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专业化教师队伍校本策略的建议论文_余继柏

打造专业化教师队伍校本策略的建议论文_余继柏

余继柏 福建省武夷山一中 354300

进入21世纪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进入一个历史转型时期,这一转型是以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为核心。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诞生,对中学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专业发展是学校发展和学生发展的核心动力,是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学校应该始终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工作永恒的主题和追求。

一、当前中学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影响的因素

我国传统的教师继续教育的模式是在知识范式的价值框架中运作的,非常重视学科知识的传授,认为教师专业化就是知识化。长期以来,由于强调教师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工具,教师继续教育的目标一般只关注教师的职业技能,而忽视了教师也是一个不断成长、需要发展的个体,从而使得教师在培训中成为被动的模仿者,压抑了教师的创造性和积极性,相当一部分教师对继续教育促进教师成长的认识仍然不足,接受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不高,缺乏主动进取的精神。

从目前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各种因素来看,中小学校长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所采取的管理策略,会对教师实现专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至关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取向和评价;二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深度和广度;三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和保障;四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延续和稳定;五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持续和有序。

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学校管理策略

1.激活教师自主发展的内驱力,为教师专业发展定向。教师的成长需要外力的支撑,但最持久、深层的动力,一定是教师内在的发展需要。为了激活教师自主发展的内驱力,学校要努力构建教师自主发展的机制。

第一、要树立“教师专业成长为本”的管理理念。传统的教师管理模式,考虑管理者的意图多,注重任务的分配布置多,重视形式活动的开展多,却很少考虑教师在怎样的心态下接受工作任务。作为管理者,不能仅为教师施加压力,布置或检查工作,而应打破传统,换位思考,加强沟通,多承担责任,着眼于教师的发展,把学校建成“教师发展的学校”。在管理过程中,少一些强制,多一些尊重;少一些疑虑,多一些信任;少一些不准,多一些自由。通过更多的人文关怀,为教师创造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在情感管理和制度管理下,让教师的主人翁意识与精神得到弘扬,让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出教师的价值,挖掘出教师的潜能,展示出教师的个性。从而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励教师朝着和学校共同的目标迈进。

第二,建立学校与教师发展的共同愿景。通过共同愿景激励教师发自内心地学习与工作,追求成功,追求卓越。首先,学校要有明确的发展规划,全体教职工才能形成共同的愿景。其次,人人都要制定个人愿景。每个教师制定自己的“最近发展区”。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曾提出“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要求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最近的发展目标,即“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其实教师也需要有一个“最近发展区”,有一个“跳一跳,能摘到果子”的发展目标。

第三,体现教师的自我价值。教师群体是一个巨大的宝库,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每个教师都是一颗金子,就看管理者有没有慧眼去发现其价值,有没有胸怀去接纳,有没有驾驭这个群体的能力和艺术,能不能把学校建立成教师实现其价值的摇篮。作为管理者,应该用赏识和期待的目光让每一个教师在舞台上展示自己,让他们获得体现自我价值的机遇和空间,让他们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放手让他们干,相信他们能干好,使他们各得其所。让他们在一定的工作岗位上看到自己的能力,体现自我价值,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2.搭建“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为教师专业发展提速。教师只有通过教育教学的亲身实践,才能使新的理念得到贯彻落实,才能真正提高专业水平。

第一,营造浓厚学习氛围,搭建教师专业成长的学习平台。学习型学校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文化保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管理者应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以此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成长更期望学校成为学习型组织,更依赖学校的学习氛围和文化氛围,使教师树立“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理念,让广大教师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让教师主动地学习,适时更新教育教学的知识与理念。

第二,拓宽教师培训渠道,搭建教师专业成长的交流平台。为教师提供学历进修、岗前培训、专业理论和教育理论培训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机会,邀请专家作报告,组织教师参加外出考察学习等形式,让教师及时掌握当前教育发展的最新动态,吸纳最新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和优秀的教育教学经验,接受更多新的教育教学信息。通过本校教师聊天式的教育沙龙和在本校教师QQ群中创设教师论坛等交流活动,让教师在平等、自由、轻松的气氛中交流和探讨问题,开阔教学思路,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第三,建立校本教研制度,搭建教师专业成长的合作平台。基于教师合作,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重点在于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的专业研究平台。教育管理者在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方面积极规划和创新,抓住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的校本教研要素,重点把握同伴互助环节且采取“合作叙事”、“开放教室”、“课例研究”等策略推进教师专业合作,共同提升研究素养。

第四,加大教育科研力度,搭建教师专业成长的科研平台。教育科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积极鼓励教师参与以教学研究为重点的教育科研活动,努力创造有利于教师投入教育科研活动的物质条件和制度环境,积极引导教师钻研教育科研方法以自觉地提高自身教育科研能力,让教师在教学科研活动中真正感受知识探索、素质提升的成功体验,在学校中营造浓郁的研究氛围。

第五,开展技能比武活动,搭建教师专业成长的展示平台。为了让教师获得成功,展示自身价值,学校可创设舞台让教师展示自我。例如:在网站上、校报校刊上宣传本校教师的先进事迹,登载本校教师撰写的优秀教学反思、有价值的教学论文或经验总结、编制的有价值的试卷、优秀的读书笔记或学习心得、教研时提出的值得探讨的问题。鼓励教师上研讨课、公开课,鼓励教师参加说课活动、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优质课比赛等教学技能竞赛活动。要求新手型教师上技能课,适应型教师上优质课,成熟型教师上研讨课,学科带头人上示范课。开展优秀教师评选、教坛新秀评选活动,让教师展示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中取得的成果,享受成功的喜悦。

3.改革教师评价制度,建立“教师专业成长为本”为导向的激励机制。我国现行的教师评价体系还主要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单向的、鉴定性的评价,即校长(评价)→教师(评价)→学生,或者是校长(评价)→教研组长或年级组长(评价)→教师(评价)→学生,缺乏充足的信息和数据,过多地依据客观的考试成绩。而同行之间更有针对性的评价以及学生作为能动的个体对教师教学的感受和判断并没有被考虑在内,恰恰是这些因素对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影响更大。所以目前教师评价制度的整体功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只是部分地体现了鉴定、选拔功能,而它的主要功能即导向、激励、调控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等没有得到充分地发挥。因此,必须改革教师评价制度,建立“教师专业成长为本”为导向的激励机制。当前,应强化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的自我评价。 教师的自我评价是教师自我反思教学实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它可以帮助教师加深对自己专业活动的理解,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同时,教师涉入评价过程的亲身体验以及通过体验得出的结论,会引起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的变化,增强教师对自身职业发展的责任心和自信心,会提高教师的自我评价能力,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准。二是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生是教学成果的直接感受者,来自学生对教师教学过程及其效果的评价信息是重要而独特的。如果评价标准恰当并组织得好,学生的评价可以反映教师教学过程的真实情况。三是教师对教师的评价。在评价教师的学术水平与能力方面,同行处在最有利的地位,同行评价具有很大的潜在价值。

总之,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自由的空间,自己的舞台、自发的动力和自我的实现。而管理者应该为他们做到的是解放教师的精神、行为和个性,点燃、激活和释放教师的发展潜能和发展动力,创造可能的机会,搭建成功的舞台,一路引领他们前行,帮助教师找到适合其特点的发展之路。

论文作者:余继柏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3年12月总第14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16

标签:;  ;  ;  ;  ;  ;  ;  ;  

打造专业化教师队伍校本策略的建议论文_余继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