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息肉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孙建业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息肉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孙建业

(哈尔滨市双城区人民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摘要】目的:探讨开展胆囊息肉并发胆囊结石治疗工作中,观察腹腔镜+胆道镜联合施治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5月—2017年3月收治的31例胆囊息肉并发胆囊结石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应用数字奇偶法展开分组;对照组:传统开腹手术;观察组:腹腔镜+胆道镜联合手术;对手术结果对比。结果:同对照组胆囊息肉并发胆囊结石患者下床活动时间等指标对比,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P<0.05)。结论:临床开展胆囊结石并发胆囊息肉治疗工作期间,腹腔镜+胆道镜的充分应用,对于下床活动时间等改善可以做出保证,从而优化手术疗效以及预后能力。

【关键词】腹腔镜;胆道镜;胆囊息肉并发胆囊结石

【中图分类号】R65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2-0087-01

传统在施以胆囊息肉并发胆囊结石疾病治疗期间,以开腹手术方法作为主要手段,但是手术后无法避免出现消化不良等系列并发症。此种形势下,选择腹腔镜+胆道镜方法施治,不会对患者造成严重损伤,并且可以获得确切手术效果[1]。本文意在明确最佳术式对胆囊息肉并发胆囊结石患者施治,以此说明腹腔镜+胆道镜手术方法的联合施治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5月—2017年3月收治的31例胆囊息肉并发胆囊结石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应用数字奇偶法展开分组。

对照组(16例):男12例,女4例;年龄分布范围为21岁~69岁,平均年龄为(45.25±5.92)岁;疾病病程范围为2年~16年,平均病程为(5.25±1.32)年;

观察组(15例):男13例,女2例;年龄分布范围为22岁~73岁,平均年龄为(45.29±5.95)岁;疾病病程范围为3年~17年,平均病程为(5.29±1.35)年。

对两组胆囊息肉并发胆囊结石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对比,呈现出无显著性差异(P>0.0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方法

对于入院后的对照组胆囊息肉并发胆囊结石患者,依据常规选择开腹胆囊切除术的方法加以施治;对于入院后的观察组胆囊息肉并发胆囊结石患者,选择腹腔镜+胆道镜联合手术的方法加以施治。临床首先确定全身麻醉方法完成麻醉处理操作,完成后准备开展手术治疗。体位协助患者进行仰卧位选择,之后准备于患者脐上缘对应性展开小弧形切口制作,准备气腹针插入之后,将二氧化碳气体顺利注入,从而确保患者的腹内压保持在10mmHg与12mmHg范围内[2]。完成后准备规格为10毫米的套管针插入,将腹腔镜准确置入后,对患者的肝脏左右叶、表现出的胆囊壁血管情况以及粘连情况加以探查,从而决定是否将患者的胆囊进行保留。通过腹腔镜引导后,于患者上腹壁胆囊底部完成切口(长度为1.5厘米)制作,观察患者胆囊周围表现光滑未呈现出粘连症状后,对患者的胆囊底施以缝合,并且展开牵引操作,之后于右上腹切口位置将胆囊提出,做气腹拆除处理。之后针对胆囊底施以切开(长度为1厘米)处理,将胆道镜准确置入。之后利用胆道镜活检钳对息肉进行夹取。利用取石篮针对结石施以套取操作,如果结石过于细小,则采用氯化钠注射液(0.9%)于胆管中冲出;如果结石表现过大,于腹壁穿刺口位置,对胆囊施以切开操作,之后利用吸引器将胆汁吸出,在胆囊处于塌陷状态后,顺利将结石取出。完成后,将胆道镜以及腹腔镜依次退出并且展开缝合操作,最终完成手术治疗。

1.3 统计学方法

准备统计学软件SPSS 20.0对所有胆囊息肉并发胆囊结石患者的治疗结果分析,计量资料(术后情况)组间比较以x-±s形式完成t检验,以P<0.05为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显著。

2.结果

观察组胆囊息肉并发胆囊结石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91.39±31.53)分钟,平均下床活动时间为(1.39±0.75)天,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5.79±1.13)天;对照组胆囊息肉并发胆囊结石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89.53±30.15)分钟,平均下床活动时间为(3.13±1.39)天,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8.92±1.53)天;同对照组胆囊息肉并发胆囊结石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比较,观察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对照组胆囊息肉并发胆囊结石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对比,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P<0.05)。

3.讨论

以往对于胆囊息肉并发胆囊结石患者施以开腹胆囊切除术后,会导致胆管表现出代偿性扩大的情况,从而对于胆囊起到部分替代的作用,但是通过胆管无法将胆汁进行浓缩,从而使得胆汁针对脂肪类表现出的消化能力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减少[3]。

当前对于胆囊息肉并发胆囊结石患者,临床主要选择腹腔镜+胆道镜联合手术的方法加以施治,此种手术方法不需要针对患者的胆囊三角施以分离操作,进而防止患者呈现出胆管损伤症状以及大量出血症状。在手术过程中通过选择胆道镜加以干预,能够于直视的角度下针对胆囊病变加以干预,从而防止呈现出结石以及息肉漏取漏治的情况,最终使得手术疗效获得确切提高,胆囊息肉并发胆囊结石疾病复发率获得显著降低。

综上所述,临床在开展胆囊息肉并发胆囊结石治疗工作期间,合理选择腹腔镜+胆道镜联合手术方法展开施治,对于患者术后情况的改善可以充分确保,从而优化胆囊息肉并发胆囊结石患者的预后能力。

【参考文献】

[1]余志强,陈建名.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息肉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分析[J].大家健康(上旬版),2016,10(3):19-20.

[2]任华,闫军.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息肉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30):91-92.

[3]王成虎.使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对胆囊息肉合并胆囊结石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探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1(17):277-278.

论文作者:孙建业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3

标签:;  ;  ;  ;  ;  ;  ;  ;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息肉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孙建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