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一种文化现象_科学论文

科技是一种文化现象_科学论文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科学技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学技术论文,现象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文化概念的含义

文化一词来源于拉丁文,在英文中是“culture”,原意是耕作,通过耕种土地获得更多的食物,即对自然存在物施以作用,改变其原有的存在方式,同时形成自己特有的生存方式,这是文化的最初含义,也是文化含义最本质的方面。在文化最初的含义中包含着人类主动作用于自然界和自身脱离自然的存在状态这两个方面。人类对自然存在物施加作用的深度、广度、强度越大,就有越来越多的自然存在物在这一作用过程中变成人类的生产、生活资料,人类也就越远离自然的生存方式,逐步以自己特有的方式生活在一个自己创造的世界——文明的世界中。这种为了获得生活资料而对自然界主动施加的作用就是生产活动,人类通过生产活动维持自身生存、改进自身生存状态的方式就是生产方式,这是无生命物质和其他有生命物质不具有的存在方式,是文化的根源。在生产活动出现之前,人类作为自然界中生物的一个种类,其内部的组织方式、相互交往的方式、对自身和外界的认知方式等生存方式的诸方面与其他动物并无本质区分,只是在后来的生产活动中逐步形成自身特有的内容。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自觉的自我意识和语言符号系统,从而形成自身特有的精神生活方式。物质生活方式和精神生活方式复杂地交错在一起,构成人类特有的生存方式的各个方面。

除了作为人类特有的生存方式之外,文化还可以理解为按这种方式活动的产物,作为生产活动的产物的物质产品如饮食、衣物、建筑以及进行生产的工具、设施等是人类特有的生存物质条件;人类在生产实践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构成的社会组织形态是人类特有的生存社会机制;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制约下,人类在进行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道德规则和传统,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特有的行为规则;人类在认知自身和外界的活动中形成的各种科学知识,在生产、交往、认知活动中形成的各种观念、信念、信仰及由此构成的意识形态,是人类生存的精神依托。所有这些都是文化的存在形式,是人类按照自己特有的方式活动的产物,一般人们分别称之为器物文化、制度文化、习俗文化、观念文化。将文化理解为人类维持和改进自身生存状态的活动方式和将其理解为这种活动的产物是一致的,因为文化本身就是一个自催化系统,文化活动的产物本身就是催化文化活动的条件。

文化还是多层次的概念,存在地域和民族的差异。将人类及其生活的世界作为一个整体,有其区别于自然存在物的特有的存在和活动方式,因此我们可以说人类是文化的动物。但不同地区、民族的人群共同体具有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不同的社会组织结构和不同的社会交往方式,即所谓文化差异。我们通常所讲的本土文化和外域文化、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指的就是这个意思。文化和文化差异是两个层次的概念,作为整体的文化对地域的和民族的文化作出了本质的规定,民族文化、国别文化以及东方文化、西方文化等则丰富了作为整体的文化的内容。一种文化的特色首先应当是人类特有的,其次才是本民族特有的。

所以,文化在总体上是与自然相对的范畴,是人类特有的生存方式。所谓特有的就是指人类生存方式与无生命物质存在和其他有生命的物质存在方式根本不同的方面,因此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方式以及由此造成的一切文明成果都属于广义文化的范畴。文化在区域和民族的层次上,是指某一地区或民族的人们特有的生活方式,如在思维方式、行为习俗、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特殊内容。

人类的社会生活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人类特有的物质生活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物质产物可名之为物质文化,人类的精神生活方式及由此产生的精神产物则是精神文化。

自从有了生产活动和进行这种活动的特有方式,人类就不断拓展自身的生存领域,将自然的存在转变为文化的存在,不断利用自己创造的文化改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不断从社会生产活动中衍生出新的只属于人类的其他活动方式。文化是动态的、历史的,除了有地域和民族的文化差异之外,还有其发展水平的差异,不同时代人类具有特有的生活方式和内容,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文化是整体性的。人类在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中形成社会组织活动、社会交往活动、认知活动,由一个共同的本原衍生出多种文化组分。物质资料的生产决定人类的社会组织方式、交往活动方式、认知方式和精神生活方式,这些生成的文化组分又构成物质资料生产活动得以进行的基础和发展的条件,如人类社会组织方式对物质资料生产活动具有制约或促进作用,由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生成的文化组分之间相互影响,各种文化组分在不同的相互关系层次上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文化整体,存在于一整体中的每一种文化都带有其他文化组分的印记。

二、科学技术的文化特征

1.科学技术是一种综合的文化现象

这里所讲的科学技术是指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活动,也是人类处理自身与外部自然界关系的一种独特方式。科学技术不仅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生存方式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是推动人类远离自然生存状态的强大力量,所以科学技术当然属于文化的范畴。

