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步行商业街设计分析论文_梁山

太平洋建筑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0017

摘要:本文通过总结哈剌和林国际城步行商业街的方案设计过程,分析城市商业街区的理念发展、空间形态、交通体系、街区景观以及建筑风格等,将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的结合起来。

关键词:理念;空间;交通;双首层

一、前言

中国街道的出现可追溯至周代,在中国古代书籍《周礼?考工记》上有明确记载: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这是在书中看到对街道较早的记载。汉唐时候的街道都比较宽,其中唐朝的朱雀大街达到150多米宽。到北宋时期,城市主要布局采用街巷制,加上商品经济繁荣发展,城市里逐渐形成了依街设店的商铺,与此同时在城市中公共活动的集中场所,已经出现了早期的城市步行商业街雏形。明清时期,北京的天桥,南京的夫子庙,杭州的西湖,福州的三坊七巷等,在城市的中心都涌现出了一大批繁华的步行商业街。

哈剌和林国际城步行商业街位于具有东北四小龙之称的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商业街南北向单街长400多米,首层及二层共有纵向街道8条,各街道相互之间穿插联系,街道总长度达4000多米。总建筑面积42500平米,建筑局部三层。

二、设计分析

1.设计理念方面的分析:

新中国成立后,城市步行商业街的设计理念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以改善城市的交通状况为目的,将人行和车行硬性的区分开,形成一条街区,增加商业街的购买力。第二阶段是单纯为了维持商业吸引力的阶段,只是为了增加商业的吸引力,主观上构建一条步行商业街。第三阶段是体现人情味和人性关怀的阶段,在前期的基础上增加绿化、广场景观以及坐椅等人性化设计。第四阶段是创造城市社会活动场所的阶段,这个阶段已经不仅仅是一条单一的街道,而是增加了很多元素。如几条步行街互相衔接,街道的两端或中间配有广场,出现了地下购物中心,空中天桥步行系统等。同时步行街内出现了许多的文化活动,例如艺术展览、音乐会等。

哈剌和林国际城步行商业街成南北走向,南北向单街长400多米,采用“双首层”的经营模式。所谓双首层,在这里是指通过一定的交通体系,使一层、二层均作为“首层”进行经营。人们并不是刻意的到达二层,在到达二层的这个过程当中,人们不只是一个简单的上楼动作,在上楼的过程中可以享受到风景、感受到商店气氛等各种身体和精神上的感受,人们轻松愉快的散步到二层。北入口处依据地形,设置了一个依地形起伏不断变化的连续性广场,通过该连续性的广场,人们可以轻松的到达二层。南广场为一人流集散广场,由南广场进入阶梯行商业街,人们在穿插于各类店铺之间时到达二层。中央广场是一个八角形的广场,广场的入口左右设置了两个交通塔,同时在广场内设置了自动扶梯。该广场还为一些店家的商品展览、发布提供了稳定的场所。人们在这个广场,不仅可以方便的到达二层,还可以欣赏到各种展览及文艺演出。

北广场和南广场剖面分析:

2.空间形态方面的分析:

城市步行商业街的空间形态大致可分为三大类:露天形态、封闭形态、露天形态与封闭形态的结合。

露天形态:这种在城市步行商业街中占的比例相对较大,一般都跟当地的历史和文化有关。主要利用旧城现有的设施,通过修缮、改造以及部分新建,新建建筑要尊重原有建筑群体的风貌。代表作:北京的南锣鼓巷、成都的宽窄巷子等。

封闭形态:给商业街罩一个屋顶,材料各异,有阳光板、玻璃、钢筋混凝土等。这种形态多是由于环境因素决定。代表作:北京的东方新天地

露天形态与封闭形态的结合:通过建筑物的自身变化,使建筑室内与室外空间融合,大量使用灰空间。这种形态多与当地的气候条件有关,既要考虑通风,又要考虑遮阳,多出现在我国的南方地区。

哈剌和林国际城步行商业街在空间形态的设计过程中,可谓是一波三折。方案初期,甲方对露天商业街没有太大的兴趣,他们想象的是一个有玻璃顶棚的封闭形态的商业街,或者类似与Shoopping Mall的商业形态。几轮方案下来,经过商业街的液态分析、对周边环境的分析、整体造价等各方面综合因素的考虑,定为露天商业街。

液态分析:各种商业街都是以购物活动为主要功能,是城市生活的中心场所,集中反映出一个时代的城市文化与民俗风情。哈剌和林国际城步行商业街是新一代的商业购物中心,他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与一体,处处体现了人情味和人性关怀。

