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媒体文化提高思品学科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论文_林乐球

林乐球 福建省大田县广平中学 366107

摘 要:媒体文化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教育教学必须重视现代媒体文化,提高学生对媒体文化的鉴赏力,积极应对媒体文化的强劲影响,摆脱思品教育在媒体文化影响下的尴尬局面,使青少年在媒体流行文化面前保持理性思考和文化尊严,提高思品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媒体文化 思品教育 有效性

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是一门集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国策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人文性社会学科。它立足于学生当前学习生活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和终生守信的价值取向,突出“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学习”的育人要求和学会关心的教育主题,以“尊重、关爱、责任”为基本价值目标,关注学生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当前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润泽生命,为人生导航,具有突出的德育功能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同时,在社会信息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青少年学生的发展日趋个性化。他们思想活跃、价值多元、崇尚自我、反感约束,但实际能力相对不足、责任意识欠缺、功利短视,缺乏远大理想信念支撑的强大动力。加上一些老师上课囿于教材课本,不善于利用鲜活的媒体文化资源,思品课的教育教学靠传统说教和“填鸭式”的满堂灌,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客体地位,懒于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和动手操作,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德育效果不佳。因此,发挥现代媒体文化这一重要资源,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创新热情,引导学生学会主动搜集整理提炼新闻热点等媒体文化,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学会反思,学会尊重关爱,增强责任意识,提高思品学科的教育教学效率,是非常必要的。

今天是媒体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从传统的书刊报纸杂志、电影电报广播到电视、电话再到手机、计算机、多媒体和互联网,前所未有的媒体巨变使人类文化的传播和表达方式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也使现代媒体文化呈现出逐新性、活跃性、主流性、广泛性的特征,并随着大众传媒向社会全面扩张,形成一种突出的媒体文化话语系统,对现代社会、现代人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对青少年的生活方式、价值追求及其成长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但是,媒体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常常存在失真和非道德的现象,给人们带来负面影响,尤其是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是比较严重的。因此,如何发挥媒体文化正面的积极作用,抵制其负面的消极影响,提高青少年对媒体文化的鉴别鉴赏能力和自身的品质修养,是思想品德学科教育教学的重要责任和任务。思想品德学科的老师必须根据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和具体学情,运用现代媒体文化,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指导学生对所学问题或对社会关注的某一新闻事件与焦点热点问题,用辩证的观点和方法进行分析总结,找出其根源,分析其后果,指出其本质与实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创新的热情,关注国家民族发展和人类命运,从而促进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

运用媒体文化加强思品课的教育教学,首先要了解关注媒体文化,关注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关注时政新闻、社会热点焦点;了解年度人物、感动人物、最美人物、道德模范等代表社会正能量的典型人物及其事迹;了解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矛盾和阴暗面,了解网络语言、网络小说、微博微信、互联网+,以及各种音乐舞蹈、体育赛事、休闲娱乐、旅游观光、健身美容、饮食文化、公益广告或商业广告等流行文化、快餐文化,并做好搜集整理提炼归档备案,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以备教育教学或命题考查之需。

其次要根据思品课的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和具体学情,选择恰当的媒体文化资源,精心设计教学情境,设置恰当的问题,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学会体验感悟、思考分析,学会鉴别,学会解决问题,学会选择,学会担当,实现深化和升华。比如,2015年3月,本人在思品学科县级教研活动的一次公开课上,课题是八年级下第三课第二框“同样的权力,同样的爱护”。在上课时,本人并没有按“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这一传统教法,而是直接从解读课题入手,即通过设置问题让学生理解题意。我设置的提示性问题是:(1)“同样的……同样的……”表明什么?(2)“……权利……爱护”表明什么?(3)二者结合起来表明什么?通过这一提问,学生很自然就全面而准确地理解了课题的意思:“生命是平等的,维护生命健康权既是我们的权利又是我们的责任。我们既要珍爱自己的生命与健康,又要关爱他人的生命与健康。”理解了题意,这一课就完成了一半,即知识性目标无需我多费口舌,学生自学即可。为了突破难点,提高学生的认识和觉悟,我就运用媒体文化,选择了一个案例:2014年12月24日晚,西南政法大学才子聂兆威在网上留诗一首:“平生终负气,一死谢仇讎。怜我生父母,白发送黑头……”后在校外自杀身亡。

就此本人进一步点评道:据统计,中国18-34岁人群死亡案例中,自杀是其中最大的死因,超过了车祸、疾病等。自杀人数是他杀人数的7倍以上。即使算上成年人,在中国所有死亡人群中,自杀也是第五大死因。每一起学生自杀事件,无不令人扼腕叹息。

看到学生们惊讶的表情,我借机追问:既然生命和生命健康权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谁也无权侵犯和剥夺,那么,如果自己不要而放弃生命和健康权,就像上面这个大学生自杀或自残,行吗?为什么?这个问题一抛出就热闹了,马上出现不同的声音:有说行的,有说不可以的,还有不置可否的……于是我提醒大家不要急于下结论,要好好思考,找出有说服力的理由,要让人心服口服,大家也可以好好讨论交流,使论据更全面、更有说服力。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说不行的一方很快占据了上风,最后得出了统一的结论:注意自身生命安全与健康不仅是我们的权利,而且是我们的责任。

运用媒体文化,选取恰当的案例,精心设置问题,从学校“小课堂”引向社会“大课堂”,引发学生见仁见智,启发指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交流讨论、解决疑问,实现内化和升华,学会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学会积极生存、健康生活与独立发展,并通过彼此间对生命的呵护、记录、感恩和分享,由此获得身心的和谐,从而实现自我生命的最大价值,不仅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而且真正实现了“生命教育”的目的。因此,这堂公开课也获得了听课老师们的高度认可。

此外,思品学科作为各地中考的考试科目之一,媒体文化不仅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也是中考命题的重要资源。因而,在思品学科的复习教学与练习检测中也要重视对媒体文化资源的选择运用,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训练,学会理论联系实际,以提高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理论的理解与升华,践行道德实践。比如,2015年三明市中考思想品德试卷中的第25题《学会搜集》:乐乐想以手抄报的形式宣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请你和乐乐一起完成手抄报的编写。

生对国家大政方针、社会热点焦点等问题的直接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课本中相关的基本理论、观点的掌握理解,学会解读媒体文化,获取有效信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思想认识。

参考文献

[1]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教学参考用书,2013年版。

[2]吴圣刚 媒体文化研究纲要.2002年。

[3]孔国庆 媒体文化对青少年生活方式的影响研究.2012年。

[4]金民卿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新媒体文化的发展方向.2011年。

论文作者:林乐球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5年10月总第18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24

标签:;  ;  ;  ;  ;  ;  ;  ;  

运用媒体文化提高思品学科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论文_林乐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