作为文化存在的科学技术不能简单地归并到某一种文化之中。作为既定形态的文化存在它既包括科技器物,又包括科学知识,同时还包括科学精神、科学方法。作为人类特有的生存活动方式,科学技术文化广泛渗透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作为既定形态的文化存在,科学知识、科技器物、科学精神本身就是器物文化和观念文化的组成部分,如科技器物是器物文化系统的基础,科学知识是世界观的基础,科学精神强烈地影响人类的信念、信仰。这是文化的整体性和复杂性的体现,同时也是科学技术文化特殊地位的体现。科学技术不是某种单一文化组成部分,而是一类综合的文化现象。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生产实践的产物,人类因变革自然的需要而认知自然,在变革自然的实践活动中认知自然,取得关于自然界运动规律的知识和观念;其次,科学技术又是社会生产实践活动的组成部分,人类将在变革自然的实践活动中获得的知识转变为指导变革自然的实践活动观念和方式,从而将自身的心智投射到物质的自然中去,使之变成非自然的存在、为人的存在、文化的存在。将取得的关于自然界的知识、观念、方法物化为器物、工具,从而成为变革自然界的直接的力量;第三,人类社会生产实践活动的方式决定人类认知自然的方式;第四,科学知识、科学观念,由科学知识物化的工具、技术、工艺本身就是变革自然的实践水平的直接标志,是推动生产方式变革的直接力量。

2.科学技术文化的独特性

科学技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物质资料的生产和物质生活特有的方式,是人类处理自身与自然界关系的手段、工具和准则,是与处理人类社会内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手段、准则如经济、政治、法律、道德等社会文化现象相对的一种文化现象;科学技术文化同样是人类精神生活的特有方式,是广义文化的一部分,是与哲学、艺术、宗教等狭义文化现象相对的文化现象。

科学技术文化的独特性是指人类处理自身与自然界关系的方式相对于处理人与社会及人与人之间关系方式的独特性,以及相对于狭义文化的独特性。作为处理人与自然界关系的特有方式,科技文化具有物质的功利性,或者说其核心价值是物质功利。社会的政治、经济、法律、道德等作为文化整体的另一种组成部分,其作用是调节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核心价值是和谐和秩序。科技文化作为人类社会生产实践活动的组成部分,其技术、工具等科技器物,区别于其他形态的器物文化,具有直接的物质功利性,如一座建筑物作为科学技术文化存在,其文化内涵在于凝结在这座建筑物的结构和质料中人类关于建筑物的稳固性、通风性、采光性、温度保持性的知识和处理建筑结构和建筑材料的技艺,而不是建筑物的外观给人带来的美感。同样的建筑物在科学家和艺术家的视野中是两类不同的文化存在。

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化,第一,科学知识虽然在整体上映现着人类的目的和愿望,但是在科学体系内部,科学知识以外部事实作为自身正确性的尺度。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的文化意蕴在于观念地把握自然界运动发展的规律,从而能够观念地设计改造自然的过程,其区别于艺术等文化形态的特征在于其客观性、把移情和比附排除在自身之外。第二,实证性。科学技术作为观念文化形态和人类的特有的精神生活方式,与追求终极关怀的宗教精神根本对立,与追求终极实在的形而上学精神相区别,是科学的世界观的基础。科学努力以彻底的实证精神将天国和地狱从人类的精神生活中排除出去,以客观性的知识和现实的活动撩起自然界的面纱,解除人类对自身之外的神秘事物的恐惧。第三,逻辑性和形式化特征。科学知识体系作为人类描述和表达的方式,使用的是形式化的符号语言,具有严密的逻辑性。第四,价值中立性。科学技术本来就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手段、工具和准则,是人类物质生活的条件和健康(相对于愚昧的和病态的)的精神生活的基础,因而具有为人的和属人的文化属性。但是在人类社会整体的内部,与意识形态等其他文化形态相比较,具有价值中立的特征。科学技术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可以为不同地区、种族、国家、阶级共同拥有,作为处理人与自然之间价值关系的准则,科学可以为不同层次的价值主体共同接受。当然,科学技术文化的价值中立性并不排斥各地区各民族由于生产方式、社会制度、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的差异,而导致科技文化在具体形态上的特色和差异。正是由于这种差异的存在和其价值中立的属性,使得科技文化往往成为文化传播的先导。

科学技术文化具有稳定性特征。科学技术文化是推动文明演化的强大动力,但其自身的形式具有政治、经济、法律、道德等社会文化形式所不具备的稳定性。人类的价值观念、思想意识、行为习惯随着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地变化着,并且与不同的文化传统密切相关,因而带有时代的、地域的、民族的特色,但科学技术在推动其他文化形式变革的同时却保持自身形式的稳定性。相信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的运动发展是有规律的,科学家按客观性、深刻性原则进行科学研究活动的行为方式,不会因为时间、地域、民族的改变而改变,古代的、现代的、不同民族的科学家在科学共同体内的价值观念、自觉的唯物主义信仰、行为方式是大致相同的。在这一点上科学技术文化明显区别于制度文化和意识形态。

