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刺加热敏灸治疗急性期风寒性面瘫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刘卫,谌筱晗

怀化市中医医院 湖南怀化 418000

【摘 要】 目的:探索透刺加热敏灸治疗急性期风寒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7月期间符合入选标准并接受治疗的90例风寒性面瘫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5例予单纯透刺治疗,观察组45例予透刺加热敏灸治疗,采用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系统及面部残疾指数(FID)量表(包括躯体功能和社会功能)进行疗效评定,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B评分(8.78±1.56)分、FID躯体评分(21.54±1.67)分和FID社会评分(9.12±0.80)分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显著(P<0.05)。结论:透刺加热敏灸治疗急性期风寒性面瘫可取得理想效果,具有一定的治疗优势,可作为临床推广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透刺加热敏灸;急性期风寒性面瘫;临床效果

面瘫是临床常见、多发的一种疾病,由于患者面部表情等改变,其病后会直接影响面部外观,给生活和工作均带来极大困扰,其中以风寒性为主要发病类型[1-4]。风寒性面瘫虽然不属于致死性疾病,但其引起的面肌麻痹会导致患者咀嚼进食障碍、或患侧眼睑闭合不全,成为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的主要原因之一,并使患者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5-6]。中医临床认为,风寒性面瘫属于“中风”等范畴,是因风寒之邪侵入患者面部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而引起的,应给予积极、有效的临床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7-9]。我院对2014年1月-2015年7月期间收治的急性期分寒性面瘫患者采用透刺加热敏灸治疗取得理想效果,现做如下详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4年9月-2015年8月期间于我院就诊且符合入选标准的90例风寒性面瘫患者选为研究对象,均排除脑血管疾病、脑肿瘤、脑外伤或手术等原因造成面神经损伤者、伴有视听障碍、痴呆或精神疾病者。上述病例按照就诊顺序分为两组,且资料显示对照组45例患者包括男性26例和女性19例。年龄最小24岁,最大66岁,平均(42.65±4.54)岁,病程最短1d,最长9d,平均(3.54±0.32)d。其中左侧面瘫31例和右侧面瘫14例。观察组45例患者包括男性24例和女性21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65岁,平均(41.04±4.11)岁,病程最短1d,最长10d,平均(3.73±0.66)d。其中左侧面瘫30例和右侧面瘫15例。且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临床资料有较好的可比较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单纯透刺治疗,选取患侧地仓、颊车、牵正、颧髎、下关、太阳、阳白、鱼腰、睛明、迎香、攒竹等穴位,加健侧合谷穴,以直径0.28mm、长度25mm亳针行透刺治疗,且根据患者病情及体质决定针刺力度;而观察组患者予透刺加热敏灸治疗,即: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热敏灸治疗,选取下关、翳风、太阳、颊车、神阙、足三里、手三里等探查热敏点,将梅花香点燃并对准穴位,依次进行回旋灸、雀啄灸、往返灸以及温和灸操作,至扩热、透热、传热消退,每次灸1个点,每日1次。以7日为1个疗程,4个疗程结束后进行效果评定。

1.3 疗效评价

于疗程结束后参照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系统及面部残疾指数(FID)量表(包括躯体功能和社会功能)进行疗效评定,并进行组间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结果中计量资料均表示为均数±标准差( ±S)形式,并采用SPSS17.0版统计学软件分析,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且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B评分(8.78±1.56)分、FID躯体评分(21.54±1.67)分和FID社会评分(9.12±0.80)分与治疗前(16.75±2.08)分、(13.97±1.65)分、(20.89±1.42)分与对照组(14.03±2.01)分、(17.89±1.80)分、(14.15±1.76)分比较均有明显改善, 上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t=7.87,7.30,8.33,aP<0.05;与治疗前相比较,t=8.54,7.76,8.51,7.42,7.02,7.50,bP<0.05。

3 讨论

面瘫是一种非化脓性炎症所致的疾病,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口眼歪斜等症状,且多见于青年人,具有起病急、进展快、症状顽固等特点,因病损部位的特殊性,直接影响患者的面部外观,给其精神和心理均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应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但目前临床对其发病原因尚无十分清楚的认识,因此缺乏特效治疗方案,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难点问题之一[10-13]。

中医认为,风寒性面瘫属于“中风”等范畴,是因机体正气虚弱,使外邪趁机侵袭面部筋脉而致经气阻滞、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养、肌肉纵缓不收而发病,从而导致患者面部肌肉运动障碍,使得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影响其正常生活和工作。因此,临床治疗应驱除病邪、疏通经脉、调畅气血以能达到治疗目的。

本研究将透刺加热敏灸用于急性期风寒性面瘫的临床治疗取得理想效果,结果显示,患者治疗后H-B评分(8.78±1.56)分、FID躯体评分(21.54±1.67)分和FID社会评分(9.12±0.80)分与治疗前和单纯透刺治疗组比较均有明显改善,说明透刺加热敏灸能明显改善患者面部神经功能恢复,与文献报道一致[7]。针刺是目前临床治疗面瘫的首选方法,不仅具有调理和修复作用,还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来增强患者抗病能力,且针刺少、刺激穴位多,治疗效果好而得到临床认可。灸法是于腧穴或病变部位处施以温烤、烧灼,以通经活络、调畅气血、濡养脉络,使风邪得祛、脉络得通、风寒得散而达到治愈目的。而采用热敏灸可加快炎症局部的血液循环并减少炎性渗出,且热敏点易被刺激而继发灸性感传,使得气至病所以疏风散寒、温通经脉,与针刺联合应用可改善患者面神经受损情况以及面部微循环,增强治疗效果。

综合临床研究,透刺加热敏灸治疗急性期风寒性面瘫可取得理想效果,可作为临床推广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邹学敏,程维芬,郭洪,等.不同中药熏蒸方法在风寒型面瘫病人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研究,2013,27(2):534-535.

[2]孙赫,薛晓,罗晶婧,等.针药结合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4,36(3):268-269.

[3]杨松柏,雷华平,周创,等.针刺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研究近况[J].湖北中医杂志,2011,33(10):79-81.

[4]陈先芝,刘自力.透刺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瘫恢复期的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30):3414-3418.

[5]王瑶,陈雷.浅刺配合隔姜灸治疗急性期风寒型面瘫32例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4,49(6):441.

[6]张征.针灸治疗风寒型面瘫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8):564-565.

[7]郑瑞清,冉唯君,邹旭东,等.透刺加热敏灸治疗急性期风寒性面瘫的临床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5,31(4):40-42.

[8]邰新华,李霜.温针灸足三里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J].医学信息,2015,28(6):244.

[9]罗劲草,艾宙.隔姜灸对针刺治疗风寒型面瘫疗效的干预作用[J].针灸临床杂志,2014,30(4):46-48.

[10]张晓霞,黄丽萍.中药熏蒸加针刺治疗风寒型面瘫65例[J].陕西中医,2011,32(9):1226-1227.

[11]黄丽萍,孙玲莉,张晓霞.中药熏蒸配合针刺治疗风寒型面瘫70例[J].陕西中医,2012,33(10):1389-1390.

[12]刘柳,张晓彤.廉玉麟治疗周围性面瘫经验[J].河南中医,2011,31(6):595-596.

[13]王素芳,王丽娜.针灸治疗风寒型面瘫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1,32(11):1529-1531.

论文作者:刘卫,谌筱晗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7

标签:;  ;  ;  ;  ;  ;  ;  ;  

透刺加热敏灸治疗急性期风寒性面瘫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刘卫,谌筱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