空间尺度:步行商业街街道空间的形成大多经历了比较漫长的历史岁月,街道尺度亲切宜人,宽高比符合人眼的视觉规律,街道环境的主体是人本身,能够有效促进交往活动的发生。芦原义信先生在他的《街道的美学》一书中就明确提到,街道作为外部空间应该与建筑内部产生互动(内外空间的流动性),应以缝补、纳凉等的形式渗透到内部秩序之中。良好的街道尺度创造出的是一个积极空间,相反的则变为消极空间。商业街的适宜尺度跟两边建筑的高度有很大关系,学者们通常用D/H(D为街道宽度,H为两侧建筑高度)比值进行深入的剖析。如美国的第五大道,街道宽度约40米;上海的南京路,街道宽度约30米;北京的宽窄巷子、成都的锦里,街道宽度都在5-10米左右。由此可见,商业街的宽度并不是一个定值。哈剌和林国际城步行商业街街道两侧建筑的高度在5-13米,街道宽度控制在5-10米。D/H比值在0.8-1之间。

建筑的美不仅存在于实体之中,还存在于虚体,在于整体的空间组合。哈剌和林国际城通过形体的前后错动、大量灰空间的利用,体块之间互相的穿插,适宜的街道尺度、广场尺度等,创造出一个和谐的建筑群。

3.交通方面的分析:

步行商业街并不代表人们全部为步行,可以有代步的交通工具,如可以租赁的自行车、旅游的观光车以及带有当地文化特色的交通工具等。比如在南锣鼓巷经常会看到具有老北京民国风的人力三轮车,在宽窄巷子路口穿着粗布麻衣戴着草帽的车夫等等。这些带有当地文化符号的元素,不仅宣扬了当地文化,还给商业街增加了浓浓的街区气氛。芦原义信认为:“人作为步行者活动时,一般心情愉快的步行距离为300m,超过它时,根据大气情况而希望乘交通工具的距离为500m,再超过它时,一般可以说就超过建筑式的尺度了。”有研究表明,在遮蔽雨雪的环境中有吸引力的街道长度为750m,步行10min,在完全人工条件下比较有吸引力的长度可达1500m,步行20min。由于各国条件不同其步行街规模也不尽一致。日本的商业步行街平均长度为540m,美国平均长度为670m,欧洲平均长度为820m,如果长度过大,则人群自然地集中在一段区域里。从我国实际出发,一般认为步行商业街长度在500m左右为宜,当长度过长时,行人会觉得比较累,若使用公交车保证运输,公交站点的距离保持在500m以上。

哈剌和林国际城步行商业街南北走向单街长400多米,首层有外街两道、内接两道;二层有外街一道、内街三道,各街道相互之间穿插联系,街道总长度达4000多米。研究者认为:一般人行走2500米左右时腿会发酸;走4000米左右时会感觉到累;走6000米左右时会感到筋疲力尽。人们在逛街的时候走“之”字行路线,行走的距离是直线距离的四倍。哈剌和林国际城步行商业街的水平交通和竖向交通互相融合,在水平流线上行走的过程当中,你的竖向高度已经发生了变化。在这里,也许你已经分不清哪里是首层。由此可见,若想一口气把哈剌和林国际城步行商业街逛完,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4.街区景观的分析:

在哈剌和林国际城步行商业街的设计中,首先要遵循人性化原则,步行商业街是城市的一个活动中心,他的服务对象是人,因此人性化是重中之重。路面的铺装、植物的选择。座椅的布置等都应人性化设计,富有人情味。第二,要遵循生态化原则。通过对不同植物的选择,合理的搭配,最大限度的做到降低污染、减小噪音的原则。第三,遵循可识别性原则。方便识别的环境,可以加强人们对环境整体的认识度,增强人们内心的安全感。设计中通过增加小品、空间界面的变化、商铺的装修门牌等增加人们对街区的可识别性。第四,商业街整体要创造出一种让人感到放松、舒适的氛围。第五,遵循景观视觉连续性原则。

三、总结

城市步行商业街区是城市生活的一个重要载体。一个优秀的城市步行商业街,他不仅给人们提供物质生活需求,还要满足人们对休息的要求、对景观的要求、参与活动的需求、空间多样化的要求。哈剌和林国际城步行商业街做到了这些,现在他已经不仅是这个城市的商业中心,还是这个城市的中心花园、人们休闲放松的好去处。

参考文献:

[1]《外部空间设计》,芦原义信著,尹培桐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2]《城市意象》,凯文?林奇著,方益萍、何晓军译。华夏出版社,1992。

[3]《街道的美学》,芦原义信著,尹培桐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

[4]《国外步行商业街区》,戴志中等著。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5]《城市设计》,王建国著。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论文作者:梁山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7

标签:;  ;  ;  ;  ;  ;  ;  ;  

城市步行商业街设计分析论文_梁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