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脾栓塞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黄昭前,姚红霞,林丽娥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脾栓塞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黄昭前,姚红霞,林丽娥

(海南省人民医院血液内科 570311)

【摘 要】目的:探讨全脾栓塞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010年5月-2011年5月我院治疗的46例ITP进行脾动脉完全性栓塞,观察随访2年。结果:栓塞术后血小板1周内恢复正常者41例,占89.13%。近期复发8例,其中1例行二次栓塞,随访4年未在复发。1年显效33例,良性3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8.16%随访长达77个月者,一直未复发。无一例发生脾脓肿、脾破裂及重度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全脾栓塞术治疗ITP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全脾栓塞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55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7-0244-01

“脾动脉末梢栓塞术”即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全脾栓塞术,在治疗栓塞或姑息性栓塞运用 [1]。我院自引进该治疗方法以来,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治疗上收到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46例患者,男20例,女26例;年龄14~61岁,平均28岁。所有患者均有反复发作的皮肤紫癜,其中29例有齿龈、口腔黏膜出血,5例月经过多,1例血尿。

1.2方法

1.2.1术前准备 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血常规、出凝血机制、肝肾功能和心电图检查,术前一天开始应用广谱抗生素,术前0.5h肌注度冷丁50mg,非那根25mg。

1.2.2栓塞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脾动脉DSA造影检查,了解脾动脉形态、走行和分支情况,有无脾极动脉,并观察脾脏大小等,随后将导管进一步插人脾动脉远端,尽量越过胰腺动脉分支。插管满意后,将明胶海绵剪至约2mm×2mm×2mm大小,加庆大霉素16万单位及非离子对比剂10ml制成混悬液,于透视监视下经导管缓慢推注进行栓塞,见血流近乎停止时造影复查,观察有无脾实质显影,若有则追加栓塞,直至栓塞完全。如栓塞前造影发现存在脾极动脉,则需在脾动脉远端栓塞满意后,撤导管至脾极动脉开口处对该血管进行超选择性插管,另行栓塞。

2 结果

2.1 近期观察结果 本组46例ITP患者行全脾栓塞术,技术成功率100%。术后1 周,41例血小板数恢复正常水平(占89.13%),2例血小板数超过50×109/L,3例无效,总有效率93.48%。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术后1~2个月随访,8例复发(复发率17.39%),血小板下降至术前水平,其中1例行二次介人治疗,术中发现有个别脾动脉分支再通及少量脾实质显影,遂予完全栓塞,以后随访4年未见复发;另7例拒绝二次栓塞。

2.2 中远期随访结果 本组46例1年随访,显效33例,良效3例,无效10例(包括复发而未二次栓塞者7例),总有效率78.26%。1例术后血小板计数一直维持在400X 109/L左右,2年后降至90×109/L,短期应用激素后,又回升至200×109/L。目前,术后超过5年者12例,其中3例已失访,1例无效,2例早期复发,另6例一直未复发。随访最长者77个月,血小板仍保持在正常水平。

3 讨论

3.1全脾栓塞术治疗ITP的临床意义 ITP是一因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导致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该病首选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对部分药物治疗无效或失败的病人行脾切除术,常可收到良好效果,但围手术期需要特殊处理,特别是术前使用大剂质激素、丙种球蛋白或血小板输注,且手术创伤较大,术后并发症多,多数患者难以接受。随着介入医学的发展,部分性脾栓塞术治疗ITP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然其较高的复发率,也明显影响了这一技术的临床效果。起初的2例病人均采用部分性脾栓塞术,首例脾栓塞术后血小板计数升至正常水平,1个月复查血小板又下降至术前水平,行二次栓塞后再次取得短期疗效,而随后的1月内又见复发,遂行外科脾切除术,随访11年未见复发;另1例栓塞术后,同样取得短期疗效,也于1个月内复发。本组46 例中8例复发,其中1例脾动脉造影发现少量脾动脉分支再通,可见片状脾实质染色,再次充分栓塞治疗,随访4年未再复发。由此笔者得到启示,脾栓塞术后正常脾组织的残存,有可能是ITP介入治疗术后不能取得长期疗效的原因。全脾栓塞术可使脾脏全部梗死,有望替代外科脾切除术,以控制病情复发,争取获得较好的长期疗效,并最大限度降低医源性创伤[2]。

3.2 ITP行全脾栓塞术的技术要点 根据46例ITP治疗经验并复习文献,笔者认为,把握必要的技术要点,有利于提高全脾栓塞术的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减轻病人治疗痛苦和减少至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1)严格把握适应证,对于脾脏体积过大、存在明显凝血障碍和患有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者,应持十分慎重的态度。(2)术前提前并足量应用广谱抗生素,术中明胶海绵颗粒混合庆大霉素以及严格消毒和无菌操作,均为预防感染并发症的有力措施。(3)有效控制疼痛,既减轻病人痛苦,又防止横膈受压,使肺通气良好,可防止肺炎和肺不张的发生。栓塞前0.5h肌注度冷丁50mg,非那根25mg,止痛效果良好。(4)栓塞剂中混合对比剂,透视监视下缓慢脉冲式注入,尤其脾动脉血流接近停止时,推注更应轻缓,严禁推注用力过猛,以防栓塞剂返流造成异位栓塞。(5)选用海绵颗粒大小以2mm×2mm×2mm为宜,过细容易栓塞胰尾动脉,引发急性胰腺炎。(6)将导管选择性插至胰腺动脉发出部位以远进行栓塞,以尽量避免栓塞这些血管。而对脾极动脉则应超选择插管,另行栓塞,防止遗漏。(7)对于治疗后近期复发者,可行脾脏彩色多普勒检査,若发现脾脏内存在血流信号,应怀疑栓塞不完全或血管短期再通,可行二次栓塞[3]。

总之,全脾栓塞术治疗ITP安全有效、创伤轻微、复发率低、并发症少,是一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贺能树,吴恩惠.中华影医学(介入放射学卷).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0(5):432 -446.

[2]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22(6):279-282.

[3]张维康,柴新群,张纯.脾切除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69例体会,腹部外科,2008,21(4):227-228.

论文作者:黄昭前,姚红霞,林丽娥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5年7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1

标签:;  ;  ;  ;  ;  ;  ;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脾栓塞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黄昭前,姚红霞,林丽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