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本科生实习前抑郁状况调查研究论文

护理本科生实习前抑郁状况调查研究

王文华,赵贝,曾仙荣,符颖,柳絮,焦凌梅*

(海南医学院-国际护理学院,海南 海口)

摘要: 目的 了解本科护生实习前抑郁情绪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解决护生在实习前产生的抑郁情绪问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运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自制本科护生实习前抑郁情绪相关因素问卷对笔者本校2016级护理系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 此次研究中2016级本科护生出现抑郁症状(SDS标准分≥50)的百分率为43.5%,经过统计学分析,男护生抑郁率为94.1%,女护生抑郁率占37.9%,χ2=19.665,P< 0.001,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科实习前护生抑郁发生率较高,而且男护生比女护生抑郁率更高,因此实习医院和学校应提高对本科实习护生心理、健康等问题的关注度。

关键词: 本科;护生;实习前;抑郁

0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与健康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这不仅需要护士具有超高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必须具有相应的专业素养。然而护理实习生在进入实习阶段就步入了一个特殊环境拥有了特殊的身份,他们不仅要面对未知的临床环境与人际关系,还面临着学习、实习医院选择、就业规划等方面的压力,调查显示,大部分护生在此阶段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抑郁症状。目前,关于本科护生即将进入临床实习前的抑郁情绪相关研究方面的文献较少,更多的是研究针对在校或实习期间护理本科生[1-2]。为更好地帮助护理本科生缓解实习前产生的抑郁情绪,本研究调查了护理本科生实习前抑郁情绪现状及相关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本校2016级护理系本科生173人次,其中男生17人,女生156人;年龄(21.97±2.45)岁。纳入标准:①全日制4年制全国普通高等院校2016级护理专业本科实习生;②自愿参加本次调研者。排除标准:①专升本及专接本以及成人教育的学生;②不愿参加本次调查者。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1.2.2 实施阶段:根据培训计划内容,由带教老师一对一带教,先由带教老师进行操作示范,然后再在工作中练习提高。

采取便利抽样法,在2016级护生进入临床实习前的一个月,组织调查对象集中在教室统一接受手机在线问卷调查(包括Zung抑郁自评表与自制本科护生实习前抑郁情绪相关因素问卷),设定每部手机只能提交一次。调查人员向学生解释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在取得学生知情同意权后,以匿名方式自行完成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173份,回收有效问卷170份,有效回收率98.27%。其中男生17份,女生153份。

本调查显示,实习前护理本科生SDS标准分≥50分有74人(43.5%),其中轻度抑郁有42人,中度抑郁18人,重度抑郁5人;男护生抑郁率为94.1%,女护生抑郁率占37.9%,经过统计学分析,存在统计学意义(χ2=19.665,P< 0.01),男护生在抑郁各阶段发生率皆高于女护生,均高于正常人群抑郁发生率(15.1%~ 22.5%)[4]

1.2.2 观察指标

Zung 抑郁自评量表 [3](Serf - Ratining Depression Scale,SDS),此量表能相当直观的表现出个人主观感受的抑郁情绪。量表总共有20题,其中有10题为正向计分,依次计为1、2、3、4分,其他10题为反向计分,将20项得分相加所得抑郁粗分╳1.25=标准分,其标准分取整数。按照中国常模结果,SD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3分,其中轻度抑郁:53~ 62分;中度抑郁:63~ 72分;重度抑郁≥73分,我国以SDS标准分≥50为有抑郁症状。

“来不及了,这篇小说早就发表了,后来我还专门找来读了。该小说跟小说家跟我说过的构思差不多,你说的也不无道理,但对被盯梢者兼男主人公来说是不公平的。”

1.2.3 统计方法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CMINSJ)》中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共有14项,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躯体生活自理量表,共6项:上厕所、进食、穿衣、梳洗、行走、洗澡;二是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共8项:打电话、购物、备餐、做家务、洗衣、使用交通工具、服药、自理经济。评定结果可按总分、分量表分和单项分进行分析。总分最低14分,为完全正常;大于14分,有不同程度的功能下降,最高56分。单项分1分为正常,2~4分为功能下降。凡两项或两项以上≥3分,或总分≥22分,为功能有明显障碍。

2 护理本科生抑郁发生情况

自制本科护生实习前抑郁情绪相关因素问卷:在专家咨询、借阅文献、学生访谈、本校老师意见的基础上制定问卷。包括①担心出差错事故、②担心发生职业暴露、③担心理论知识不扎实、④担心操作技能不熟练、⑤担心是否能在三甲医院就业、⑥担心医院暴力事件的发生、⑦担心生活费用的增加、⑧担心夜班及倒班对身体的危害、⑨是否能适应实习医院环境,该问卷涉及伦理与法律(①)、职业危害(②⑥⑧)、知识储备(③④)、就业(⑤)、生活(⑦)、环境(⑨)6个维度。

她对楚西的脸记得很深刻,她做梦都想成为这样的女人,这样美丽优雅,这样完美。即使在那样狼狈的情景下,仍然从容不迫。

表1 护理本科生抑郁发生情况n (%)