三、科学技术文化与文化系统的演化

文化系统直接产生于生产实践活动,“一块天然的石头不是文化,哪怕被人进行了最原始的加工则成为文化”,在自然的存在转化为文化的存在的同时人类也就区别于动物的独特的生存方式,于是成为“文化的动物”。在创造文化器物和文化活动方式中,政治经济制度、行为习俗和精神活动方式等文化现象相继发生。

文化是自催化的系统,文化活动的成果本身构成文化活动的条件。首先是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导致社会制度、行为习俗、精神生活方式的变革。其次是不同性质的文化现象之间交互作用,逐步扩大生存的领域,以文化的存在作为直接的生存条件,远离自然的生存方式,由此推动文化系统的演化。除了依赖于内部的相互作用,文化系统的演化还有赖于教化和传播,前辈们总是以鼓励和惩罚的方式将自己认同的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方式和准则传授给晚辈,于是文化得以延续并形成为传统,来源于不同传统的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则是文化的传播。

科学技术是社会生产实践的直接产物,最贴近文化发生的根源,同时也是推动文化系统演化最活跃的因素,因而具有独特的文化功能。作为生产力,科学技术是创造器物文化的观念基础和物质力量。现今的人类并非直接生活在自然界之中,而是生活在文化器物的层层包裹之内,被人类文化所包裹的质料与自然存在物并无本质区分,这些质料只是被人类用科学的知识、科学的方法、科学的工艺重新组织起来,才成为文化的物质和人类生存和发展特有的物质条件。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也因此而越来越依赖于文化的器物,生产活动的技术构成决定人们在生产活动中的组织方式,科学技术是推动生产方式变革的最强大动力。随着全球性的生态问题的凸现,科学技术不仅是人类处理自身与自然界关系的方法和手段,而且成为处理人与自然界关系的原则,即以和谐的自然秩序作为人类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的准则。科学知识和科学器物在武装人类的同时,正在全面规范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生活行为。

科学技术结合在社会生产方式之中,推动着制度、习俗、观念等文化形式的演化。科学技术是社会生产实践的产物,同时又成为人类在再生产活动中的组织方式和行为方式,作为生产力在推动生产方式变革的同时,也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此外科学技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巨大成功,激励着人类将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移植到社会领域,用于处理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以至于科学性、合理性成为现代制度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人类在社会生活过程中,依赖文化器物逐步改变旧的行为习俗,塑造出新的行为方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家庭成员乃至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依赖的程度削弱,人对工具、机器的依赖性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减少,人机关系越来越复杂,科学技术对人类日常行为的方式和习惯的影响,在未来会越来越清楚地显现出来。科学技术成果给人类物质生活带来的巨大便利,以及由此带来的人类生存状态的巨大改善,使得人的本质力量逐步得到加强,由此带来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改变。不同时代的世界观、人生观都带有那个时代的科学的印记。在古代,由于科学技术水平低下,对大自然的恐惧和对超自然神秘力量的崇拜主导着人类的精神生活;在现代,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逐步成为人类精神生活的基础,以反对迷信和反对对神秘力量的崇拜等愚昧的精神生活方式以及反对追求超现实的虚幻精神世界等病态的精神生活方式作为自己的任务。

科学技术文化由于其价值的中立性,往往成为文化传播的先导。文化因教化得以延续并作为传统存在,不同的民族都假设自己的信仰和做法是正确的生活方式的表现,尽管对外域的风俗习惯怀有极大的好奇心,但总不肯轻易放弃对接受来自外域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的戒备和排斥。只有科学技术能为所有的民族带来共同的生活便利,因而最易被接受。鸦片战争,英国人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长期封闭的国门,国人在视红毛蓝眼的入侵者为怪物的同时,还是最先接受了洋货,然后意识到生产方式和生活水平的差距,于是学习入侵者的语言,开展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接受民主制度则引发了大规模的内战,付出了血的代价,且进程缓慢。从这一文化传播过程中,不难发现,西方的宗教、风俗、民主制度和民主精神在中国的传播是以科技器物为先导、载体的。各国、各民族有各自的意识形态,但却有共同的科学,科学日益成为民族共同的“语言”,以此为先导,各民族的文化得以交融、发展。

科学技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由于其贴近文化发生的根源,具有独特的性质和独特的文化功能,在文化系统中具有独特的地位,作为生产力的科学技术是物质文明的先导,作为精神文化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则是精神文明的基石。

标签:;  ;  ;  ;  

科技是一种文化现象_科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