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程造价中,成本的管理内容以及监管内容在建筑行业和相关联的产业中极为重要,为了保证建筑工程从招标阶段到实际施工阶段能够同设计的内容相吻合,在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中,不仅要将控制管理环节严格规范,还要对影响建筑项目施工造价成本管理的未知风险进行全方位的防御,保证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能够顺利的将工程项目施工完善,优化施工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施工阶段;工程造价;动态控制
我国经济发展不断呈现上升形式,推动了多项领域的发展进程,为了将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优化,既要保证建筑企业的发展满足用户的需求,又要保证产品施工的质量,才能实现企业的经济利益最大化。其中,施工阶段是工程建筑的主要内容,为了实现建筑工程的多项要求,在进行施工阶段的过程中,不仅要保证技术质量的优化,还要将工程的造价控制实现动态的管理,保证企业在现代发展的情形下,能够不断的提升经济利益,拓展企业的发展空间。
一、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动态控制管理重要性
(一)强化工程管理人员的成本管理意识
建筑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能够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和进程,为了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和工程质量的保证,管理人员需要将工程的成本意识深入到工作中,在施工人员建设之前,要保证充分的了解施工技术人员和设计人员拟定的工程设计标准和管理措施,保证在质量、技术、进度、控制等方面能够制定相应的流程标准,这样才能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快速有效的进行工作内容,有针对性的对一些重点的施工内容进行监管[1]。工程造价的管理人员在进行成本造价的动态控制时,不仅要将个人的管理意识强化,还要在施工的过程中,与施工团队的人员进行多次的交流,让施工人员在思想意识上和管理人员达成一致,这样,能够有效的保证管理人员的工作开展,促进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动态控制。
(二)改进成本管理的机制流程
现代社会的进步发展使得施工项目在建设的过程中,衍生出了许多环节,施工项目的管理工作出现了多种形式的转变,为了保证经营项目与管理人员的利益达成一致,在施工单位对工程进度以及工程的质量和成本控制的过程中,要将相应的机制流程严格的制定,保证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相关施工人员能够和管理人员一同对施工工程的造价控制实现动态的监管[2],提升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促进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适应成本控制工作内容,按照工作的绩效和时间来计算个人利益,合理的规范责任管理和控制机制,推动施工工程建设中的成本管理控制,强化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动态控制,帮助工程项目构建良好的成本管理机制。
(三)系统性的实现成本管理工作
建筑工程在实际的施工中,会形成规模较大的建筑项目,尤其在施工的进度上较其他行业期限长,为了保证施工中的质量问题,对于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方面的影响因素要考虑周全。而在成本管理的全过程中,更要将实际施工中的各项影响因素涵盖在其中[3]。让施工人员和相关的管理人员认清长期的、动态的监管形式,保证施工人员在和成本控制管理人员配合的过程中,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管理控制。管理人员和施工技术人员要在施工之前对施工过程中的管理流程进行系统化的设定,尤其在一些影响工程进程和工程质量方面的预防中,要做好提前的应对措施,帮助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在实施的过程中能够有一个系统性的概念意识,使整体的施工工程在成本管理控制中,能够将动态性、系统性的控制发挥到极致,促进工程造价成本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二、造价动态控制应遵守的原则内容
造价的管理控制工作中,措施的应用和管理能够帮助复杂繁多的工作内容,简洁化、富有针对性。尤其在进行动态造价管理控制工作的过程中,不仅要具有统一的规则和方式,还需要遵循相关的原则,才能有效的保证工作进展的事半功倍。
(一)经济性原则
造价动态控制的主要目的是降低工程的成本投入,但前提条件是在不影响安全施工和质量的原则下,实现这一工作内容[4]。
(二)科学性原则
在保证降低工程造价的基础上,还要保证造价设计的科学性,降低造价的同时,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和施工的进展要和计划中的内容相吻合,不能为了将低成本而忽略了项目的基本施工要求。
(三)动态性原则
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对整体的造价管理影响巨大,大部分的影响因素和时间的变化有着直接的关联,管理的过程中要将工程的动态变化考虑周全[5],将施工进展的情况及时的了解全面,通过不断的分析对比,将施工过程中的内容和设计中的内容进行分析,保证在最大限度上实现施工和计划相吻合,及时的对时间影响下出现的变化内容作出合理的调整,减少工程成本的流失。
(四)控制目标原则
根据目标管理理论,将施工工程中的多层次目标实现细化分解,结合施工中的动态影响因素,不断的调整控制和管理内容。
三、建筑工程的造价动态控制管理流程