3 结果分析

3.1 自身方面

2.2.3 角尺度 角尺度用来描述相邻树木围绕参照树的均匀性,用角尺度描述林木个体在水平地面上的分布形式,或者说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描述非规则性)。任意2个邻接最近相邻木的夹角有2个,小角为α,最近相邻木均匀分布时的夹角设为标准角α0。对于n=4,标准角的可能取值范围为(60°,90°),最优标准角为72°[11]。角尺度被定义为α角小于标准角α0的个数占所考察的n个夹角的比例,其表达式式中:Wi为第i株参照树的角尺度;Zij为离散性变量,其值定义为,当第j个α角小于标准角α0时,Zij=1,否则式中:W为树种或林分平均角尺度;N为树种或林分的林木总株数。

根据调研结果可知,男护生发生抑郁的可能性高于女护生,与李晓妍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2],然而有研究表明抑郁发生率无明显性别差异[5],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源于调查问卷的选择、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中男女比例及地区不同。

许多本科护理生是通过调剂或征集志愿才就读护理专业,导致许多本科护生对自身专业并不感兴趣,加上职业操作需要接触许多隐私部位与令人不适的呕吐物、分泌物、排泄物等,长期的抵触情绪与高强度的学习压力,若不能及时改正观念与调节情绪,就会产生厌学心理、抑郁情绪,导致对周围环境的感知能力下降、压力感至水平也愈发增高[7]。本研究中,在不喜欢本专业的护生群体中,有35.4%的人不能去感知大学环境,找不到感兴趣的事情,且多为出现抑郁症状者。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频数分布用于描述本科实习护生的抑郁现状,采用χ2检验用于男女护生抑郁状况差异的比较。

3.2 学业方面

此外,调查发现,大学生活一般或单调乏味、主观健康评价自身身体状况一般或不好的护生群体中抑郁情绪高发,主观健康评价中自觉健康程度由好到坏与抑郁的检出率呈正向递增相关,甚至自觉身体不好的护生群体抑郁率高达100%,这一研究与前人一致[6]。还有一些身体实际状况差的护生很容易由于身体不适与担心疾病影响学习,高负荷的理论学习与实习前的护理学基础操作培训让其身心俱疲,但由于身体欠佳导致学习效率不高,极易产生焦虑、抑郁的负面情绪。还因护士的工作性质,必须要“三班倒”,本次研究中主观健康评价不好的8人皆非常担心实习中夜班与倒班给身体带来危害或导致疾病进程迁延。所以学校应当注意护生实习前健康档案的建立,并将身体情况特殊以致不能上夜班的学生情况与实习医院交接清楚,实习医院方面可以根据健康档案合理的安排班次问题,在护生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安排其定期体检、治疗,以便追踪其病情发展合理安排实习任务。

此次研究结果发现,部分护生由于自身知识储备不足、专业操作技能欠佳、沟通能力较差,而临床工作对实习护士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要求高,使得实习前护生产生不自信及自我怀疑的心理,担心在实习过程中导致发生护理差错、职业暴露与暴力事件,研究指出护生最主要的压力源是担心出现护理差错[8]。医院暴力问题也已严重威胁到医护人员生命健康,其中护理人员遭受到的暴力问题最多[9]。此次调查中,仅有10%的护生表示完全不担心暴力事件的发生,大部分护生都意识到医院暴力事件的威胁。这与王位琼,雷明等人[1,10]的研究一致。

3.3 家庭、社会方面

家庭亲密度高能够满足孩子的归属需要,诱发出更多的积极情绪,形成积极向上的个性特质。如果家庭成员关系冷淡、经常争吵、对孩子漠视甚至动辄打骂,长期生活在这种压抑的环境下,会造成孩子性格孤僻,甚至出现社交障碍和心理疾病。本次研究结果示,家庭和睦的护生抑郁发生率比家庭不和睦的护生低,在家庭不和睦导致抑郁的护生中有86.2%觉得大学生活一般或枯燥乏味、有58.6%较担心或非常担心难以适应实习医院的环境,说明家庭环境的和睦程度对大学生抑郁的发生有着直接影响。而且大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对其心理健康尤为重要,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11],家庭富裕的大学生抑郁发生率较贫困生低,且越富有发生抑郁的可能性越低,与本次研究结果稍有出入,但大体一致。

同时,护生也承受着社会方面的压力。由于社会上普遍存在护士是一个低学历、低技能且简单易操作的偏见,本科护生虽然接受高等教育、职业工作强度大,但经历了繁重的理论教学内容,却得不到社会的尊重与重视[12],导致部分护生无法正确定位自我职业价值,对自己的专业产生抵触心理[13],长期以往,容易使其产生抑郁心境甚至罹患抑郁症。

3.4 就业方面

近年来,医学类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大部分护理本科生的就业目标为经济较发达的大中城市的大医院,不愿意到小城市和乡村医院工作[14]。可是,随着三甲医院本科护士人数比例逐年增加,再加上全国高等护理才培养规模的持续扩大,护理本科的毕业生去三甲医院就业的竞争力不断增大[15]。有研究表明,就业焦虑,抑郁是影响毕业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16]。而实习前期的护生在面对着即将接触临床的压力的同时,也面临着不久之后职业方向的选择,很多护生因为对就业前景认识不充分,就业规划不明确等因素而出现抑郁情绪。本次调查结果表明,84.7%的本科护生都对能否在三甲医院就业表示不同程度的担心,其中发现,越是对此担心,其群体抑郁检出率越高。

