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检验工作质量控制的实践论文_李雪峰

食品检验工作质量控制的实践论文_李雪峰

嫩江县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测中心 黑龙江黑河 161499

摘要:随着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关注程度原来越高,而且近年来发生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文章对食品检验工作质量控制进行了研究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食品检验;工作质量;控制

1前言

食品检测技术是把好食品安全关的重要一环,如何通过食品,尤其是农产品的安全检测,提升我国食品安全,是消费者关心的重点问题。

2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分析

为提升我国食品安全,我国相继颁布了《食品卫生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相关法律,相应的,各省市也出台了针对地区特点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总体来说,我国食品安全形势逐渐好转,2010年以来,食品检验合格率在90%以上。对比我国食品安全和进口食品安全,我国食品检测合格率保持着进出口食品高合格率。但是也应该看到,我国食品安全监测和食品安全形势仍存在很多问题,还需要长期大量的工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农药残留和不合理施肥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

一方面,我国在小麦、水稻、蔬菜的种植中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致使农产品在源头就遭到污染;另一方面,超标使用化肥和农药会导致农产品中硝酸盐含量超标,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带来巨大的危害。

2.2微生物污染食品安全问题突出。

由致病性微生物引发的相关疾病是当前与今后一段时期内食品安全、食品检测领域关注的重点。统计结果表明,我国食品中毒事件大部分是由微生物污染食品导致的。致病性微生物在我国常见的一般有以下几种:沙门氏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李斯特氏菌等,由微生物污染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2.3生产经营者违规操作导致食品安全问题。

部分食品加工企业的负责人不重视食品加工环节的规范操作,还有部分加工作坊法律意识淡薄,缺乏良知,在加工过程中出现的环境卫生不达标和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问题屡见不鲜。

3加强食品检验实验室管理的具体措施

3.1加强对食品检验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管理

食品检验工作主要是由检测员等人来完成的,人是食品检验工作的行为主体。不管仪器设备多么先进、不管规章制度多么完善,食品检验工作都需要人来完成,食品检验设备的操作需要人来完成,食品检验工作的检验制度也需要人来遵守并完善,最重要的食品检验数据也需要人来进行计算,因此非常有必要加强对食品检验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管理。首先,应该加强对食品检验工作人员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根据工作需要开展各种思想政治教育培训工作,让食品检验工作人员都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决杜绝以权谋私的现象,公平、公正地进行食品检验工作,坚决维护人民的切身利益。其次,应该加强对食品检验工作人员专业技能的培训工作,专业的质量检验技能是确保食品检验数据准确、正确的先决条件,是食品检验工作必不可少的要求。

3.2加强食品检验实验室仪器设备及相关设施的管理

食品检验工作得以开展必须要依靠先进的检验设备,检验设备的性能直接影响着食品检验数据的准确性,可以说检验设备是保障食品检验工作质量的最基础条件,因此必须要有专业的技术人员来操作检验设备,并定期对检验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同时,还需要按照相关的标准要求对设备进行计量、校正,确保检验设备性能的可靠、稳定,以便有效地避免食品检验误差的发生,尽可能地提高食品检验数据的准确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采用科学先进的食品抽样与检验方法

我国的食品检验方式一般都是采用抽样检验,抽样检验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公正性,同时也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因此食品检验人员在进行食品抽样时必须根据相关的标准要求,严格、严谨、科学地进行抽样,尽可能地使质量抽检工作做到规范、标准和统一,同时还能达到促进食品质量提高的目的。

3.4不断完善食品检验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检验质量管理体系是食品质量检验的规程,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对食品检验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食品检验的质量管理体系也应该持续改进,不断更新,使得食品检验质量管理体系始终保持适宜性、有效性。

4食品检测的发展趋势

4.1免疫学检测手段

利用抗原和抗体的直接反应检测食品安全是免疫学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主要原理。该项技术的主要优势在于不需要进行细菌的分离,可以实现细菌的自主选择,通过免疫方法实现对细菌的筛选。现阶段,不同的抗原与抗体反应,有着各不相同的反应原理,在此基础上研发出了多种免疫学检测手段。免疫学检测手段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检测,并获得非常精确的检测结果。在免疫菌株的分离中,可以在同一时间完成大量浓缩食品检测样品的对比,并得到不同样品的毒性危害报告。现阶段应用较好的有胶体免疫层析技术监测沙门氏菌、TDH阳性溶血性弧菌等。免疫分析检测技术的仪器设备要求较低,操作便捷,实用性强。随着酶联免疫吸附技术的不断发展,其能够有效检测出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细菌,食品细菌检测水平明显提高。

4.2基因芯片检测技术

国外研究人员建立了一个在短时间内通过测定致病性微生物含量的方法来快速检测食品安全性能,其通过158例经血培养鉴定为阳性的样品进行检测,其有效合格率达到80%。Carl等针对四种细菌(大肠埃希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空肠弯曲菌)的单一研究,而推出了基因检测法。该方法的主要原理分析如下:在土壤、水环境及食品中分离得到致病性微生物及其他对人体有危害的病原体,通过对比标准菌株的病理学特征,最终得到上述微生物的致病因子。在日常食品安全检测中,将致病因子与监测食品中的特征相对比,得到食品检测结果。该方法与常规食品检测相比,具有检测准确率高、检测效率高、检测时间短等优势。部分学者的实验研究表明,该方法的检测总有效率在99%以上。相比于传统检测所需要的8小时检测时间,该方法通常仅需要4小时就能够得到检测效果,便于检测人员现场操作。

4.3农药残留检测技术

现阶段我国应用的食品农药检测技术运用的是色谱技术,近年来该项技术借助于高灵敏度的监测装置,检测精度得到大幅提升,常用的监测器有氮磷检测器、质谱检测器、火焰光度检测器、电子俘获检测器等。电子俘获检测器在有机氯等卤族元素农药的检测中效果较好,氮磷检测器主要用于含有氮、磷元素的氨基甲酸酯和有机磷类的农药残留检测,火焰光度检测器在有机磷农药和氨基甲酸类农药的检测中效果较好。

5结束语

当前,国家对食品检验机构的关注度日益提升,并对食品检验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制定了相关的食品检验管理制度及规范。因而,相关的食品检验机构应当切实满足国家的现实要求,逐步提升自身的食品检验管理水准。在食品检验机构中,标准物质是其进行食品检验的重要材料。因而,就需要食品检验机构加大对标准物质的管理力度,对标准物质进行细致管理,从标准物质的采购到最后的期间核查,都要进行严禁的监督管理,从而有效提升食品检验机构整体的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刘秋霞.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及食品检测的发展趋势[J].科技传播,2011(16):384-384.

[2]王冬玲,杨加兴,徐爱民.我国食品检测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食品安全导刊,2017(5X):67-67.

论文作者:李雪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4

标签:;  ;  ;  ;  ;  ;  ;  ;  

食品检验工作质量控制的实践论文_李雪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