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紫薇,常春藤开放_英语论文

南京紫薇,常春藤开放_英语论文

开放在常青藤里的南京紫薇,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紫薇论文,南京论文,常青藤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面对兴趣班,父母说:那好吧,就让你玩个够!

苏紫薇今年16岁,她的爸爸妈妈因为赴美读研,在美国生下了紫薇。

当时,妈妈在读研,身为工程师的爸爸世界各地的奔波。没办法,紫薇两三岁时,又被送回了南京,和奶奶一起住。

紫薇那时刚开始学说话,突然回到中国,语言环境来了个大转变,这让紫薇还真有点转不过弯来。爸爸给奶奶下了任务,每天读故事给紫薇听,带她走街串巷,让她尽快适应中文语境。

这一招还真灵,奶奶买了本《故事大王》,咬文嚼字地给紫薇读故事,虽然奶奶不懂那叫“亲子阅读”,不过,紫薇很快就能咿咿呀呀地用中文跟奶奶对话了。

考虑到紫薇还是要回美国,不能让她丢弃英语,爸爸妈妈又委托姑姑教她英语,因为出生在美国,从小受到语言环境的影响,紫薇学英语也是很快的。才几岁,就能简单地掌握两门语言了。

奶奶把紫薇送到幼儿园,紫薇成了幼儿园里最自由散漫的孩子,不用学写字,不用学算术,也不会被爸爸妈妈逼着练钢琴,紫薇显得有些“不学无术”。奶奶也急了,打电话给紫薇爸爸,想征求他们的意见,也给孙女报个辅导班。爸爸问紫薇想学什么,紫薇想了半天,还是觉得玩是最好的。“那好吧,就让你玩个够!”爸爸的发话让紫薇高兴得又蹦又跳,奶奶看着直着急。

人人都喊“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这对高知父母反而对女儿的早期教育不闻不问,让紫薇无忧无虑地“疯”了三年。紫薇妈妈振振有词:玩不仅是孩子的天性,还能促进认知发展和创造力呢,对培养人格也很重要,还能强身健体,为什么不让她玩呢?

面对考试,父母说:不必每次都考100分

紫薇的学习经历很特别。六岁时,她跟着父母到了加拿大;在多伦多上完小学后,又随着父母回到美国,进入纽约的一所初中。

多伦多是加拿大最美丽的城市之一,也是文化大都会,大大小小的博物馆、艺术馆及展览厅不可细数。每个周末,妈妈都会带着她,流连其中。多伦多的博物馆五花八门,有天文、体育,有鞋子、钟表和邮政等,每一次博物馆之行,对紫薇都是一种启蒙教育。紫薇去博物馆,都会随身带一个小本子,记一记画一画,遇到感兴趣的,就和妈妈回去查找资料,追根究底地看一看。

多伦多的小学教育讲究课程和生活联系起来,孩子们会学做饭,进行角色游戏,甚至还能上车间去做木工活。

紫薇觉得上学还是和玩差不多,没把心思放在文化课程上。晚上回家,她也和大多数孩子一样,看看电视,读读绘本。紫薇父母的工作很忙,却总能抽出时间来,陪紫薇看电视。妈妈要求紫薇每天都要看一看新闻类节目、时评类节目,而且总是边看边问紫薇,她对于这件事的看法。

有时候,妈妈和紫薇的意见不一致,两个人煞有介事地分头去查资料,争辩得面红耳赤。

不知何时起,紫薇的床头总会有几本《时代周刊》等刊物,紫薇刚开始还没在意,闲着无聊时,就随手拿一本看看,这一本都读过了,床头又会换一本。有时候,紫薇刚看过电视报道的新闻,床头就出现了一本新闻事件深层分析的杂志。紫薇觉得很感兴趣,慢慢地,床头要是没一两本杂志,她就会主动跟妈妈要。现在回想起来,妈妈的做法其实是用心良苦,她希望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来培养紫薇的阅读习惯,提升她的思考能力。

紫薇在学习上,几乎没什么压力。爸爸很注重过程,对于分数,则看得比较淡。有一次紫薇考得不好,爸爸看了看卷子,淡淡地问紫薇:“嗯,还不错呢!你呢,你觉得怎么样?”紫薇摇摇头。“那我们来找一找原因吧,的确可以再好一些的。”紫薇和爸爸一起找失败的原因,又制定好下一阶段的学习目标和大纲,爸爸不要求紫薇每次都考一百分,一百分太完美了,凡事都要给自己留下再努力的余地。

