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疾病所致抑郁症的临床效果评价论文_兰泉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福建 厦门 361001)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疾病所致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治疗的100例脑血管疾病所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盐酸氟西汀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使用柴胡疏肝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HAMD及NIHSS评分变化、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P<0.05);观察组治疗后HAMD评分、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口干、便秘、恶心、干呕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疾病所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抑郁症状,促进缺损神经功能的修复,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关键词】脑血管疾病所致抑郁症;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30-0130-02

脑血管疾病所致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复杂,是临床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类型,一般认为是由于脑血管病变后,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脑局部功能受损,脑细胞变性、坏死,脑神经细胞营养障碍,神经功能失调,引发一系列精神症状,表现为沉默寡言、情绪低落、精神萎靡等症状,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识别能力出现障碍[1]。本病对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有明显负面影响,也大大降低了生活质量,需要临床及时进行针对性治疗。西医常规使用抗抑郁药物治疗,容易产生依赖性及不良反应,临床使用效果有限。中医认为,本病的病机主要为肝郁气滞、气血阴阳失调,治疗当以疏肝解郁、活血化瘀、调和气血等为主[2]。本研究进一步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疾病所致抑郁症的临床应用,现具体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年1月—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治疗的100例脑血管疾病所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符合1995年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并符合中国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中抑郁症诊断标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分,属于中至重度抑郁;观察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43~78岁,平均(59.4±8.2)岁,HAMD评分在(28.7±5.2)分;对照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44~80岁,平均(60.2±8.7)岁,HAMD评分在(29.1±4.9)分;排除既往有精神病史者、严重意识障碍;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抑郁程度等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服用盐酸氟西汀(礼来苏州制药有限公司分装,国药准字J20170022),20mg/d,抑郁严重者加用盐酸阿米替林(湖南洞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43020561)50mg/次,3次/d。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使用柴胡疏肝汤加减治疗,药用柴胡15g、白芍15g、熟地6g、香附10g、石菖蒲10g、法半夏10g、当归10g、川芎10g、郁金10g、陈皮6g、炙甘草6g;随证加减:气虚甚者加黄芪30g、党参20g、白术10g;肾虚者加山萸肉、菟丝子、肉苁蓉各10g;痰湿甚者加苍术10g、厚朴10g、茯苓15g[3];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200ml,早晚各服一半。两组均治疗1个月后评价疗效。

1.3 疗效判断标准

根据HAMD减分率判定疗效。治愈:抑郁症状完全消失,HAMD减分率≥75%;显效:抑郁症状明显缓解,HAMD减分率在50%~74%;有效:抑郁症状有所减轻,HAMD减分率在25%~49%;无效:抑郁症状无明显改善,HAMD减分率<25%[4]。

1.4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评估HAMD评分及NIHSS评分变化;观察治疗期间有无口干、便秘、恶心、干呕等不良反应发生。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率(%)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3.讨论

抑郁症是脑血管疾病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病与病理、生理、心理及社会因素等有关,其病因病机复杂,临床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多以抗抑郁为主。盐酸氟西汀是西医常规抗抑郁药物,通过抑制中枢神经对5-羟色胺(5-HT)的再摄取,达到改善抑郁、焦虑症状的作用[5]。

中医认为,本病属于“郁证”范畴,在中风基础上发展而来,中风后脑络气血瘀滞,机体阴阳失调,导致气机不畅、肝郁气滞,进一步加重脑部血瘀,发为抑郁,而抑郁又会加重脑部病情,形成恶性循环。本病病位在脑,涉及心、肝、肾多个脏腑,治疗当以疏肝解郁为主,辅以活血化瘀、补益心气等。本研究使用柴胡疏肝汤加减,方中柴胡疏肝解郁,白芍养血柔肝,郁金行气解郁,香附疏肝理气,川芎活血行气,当归养血活血,熟地滋阴补血,陈皮理气健脾,炙甘草益气复脉,半夏燥湿化痰,石菖蒲开窍豁痰、醒神益智。全方共奏疏肝解郁、活血养血、理气化痰、开窍醒脑之效[6]。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P<0.05);观察组治疗后HAMD评分、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口干、便秘、恶心、干呕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充分证明中西药联合治疗能够标本兼治,切中抑郁发生的病因病机,有效缓解抑郁症状,同时能促进神经功能的修复,有利于原发脑血管疾病的好转。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疾病所致抑郁症的临床应用效果确切,有助于抑郁症状的消除,并改善神经功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尚桂梅.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病所致抑郁症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7):91-92.

[2]侯红霞.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病所致抑郁的临床效果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9):1693-1694.

[3]高永义.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疾病所致抑郁症的效果评价[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7,24(4):518-519.

[4]黄廷耀.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病致抑郁症临床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12):81-82.

[5]代景贤.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病所致抑郁症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4,6(22):113-114.

[6]粱文萍.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病致抑郁症临床效果观察[J].光明中医,2012,27(6):1204-1205.

论文作者:兰泉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8

标签:;  ;  ;  ;  ;  ;  ;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疾病所致抑郁症的临床效果评价论文_兰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