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校建筑的建筑文化设计论文_孙静

浅谈学校建筑的建筑文化设计论文_孙静

孙静

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 重庆 400039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提升与发展,建筑企业建设规模得到了扩大,能够真实的反应出当前社会发展趋势,学校建筑作为建筑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技术创新改革的同时,学校文化设计是推进教育发展的根本前提,因此我国对学校建筑文化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定期优化建筑设备,对建筑文化进行科学的设计和规划是学校教学中的面临的主要问题,教育机构要对成功的学校建筑文化设计案例进行分析,有利于提高学校建筑文化的全面应用与发展。本文对学校建筑文化设计的重要性及地理位置进行了分析探究,并对当代建筑文化设计风格进行了观点论述。

关键字:学校建筑;建筑文化设计;整体风格;研究分析

一、当前学校建筑文化设计的重要性

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建筑文化设计是当前学校建筑发展趋势下面临的主要问题,在建筑文化设计过程中教育工作者要具备专业的基础教育知识,在经济社会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教育机构体系制度不断完善,做好学习建筑文化设计工作尤为重要。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对学校建筑提出了更高的设计要求,当前社会我国人力资源紧缺,对职业教育的规模布局、结构调整为建筑文化设计提供了详细的参考依据,学校作为职业教育的载体要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注重建筑文化知识的深入引导,除了对各大学校建筑环境引起一定的重视,还要与时俱进制定科学的建筑文化设计方案。新时期景观设计和环境建筑能够充分体现当前学校建筑设计理念,教育机构在建筑文化设计过程中要综合考虑自然因素、社会环境等,现代主义学校建筑设计通过对社会因素进一步强调,才能推动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一、学校建筑文化设计基本概况

重庆市巴蜀小学校用地位于重庆市渝北空港新城区。渝北区是重庆市的九个主城区之一,属重庆“都市发达经济圈”,空港新城的规划面积8.9km2,主要包括两路工业园与渝北两路老城区。按规划空港新城区将取代现在的老城,能够营造一个良好的建筑环境,巴蜀小学以此作为高位发展又一次契机,拟通过精心设计校园建筑为巴蜀教育改革创新,为校园建设注入了新活力,这所学校选址位于空港新城F100-1地块内,空港新城西北,西面紧邻城市主干道秋城大道,南面邻空港新城规划的住宅小区,北面邻空港新城公园用地,总占地面积43453.22m2。

三、学习建筑的建筑文化设计方案

1.区域设计

当前学校地块是个近似于长方形的不规则多边形,环城南路是城市的主要干道,应考虑环城南路沿线设计的重难点内容,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学校建筑文化设计要综合设置景观性的步行入口,同时应考虑学校主入口节点的设计。利用水库地势,填水再造运动场与新一道水坝,能够确保运动场的正常使用,还节约了学校建筑用地,在泄洪期再造的运动场是保护校区的坚实屏障。校园现状地形复杂多样,从地形设置来看东侧相对较为平缓。地势西侧高,东侧相对较低。规划尽量尊重原地形,同时着重考虑外围绿地景观融入校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满足防洪排涝的基础上,采用灵活的竖向变化,为学校建设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经过反复分析,学校建筑文化设计主要采用“一核、两轴、一带、多节点”的规划结构。一核:以图书信息中心及行政综合区、及教学实践区楼群共同组成的校区功能核心。两轴:由校区东部规划路处的主入口至教学楼、实训楼、行政楼等主要功能轴线,同时由北侧的培训楼、中部图书信息中心及行政综合区至南侧的成教区形成南北发展轴带,明确学校建筑基本构造向南北两侧逐渐延伸,一带:环绕在图书信息及行政综合区的行政办公区周围,各个教学楼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多节点:以上功能带及轴线将校区整体划分为多个教学模块,每个组团的节点都具有自身独特的结构优势,科学合理的建筑功能分区能够为学校交通线路运输提供便利的发展条件,使得生活学习互不干扰,因此根据整个学校建筑形式将整个校园分为生活区、综合区、实训楼、图书信息区及行政综合区,校园的核心空间由教学楼和实训楼组合而成。

2.立面造型

学校主入口大门采用了远山的造型及具有巴蜀小学标志性的三原色,能够有效突出这所学校的地域特色,建筑立面设计风格比较独特,能够满足当前学习建筑的基本需求,根据小学校特点,建筑风格在简欧的基础上增加色彩及形体的变化,建筑立面要丰富多彩,立面采用现代建筑手法处理,使得整个校园建筑更加简约、清新。整个校园主色调成暖色,局部乳白色,中间为红、黄、绿三种标志色,形成跳跃的音符,符合了当前教育的发展形式。大尺度透明玻璃窗、低凸窗的形式,带来室内通明透亮的视觉效果,合理调整内部空间,使得整个立面更加明快。

3.环境绿化

学校建筑总体设计要注重建筑通风和采光,生活饮用水源避免与废弃物的污染。建筑按其使用要求,达到规定的设计标准,学校周边围墙采用声障墙以此降低机动车噪声带来的影响,设置垃圾收集点,生活垃圾进行统一处理,选用质量较高的建筑材料,管理部门定期清运至城市垃圾处理场处置。竖向设计充分尊重原始地形,减少土石方挖填量。场地内采用雨污分流制,生活污水排入污水处理装置,地下汽车库采用机械排风,注重学校建筑环境的发展,选择适应本地气候条件的树木花草进行种植。采用地面、屋面、平台和垂直绿化方式,增大绿化覆盖率,能够降低环境的污染,使得学校环境更加清新,尽量减少硬铺装,选择透气、透水性较高的地面材料,有利于确保车辆安全通行。

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校建筑文化设计是一个探索研究的发展过程,技术人员要从细节问题抓起,制定科学有效的建筑文化设计方案,我国社会经济在快速增长的同时,对学校建筑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教育机构要明确建筑文化的基本特点,将学校建筑结构与文化设计有效结合,通过信息反馈方式能够充分体现当代学校建筑设计要求,以科学的态度,宽容的胸怀投入到建筑文化设计中来,才能打破传统的设计理念,推动教育部门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余玲.民族文化对学校建筑设计的影响的影响[J].现代装饰(理论),2017,(09):172.

[2]汪一丁.论大学校园建筑文化的人文内涵及功能——以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为例[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15,(03):56-58.

[3]邵兴江.懂教育的学校建筑文化设计[J].上海教育,2015,(07):54-55.

[4]张庆顺.坡地建筑生态文化设计创意研究[D].导师:雷春浓.重庆大学,2014.

论文作者:孙静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科技》2017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26

标签:;  ;  ;  ;  ;  ;  ;  ;  

浅谈学校建筑的建筑文化设计论文_孙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