面对回国,父母说:你应该了解传统文化

初中毕业时,紫薇以优异的成绩被纽约最好的公立高中录取。爸爸却在此时做了一个特殊的决定——放弃纽约公立高中,让女儿回南京读书。

紫薇有些不理解,她已经考到最好的高中了,而且也不太会说中文,最重要的是,回到中国,就意味着和父母分开。

而紫薇爸爸的考虑更长远:“作为有着黄色皮肤的中华儿女,不仅要学会汉语,还应该了解、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14岁的紫薇又回到了南京,暂住在姑妈家。考虑到紫薇未来还要选择美国大学,父母为她选择了南师附中的IB班。

开学时,紫薇只会说“你好”等招呼用语,不过这也不要紧,因为和普通的高中课程不同,南师附中IB课程是全英文授课的,学生在物理、化学、语文、英语、地理、经济、艺术7门学科中自选6门,3门为高水平课程、3门为普通水平课程。

紫薇没有避开自己的弱项,特意选修“语文”作为“高水平课程”。其他同学上英语课时,专门有一位语文老师给她单独上课。

语文老师为紫薇制定的学习计划是,在第一个学期学会3000个汉语常用字,会用它们组词、造句。意外的是,短短1个月,紫薇就掌握了其中的80%!

“我有幼儿园打下的基础啊,而且,我身边都是说中文的同学、家人,所以学起来才会很快!”当别人都夸她了不起时,紫薇却觉得很平常。

除了看书,紫薇还看新闻、读报纸、念三字经。每一次汉语考试,她都能拿到满分7分。

没有父母在身边,紫薇要靠自己去努力。紫薇没觉得有什么特别,父母从来不会守着她做作业,帮她订正错题,学习上的事情,都由她自己来制定计划,订目标。偶尔,爸妈会打电话来问问她的学习情况,紫薇也是报喜不报忧。紫薇觉得自己长大了,能解决的问题就得自己解决,特别是学习上的问题,谁也帮不了她。

面对社会实践,父母说:教育培养的不仅仅是读书人

在南京,紫薇不仅是学习那么简单。在IB课程里还有一项特殊的CAS课程,C、A、S三个字母分别代表创造、行动与服务,其中服务这一项,紫薇参加的活动就挺多。

到紫金山捡垃圾,在鼓楼区智障中心教智障孩子一些基本的社会常识,到农民工子弟学校支教……每一次活动,苏紫薇都和同学们准备得周到详尽。

2008年7月份,紫薇还通过国际志愿者组织参加了一个到云南支教的项目。他们支教的小山村是云南省最贫困的地区之一,村里连一条像样的路都没有,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路上又湿又滑,从一个村子到另一个村子,要走两三个小时,满裤管都是泥。

紫薇看起来身体比较弱,却一点没拖后腿。她教孩子们唱英文歌,教他们电脑知识,住在村民家,和村民打成一片。

有时候,紫薇去亲戚家玩,也会有人不理解。“紫薇啊,你都上高中了,还有时间弄这些吗?多看看书,比什么都好!”紫薇也不理解,学习和社会实践不冲突啊,为什么不能去做呢。只要你把学习时间安排妥当,完全可以挤出时间做些有意义的活动。

父母对紫薇的想法举双手赞成,教育培养的不仅仅是读书人,更是那些将在社会各个领域产生影响力的人。

2009年9月份,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招生负责人到南师附中专访IB课程,紫薇主动递上了自己的申请简历。

面对负责人挑剔的目光,紫薇丝毫不怯场,她反客为主,对负责人提起了问题。“请问,学校的社团与义工活动开展的怎么样?我喜欢的模拟联合国活动还能不能参加?”紫薇的问题引起了负责人的兴趣。这些问题,都是网上查不到的问题,而且紫薇对社团活动、公益事务的热心,也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要上宾大,部分学生申请后还需进行面试,但因为这次“毛遂自荐”,学校向紫薇提前发出了录取通知,对她特别免除了普通申请者应该在这个时段进行的面试环节。“相比仅会学习的人,我想学校更乐意招收能够关注社会、关注他人、富有同情心的学生。”

最后,苏紫薇给各位小读者送上寄语:不要和爸爸妈妈顶嘴,他们是真正为你好的人,好好学习,错过任何应该学习的机会都是可惜的;尽量参加社会活动,不仅仅做一个会读书的人。

标签:;  ;  

南京紫薇,常春藤开放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