在进行建筑工程的动态造价管理控制中,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是主要的监管内容,为了保证工程造价的成本控制在最低范围内,在进行动态性的造价管理中,需要按照科学和例的流程制定来规范工程的施工建设,保证施工工程在开展的过程中,能够实现低成本,高经济效益[6]。
(一)收集影响因素,建立动态管理机制
在确认建筑工程开展之后,相关的造价管理人员要首先同技术人员和设计人员对实际的施工现象进行调查研究,根据当地的施工现象情况,以及当地的气候地质条件,对不同时间,不同季节出现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调查,对能够影响工程进展和工程质量的内容及时的做出调整,同时,建立相关的数据库,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相应的防御措施,积极的采集实时有效的数据内容,为后期的施工建设提供可靠的管理依据。
(二)动态测算
这一环节主要是将工程技术和造价测算的内容相结合,计算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实体消耗量,通过理论计算的形式,将实际的消耗量预先做出判断,再进行实际施工的对比[7],分析两者之间形成的差异,从而最快速的找到施工阶段存在的问题,并将其解决措施调整完善。
(三)根据施工现状不断调整造价控制的实际效果
造价控制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或根据工程的变化进行动态的调控,为了保证调整的内容能够有效的将施工进展和施工质量优化,在进行造价决策的过程中,要采用灵活的决策执行措施,将有效的部分保留,将无效的部分及时的更正,以免对下一阶段的施工进展造成影响,决策阶段和执行阶段的情况需要详细的记录,保证在进行下一阶段时,能够有足够的施工依据进行调整[8]。
(四)收尾阶段
根据施工过程中的造价内容和设计中的造价内容进行对比之后,将不符合施工中的内容进行审核,在不影响施工质量的情况下,进行及时的调整,如果工程出现变更的情况,还需要对施工变更的内容进行重新造价管理,拟定新的控制内容,保证在控制的过程中,施工的质量能够和整体的工程质量相吻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现阶段施工工程造价的发展和问题所在
现阶段的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和工程的造价管理出现了严重的分歧,尤其在施工阶段的动态管理中,并没有实现整体的实时监管性,而是将管理的过程和施工的过程分隔开来,在进行造价的过程中,也没有长期的实行管理控制,使得现阶段的工程在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控制中,出现了严重的成本问题。
(一)工程造价的控制体系不完善
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建筑行业的工程造价管理控制出现了严重的体系问题,导致在实际工程中,管理工作没有实现有效的、全方位的、动态化的管理。例如:在制定管理体系的过程中,有些建筑产业会将不同的管理内容分别定制管理机制,但在整体的联系上并没有实现有效的关联,使得在各个管理部门工作的过程中,会出现工作上的矛盾现象。另外,由于不同地区之间的管理会存在着较大的分歧,文化差异的不同使得造价管理控制体系的建设过程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如果出现了严重的差异现象就会直接导致冲出的发生,建筑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如果对其没有加以重视,会直接造成工程的施工进程延期。
另外,在国家的制定标准中,与不同地区的制定标准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矛盾冲突,建筑企业在选择的过程中,会将有利于企业发展和经济效益的内容作为主要的发展内容,这就需要在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各个相关的行业之间相互沟通沟通交流。一旦出现文化认同方面的不认可[9],就会造成建筑工程的无法施工,因此,对于建筑企业来讲,不仅需要完整的工程造价控制体系,还需要将适合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体系标准制定完善,这样才能够保证企业的施工行为有效的规范。
(二)缺乏合理科学的监督管理机制
施工过程中,想要实现有效的工程造价动态管理,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机制,帮助管理人员的工作实施和指令的传达。从而实现施工质量和进展的有效保证,进而提升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但在现阶段的建筑行业发展中,建筑单位在工程造价管理控制工作上,并没有建立完善的机制流程,大多数单位对于工程造价的管理工作忽视程度较高,为了加强企业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在管理和监督的漏洞上,不断的采取非法手段,谋取工程施工的成本利益,在这样的发展形式下,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会不断的下滑,建筑行业的施工进程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导致建筑行业长期发展的不稳定性。
(三)缺乏有效的施工造价管理引导
施工过程中,工程的造价控制管理目标和实际的控制效果不相符,在管理控制的过程中,相关的管理人员没有进行系统性的市场调查,对于建筑企业的的市场环境影响没有深入的研究就制定管理控制的条例[10],使得工程在造价管理的过程中,出现了与社会市场发展相脱离的现象,动态控制下的施工现场造价管理与施工的内容没有实质性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施工的质量和效果,造成工程的施工造价管理出现了严重的“脱轨”现象。
五、改善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动态控制