4 结论

护理工作服务性强,工作强度大,专业性强,突发事件多,需要护士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临床应变能力。此外,护理系学生不仅面临着繁重的学业,还面临着未来在临床工作的压力,而抑郁情绪可能会对未来的护理工作产生负面影响。所以针对护理系不同时期的大学生,关注其心理现状,对抑郁情况进行筛选和及时干预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我们此次的调研目的。医学院校应在现有的教育模式下,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机构和管理体制,建立心理健康档案,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指导,定期给予心理咨询,帮助解决心理问题等,促进护理本科大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同时,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的社会护理实践活动及校园文化氛围相结合,提高护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加强护理专业的思想教育,加深护生对专业的认知度,使其热爱护理专业,消除对未来护理工作的恐惧,迷茫等负性心理。此外,还要加强理论知识与临床护理实践能力,可以通过进行岗前培训,临床模拟,见习等多种模式使护生提早熟悉临床工作,适应临床环境,这对实习前阶段护生应对抑郁情绪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位琼,张洪,李彩虹,等.护理本科生实习前压力调查及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6,6(16):406-408.

[2] 李晓妍, 裴彩利, 陈鑫妤,等.本科男护生焦虑与抑郁情绪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探究[J]. 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 2019,2(1):22-26.

[3] Zung WW.A rating instrument for anxiety disorders[J].Psychosomati cs,1971,12(6):371-379.

[4] 张明园,樊斌,蔡国均,等.生活事件量表:常模结果[J].中国神经精神科杂志,1987,13(2):702-704.

[5] 孙莉娟.抑郁症群体在大学生中分布的特征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0(8):153-154.

[6] 董丹, 王道阳. 流动青少年的人格与抑郁的关系:主观健康的调节作用[J]. 教育生物学杂志,2018,6(1):24-29.

[7] 宋艳丽, 刘霄楠, 陈钒萱,等. 职业选择因素与护生抑郁症患病率的关系研究[J].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19, 40(2):119-120.

[8] 王艳茹. 护理本科生实习前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 2016,13(34):89-92.

[9] 徐加红.急诊科护理人员遭受暴力事件原因分析[J].西部中医药, 2012,(9):94-95.

[10] 雷明, 王莉萍.三年制高职护生实习前心理压力源调查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9, (5).

[11] 魏杰,桑志芹.大学生抑郁的家庭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健康心理杂志,2017,25(11):1752-1756.

[12] 黄惠珊,郑桂琼.本科实习护生抑郁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全科护理,2013, (13)

[13] 徐加红.急诊科护理人员遭受暴力事件原因分析[J].西部中医药,2012, (9):94-95.

[14] 商进荣, 焦鑫鑫, 黄留祥.本科护生实习期间焦虑抑郁调查及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 2010, (19).

[15] 王梅芳,李小妹.不同类型院校护理本科生就业现状及趋势研究[J].护理研究, 2016, 30(32):4087-4089.

[16] 凌敏,姜芸苓,尹兵.不同学历护理毕业生择业期间心理应激及其相关因素[J]. 护理研究, 2012, (11):983-985.

Investigation on the Pre-internship Depression Status of Nursing Undergraduates

WANG Wen-hua, ZHAO Bei, ZENG Xian-rong, FU Ying, LIU Xu, JIAO Ling-mei*
(International School of Nursing of Hainan Medical University, Haikou Hainan)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tatus of depression and its in fl uencing factors in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solving the problem of depression caused by nursing students before the internship. Methods Using the convenience sampling method, the Zung Depression Self-rating Scale and the self-employed questionnaire about related factors of depression in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 pre-internship, to investigate the author's school's 2016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Results In this study, 43.5% of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 in 2016 had depressive symptoms (SDS standard score ≥ 50). Statistical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depression rate of male nursing students was 94.1%, and that of female nursing students was 37.9%, χ2=19.665,P< 0.001,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onclusion The incidence of depression among nursing students before undergraduate internship is higher, and the depression rate of male nursing student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female nursing students. Therefore, internship hospitals and schools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psychological and health problems of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

KEY WORDS: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 Pre-internship; Depression

中图分类号: R749.4+1

文献标识码: B

DOI: 10.19613/j.cnki.1671-3141.2019.59.192

本文引用格式: 王文华,赵贝,曾仙荣,等. 护理本科生实习前抑郁状况调查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9):332-333.

基金项目: 海南医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 HYCX2015055。海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 HYCX20160132。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王文华(1997-),海南琼海人,海南医学院国际护理学院,学生,护理学本科;

通讯作者 *:焦凌梅(1977-),山西晋中人,教授,从事营养学教学与科研。

标签:;  ;  ;  ;  ;  

护理本科生实习前抑郁状况调查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