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开发利用配置水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新思路论文_田翠丽

合理开发利用配置水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新思路论文_田翠丽

甘肃省敦煌市党河水库管理所 甘肃省敦煌市 736200

摘要:水是人类生存的生命线,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命线,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可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已经引起了高度的重视。然而,当前我国的用水形势不容乐观,主要是水资源短缺与浪费并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到我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水资源;治水;新思路

我国缺水问题严重,资源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双重威胁着我国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健康发展。据统计,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18 万亿立方米,但实际上可用水资源仅为111 万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为2231 立方米。受自然条件的限制,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匀,全国80%的水资源分布在占国土总面积36% 的南方地区,而20% 的水资源分布在占国土总面积64% 的北方地区;降雨及径流的年内分配集中在夏季的几个月中,汛期常常因雨量集中而造成洪涝灾害,非汛期又因降雨偏少而造成干旱灾害,使水资源的供需矛盾突出,水土流失现象严重,水资源开发利用较为困难。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而且进一步加剧了本来就十分严重的水资源短缺矛盾。

解决水资源短缺与浪费并存的问题刻不容缓,而解决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在满足一个地区水资源需求的同时,不会造成该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不会影响到该地区今后的发展。解决水资源短缺和浪费问题,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根本出路在于合理开发利用和调配水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新思路,在一个地区范围内综合做好保水、调水、用水、治水、节水工作,最大限度地提高水的利用率。基本措施如下:

一、用治水的新思路,搞好治水规划,实施可持续发展水利

我们首先要调整治水思路,实现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治水方针;要从规划抓起,通过具有宏观战略眼光、科学合理的规划,实现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来支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做好新时期治水规划,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治水新思路的基础性工作。在开展治水规划过程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四个原则:一是要牢固树立水利是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思想,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按照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对水利的不同层次的需求,提出治水的任务和重点;二是要牢固确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根据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要求,确定治水的目标和方向;三是要从自然地理条件出发,根据当地水资源的特点及存在问题,确定治水的措施和对策;四是要量力而行,从政府财力和市场投资能力出发,确定治水工程的规模和步骤。

二、加固江海堤围,强化城市防洪工程建设,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实现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来支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新思路,必须搞好江河流域整治和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强化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协调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如果不强化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和加固江海堤围,防御洪涝灾害,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得不到安全保障,就谈不上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快完善水利灌区网络建设,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

水利灌区网络是开发利用和配置水资源的基本载体。在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治水方针指导下,加快完善水利灌区网络建设,充分发挥水利灌区网络调配供用水的作用,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治水新思路的重要步骤。加快完善水利灌区网络建设,要在改造更新现有水利设施的基础上,搞好江河流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要强化以大型灌区为龙头,以中小型灌区为网点的网络建设,形成合理利用、科学配置供用水的水利网络体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要逐步提升现有水利设施的科技水平,包括完善水利工程通讯网,防汛预警系统,水文自动化测报预报系统以及水质监测系统等,努力建成一个合理利用、科学配置供用水的现代化水利网络体系。俗话说,管理出效益。水利网络建设只是硬件,要提高水利网络体系的效率,还必须加强水利设施和供用水的管理,努力实现依法管水治水。因此,要强化水业行政管理,包括进一步严格取水许可制度,加强流域和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管理,收好各项水利规费等。要理顺管理体制,使各级水利管理机构做到分工明确,职责分明,权责一致。要提高管理队伍的素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

四、突出水源保护和水污防治,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水源保持和水污防治是防止资源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进一步恶化的根本途径,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治水新思路的重要内容。针对水环境的日益恶化趋势,必须切实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水源破坏的根本原因是水土流失,因此,水土保持的根本任务就是防止水土流失。造成水流失的自然因素是土质疏松,肥力低,草木难长,暴雨强度大等;人为因素是因人口增长向山林要土地、要木材,不合理开荒,过度砍伐森林,破坏植被等。防止水土流失,一是要强化水源林的保护,特别是江河上游地区的水土保持,要纳入法制化轨道加强管理;二是要绿化荒山,美化环境,改善气候条件;三是要做好农田规划,防止与山林争田,严禁乱砍滥伐。针对水污染日益恶化的状况,必须切实做好水污染防治工作。水污染主要是工业废污水直接排放和城镇生活污水直接排放造成的,目前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的使用也对水质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防治水污染要在预防和治理上下功夫。在预防上,要建立预防污染的机制,凡是生产项目都要经过政府有关部门的严格审批才能上马,对污染企业要提高排污费,用价格机制防止污染的大量产生。在治理上,要加强对目前已经污染的江河进行治理,一是要加快完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和排污工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使生产、生活污水经过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入江河;二是要建设引水冲污工程;三是要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节约用水;四是要加强环保执法力度,严格控制污物排放总量。

五、加大水的管理体制改革力度,利用市场规律来管理用水,提高用水效率

提高用水效率,使有限的水资源最大限度地得到利用,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治水新思路的根本任务和最终目标。过去人口相对较少,经济相对落后,水资源相对充足,缺水问题并不突出,人们也就没有形成用水的成本概念,没有确立节水的观念,这也是我国用水浪费严重、用水效率不高的根本原因。在现代经济社会里,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我们必须按照市场的原则,实行有偿用水,加大水的管理体制改革力度,建立合理的水价格机制,利用市场规律来管理用水,通过价格杠杆去调节用水,从而最终促使用水效率的提高,达到节水的目的。

第一,要确立水是商品的观念,深化水费计收制度改革。要加大宣传力度,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水是天然的,用水不付钱”的小农思想意识,积极把水推向市场,通过深化水费计收制度改革,建立合理的水价格机制。

第二,深化水利投资体制改革。在保证国家对产生重大社会效益的水利工程的投资体制下,积极改革对经济效益显著的水利工程的投资方式,把供用水水利工程推向市场,通过租赁、承包、民间投资、股份制及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兴修水利和建设城镇供水工程,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管理、谁收费”的原则,真正做到使水成为商品,走向市场,形成良性循环的投资发展机制。

第三,在把水利推向市场的同时,国家要出台一整套的规章制度,规范各项水利投资的管理,明确责任,分清权属,按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效益分配机制。

第四,加大水的管理体制改革力度,就要实行水务管理一体化机制。管水,要从水源管起,农业供用水要管到农田,工业供用水要管到工厂和废水处理的排放,生活供用水要管到用户及生活污水处理排放。这样,水源得到保护,水质得到监控,水量得到调配控制,从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论文作者:田翠丽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8

标签:;  ;  ;  ;  ;  ;  ;  ;  

合理开发利用配置水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新思路论文_田翠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