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洪梅(内蒙古兴安盟阿尔山市医院彩超室 内蒙古兴安盟阿尔山市137861)
【摘要】糖尿病(DM)下肢动脉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而下肢动脉硬化(AS) 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大血管并发症之一,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情况,尤其是对于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有较高的价值。将动脉内- 中膜厚度(IMT)作为动脉壁厚度的方法,观察糖尿病病人的下肢动脉变化。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3-0200-01
1. 数据与方法1.1 研究对象自2013 年12 月—2014 年12 月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本组57例患者中男性39 例,女性18 例,年龄40—78 岁,所有患者均明确诊断糖尿病,其中9 例伴下肢皮肤冷、麻木、疼痛及间歇性跛行等症状。
1.2 仪器及方法使用:PHILIPS-iu22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7.5MHz,受检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下肢,在距股动脉分叉处20mm 处测量股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扫查下肢动脉,依次观察股总、股浅及股深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及足背动脉形态,观察内—中膜厚度。有无斑块,斑块大小,血流充盈缺损状况及血流峰值流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结果本组57 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超声检查,其中有肢体麻木,发凉及间歇性跛行的9 例患者中均有动脉硬化伴斑块形成。且1 例足坏疽处上段动脉管腔闭塞,显示血管管壁增厚,管腔内无彩色血流显示。频谱无法检出,闭塞远端血流色彩暗淡,流速明显减低。
12 例下肢动脉内—中膜厚度正常,管腔无狭窄。35 例患者均有动脉管壁不均匀增厚及斑块形成。斑块回声为弱回声,高回声和混合回声,性质分别为硬斑,软斑和混合斑,部分斑块较大,造成局部管腔狭窄,血流速度明显增快,CDFI 显示在血流出现充盈缺损,管腔狭窄处血流束变窄,呈花彩血流信号,失去正常双相三峰波形态。
3. 讨论糖尿病史常见的慢性疾病,也是动脉硬化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糖尿病并发的动脉硬化主要表现在下肢动脉,我们认为,糖尿病患者下肢大动脉如股动脉虽然有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粥样硬化斑块,但很少造成管腔狭窄,而胫后动脉、腘动脉、足背动脉的粥样硬化向远端延伸,可造成管腔严重狭窄甚至闭塞。最终造成供血不足导致足坏疽。综上所述,糖尿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均表现为动脉内—中膜增厚及斑块形成,严重者可见造成管腔狭窄、闭塞。
症状越重,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越重。病程越长,受动脉硬化的影响越重。所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对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超声作为这种无创、简便、精确的检查手段,无疑为临床医生了解糖尿病病人动脉硬化程度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标准。
参考文献[1] 陈丽萍 白旭东等高分辨力超声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测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00.10[2] 超声医学杂志 第六版
论文作者:石洪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
标签:动脉论文; 下肢论文; 动脉硬化论文; 多普勒论文; 超声论文; 糖尿病论文; 狭窄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