(一)明确施工造价控制的目标
针对施工阶段的内容,将施工阶段中涉及到造价控制的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整合,将相应的目标予以合理有效的明确性,根据投资目标、施工进度、施工质量目标进行动态工程造价的控制目标的制定,将制定的内容和实际的施工现场相结合,和施工企业共同对施工的现场周边环境严格的分析设计,造价管理人员还要对施工单位的能力范围进行详细的了解之后,对以上内容综合性的整理,根据施工的设计进程,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相关风险问题进行预防方案的设定,将整体的施工造价目标范围制定在合理的范围中,保证工程项目在施工的过程中,出现相应的改变能够及时的进行调整,保证工程施工进展的顺利。
(二)强化项目合同的管理和执行
建筑工程项目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存在着工程造价控制工作和合同相联系 的意识,根据合同的内容和要求,将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设定在合理的范围内,通过合同双方共同认可、共同管理的情况下,实现全局性的造价管理控制。对施工合同的内容要严格的审查,避免在施工的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纠纷。
(三)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
施工阶段的主要造价管理控制在现场管理中体现最为清晰,建筑企业想要实现工程造价成本的有效控制,在进行工程的预算时,要将工程的准备内容及时合理的掌控了解,有效的控制工程的整体造价内容。
首先在进行施工内容的管理中,要将施工所需要的材料、设备、技术准备内容进行详细的规划整理,对不同阶段的施工设施要及时的进行预备,同时,要将施工中出现变更的部分做好充分的应对工作,避免后期出现不必要的纠纷。施工单位在进行变更签证的过程中,要对现场的施工内容进行严格的把关[11],在一定的条件下,将施工阶段的损失控制,减少经济损失。
同时,还要对施工过程中的各项环节进行及时的跟踪管理,对施工中的每一环节的进度进行严格的审核,对不良记录要加以重视,根据出现的问题,进行经验总结,不断的完善施工人员的成本意识和责任管理意识,提升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实现在最低的造价成本中,满足社会和用户需求,提升工程的整体经济效益。
(四)优化施工设计
施工的设计环节是施工阶段的依据,工程项目造价控制的有效规划和设计阶段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施工企业在施工工作优化的同时,要对现场的工作人员和施工材料进行合理的配置,优化设计的内容,在成本方面实现施工项目的最大利益,在此基础上,将施工的进程不断的缩短,对工程中涉及到的有关成本问题的内容进行严格的控制,提升工程的质量,在保证满足用户的工程需求的情况下,将施工的质量和进展不断的优化,为施工企业赢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强化索赔管理
施工阶段的索赔问题需要将每一个环节都按照相应的法律规定,以及施工的合同内容来进行安排,对索赔的策略以及索赔的方式要予以有效的优化措施,根据对合同更改之后的影响和合同的内容进行实质性的管理,强化施工阶段的各个检查内容,将合同中的参数设定和实际的施工内容详细的比对,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最低的成本造价,有效的提升施工的质量,促进施工单位获得更多经济利益。
结束语
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内容在实际的开展中,需要实现动态性的管理,不仅在施工质量上进行指导规范,还要保证施工过程中的材料和设备的管理能够合理科学,保证在施工的过程中,能够与造价中的成本相吻合,最大限度的保证施工单位和建筑单位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杨春亮.施工阶段工程造价动态控制研究[J].装饰装修天地,2018,33(9):194.
[2]范辉.施工阶段工程造价动态控制研究[J].建材发展导向(上),2018,98(1):286.
[3]刘兵.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动态控制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23(36):585-586.
[4]李维海.对公路工程施工阶段造价动态控制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45(35):479-480.
[5]吴奇.施工阶段工程造价动态控制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32(34):394,396.
[6]薛虎.施工阶段工程造价动态控制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21(31):630—630.
[7]李乔楠.施工阶段工程造价动态控制研究[J].四川水泥,2017,88(10):196.
[8]高敏君.施工阶段工程造价动态控制研究[J].四川水泥,2017,65(10):192.
[9]江汨清.施工阶段工程造价动态控制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54(29):468-468.
[10]杜明顺.施工阶段工程造价动态控制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43(29):475-475.
[11]常亮.施工阶段建筑工程造价动态控制措施研究[J].建材技术与应用,2017,45(5):41-43.
论文作者:王晶云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1
标签:过程中论文; 内容论文; 阶段论文; 造价论文; 工程造价论文; 动态论文; 工程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