂实际教学水平的关键一环。演奏者的心理对演奏者机能和乐曲的情感的发生与发展有支配与影响的作用。而演奏行为是演奏心理最为直接的外在反应,也可将演奏者心理艺术看作是演奏艺术。

一、简述钢琴演奏心理的重要作用

在钢琴演奏的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已经潜移默化地将演奏心理教学应用到课堂当中。演奏心理教学方式的渗入,切实发展了以往的生理教学方式,将演奏、触键的形成与发展规律,展示了钢琴演奏艺术的科学属性。作为钢琴演奏教师,一定要把握钢琴教学中学生的心理变化规律,继而切实激发学生使用意识、情感、体会与想象等心理方式,对实际演奏和触键的生理技巧有效调控。心理学让我们清晰地知道,人类的心理变化会对其实践能力直接产生影响。在钢琴演奏的实际教学中有很多情况,就是因为演奏者心理状态不稳定,造成演奏能力、演奏技巧等都随心理状态产生变化。例如,有很多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或者自己练习演奏的时候弹奏得非常好,可是一旦有观众的时候就会便得局促不安,在钢琴弹奏中就会产生手臂僵直、手部紧张、手腕僵硬并且错误的触键方式,不统一的弹奏力度等多种问题,让演奏者的弹奏水平收到严重影响。还有的学生在台下进行演奏练习的时候很是娴熟,但是一到台上就会产生忘记琴谱和出现错音的情况,这都是因为紧张导致心理失控,形成了弹奏心理障碍的情况。诸多原因导致演奏者情绪紧张,让之前已经娴熟的动作与背熟的材料无法重新再现、回忆,也就是心理学家所说的怯场。怯场是一种反常的心理现象,是由于不正常心理与生活导致的,演奏者这样的心理会给实际弹奏带来严重影响。

钢琴艺术与其他学科并不相同,其是抽象的,不能直观了解的,完全是凭借演奏者心理体会与感受来把握的演奏机能。意大利卓越的歌唱大师兼教育家早在17世纪就已经提出:听觉不敏锐的人永远都不适合从事教学工作。事实上,大多数演奏机能都不是钢琴弹奏的理论知识能够阐述清晰的。学生的弹奏能力、理解能力都不一样,因此教师一定要因材施教,对不同学生使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引导启发。在演奏练习中,凭借自身的思维开展丰富的想象能力,把钢琴演奏的原理与技能中极为抽象与不容易理解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浅显易懂、更为直观的内容,多使用比喻的方式,是达成这一教学目标的关键教学方式。教师在钢琴演奏的实际教学中对演奏的技巧、心理要一视同仁地重视。

在钢琴演奏的实际教学与学习当中,一定要重视强化演奏者心理状态的练习。演奏心理练习逐渐养成演奏者更好的控制、调节自我心理动态的能力,在实际演奏中置身于音乐角色中,才会获得最优质的演奏状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基于各位教职工作人员多年的课堂教学、演奏经验,探究出一些对演奏者进行有效心理练习的途径与方式。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对学生意志、性格方面的培育

很多钢琴演奏家对于自己从事的演奏事业都有极强的爱好与感情,这样的感情是基于兴趣产生的,升华了兴趣,学生只有对钢琴艺术充满兴趣,才会不断努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置于首位。托尔斯泰曾经说:成果的教学不需要强制学生,而是要激发其学习的兴趣。教师的动作、神态、言语、示范操作、指导等所有的教学幸会都传达着情感信息。教师要使用自身积极、饱满的情感去影响学生,教师用亲切、自然、信心十足的状态站在学生前面,会留给学生极为美好的印象,会让学生心情愉悦、信心慢慢地投入到钢琴演奏学习中,让学生从最初的练习,就养成极为良好的演奏心理状态,极为诚挚、自然地带着美好的愿景投身到钢琴演奏学习中,另外,教师还要及时拓展学生的艺术事业,搜集更多的印象资料,提升学生对乐曲艺术的审美能力,让教学和学习更好地融合在一起。

人类心理特点的关键支出就是意志与性格,是最为稳定、本质的心理特点。每个人自身的意志、性格等都不一样,性格内向的学生在实际演奏中经常会产生消极的心理,也就是怯场,所以在日常教学中一定要多培育演奏者的情绪,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使其逐渐对自己的演奏充满信心。

三、养成学生钢琴演奏的实践能力

演奏艺术就是舞台艺术,是与观众面对面的艺术。教师一定要积极鼓励学生在课后多参与舞台实践活动,累积舞台演奏经验和实现自我驾驭的能力,不断进行舞台实践练习改善自己的演奏心理,扫除心理上存在的障碍,切实提升学生自我调控的能力,在实际演奏中充满信心。在走上舞台之前,一定要保持良好的演奏状态,养成参与钢琴演奏的向往,稳定自己的心态。在实际演奏中,将注意力都集中在音乐情境中。做到先打动自己在打动观众。这样学生在实际演奏中就会一直处在可操控的状态。此外,在舞台上进行演奏的时候,表情、感觉等要同音乐表现内容相互温和,注意自己的台风表现,上台和下台的时候步态与舞台礼仪等。作为一名合格的演奏者,钢琴演奏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听众融入到其音乐感情中,弹奏者将演奏同表演很好地进行协调,才能将听众引领到美好的感知当中。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一定要在钢琴演奏的实际教学重视对演奏者心理的练习。养成弹奏者良好的演奏心理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做起,切不可急功近利,一定要将高超的演奏技巧同优良的演奏心理综合起来,只有整,才能使弹奏者的钢琴艺术上升至完美的境界。

参考文献

[1]罗淇匀.浅谈音乐美学在钢琴演奏与教学中的作用[J].黄河之声,2017(06):71.

[2]王晓蔚.钢琴演奏教学中的弹奏技能和心理素质培养研究[J].戏剧之家,2015(03):152+160.

[3]申华.浅谈钢琴演奏心理在钢琴演奏和钢琴教学中的作用[J].黄河之声,2012(12):22-23.

论文作者:李瑞柯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8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7/30

标签:;  ;  ;  ;  ;  ;  ;  ;  

探究钢琴演奏心理在钢琴演奏和钢琴教学中的作用论文_李瑞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