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角色定型研究(一)_性别角色论文

性别角色定型研究(一)_性别角色论文

关于性别角色刻板观念的一些研究〔1〕,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观念论文,性别论文,角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性别角色刻板观念指人们对男女两性性别角色及行为较为固定的看法或信念。它的形成既有象家庭、社会期望、大众传播媒介和学校教育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也有认知内部机制用作用。性别角色刻板观念一经形成后,便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发生广泛的影响。它可以影响人们的知觉、对事件的归因、记忆的内容、行为动机,以及对玩具、课程、职业等的选择,也影响到家庭和人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 性别角色,刻板观念,性别角色刻板观念

1 性别角色刻板观念的成因与特点

性别角色是在某一社会文化中众所公认的男性或女性应该具有的行为模式。刻板观念就是对人或事所持的僵固不变的看法或信念。性别角色刻板观念就是人们在性别角色上持的刻板观念。如在某些性格上一般人总是不约而同地认为,男性应该如何,女性应该如何,一般人们总是认为男性刚,女性柔,独立果断是男子特征,依赖顺众是女子特征。由于性别角色刻板观念的存在,在社会上才有在同一情境下对男女行为不同要求的不同标准,以及由此产生的性别角色偏见。

Broverman[1]的研究结果表明,就典型的男性与女性应该是如何这一点而言,男性与女性的看法并没有多大差异,而且男性特质比女性特质更符合社会需要,许多男性特质比女性特质得到社会更多的肯定评价。Broverman[2]的研究结果表明,男性的肯定特质为:攻击性与独立性强;情绪稳定而不外露;客观、不易受外界影响;支配感强;喜爱数学与科学;临危不惧;具有积极性与竞争性;逻辑性强;谙于处世;工作熟练;直率;知识广博;情感不易受伤害;爱冒险;果断;从不哭闹;自信;有领导欲望;大度;抱负宏大;理智;自立;对外表不自负;大男子主义;同男性能自由地谈论性。女性的肯定特质为喜欢闲聊天;做事得体;分寸感强;温柔;对别人的感情十分敏感;爱打扮;爱整洁;文静;虔诚笃信;强烈的安全需要;喜爱艺术与文学;善于表达温情。

在中国,人们普遍认为男性胸怀宽广,意志坚强,直爽大方,深思熟虑,有勇有谋,独立意识强,有抱负,而认为女性很细心,善操家务,性情温柔,心地善良,柔弱,爱嫉炉,爱唠叨。从总体上看,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日本,对两性的刻板观念是比较相似的。

性别角色刻板观念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Broverman,Clarkkson, Roosenkrantz等人[3]的一顶研究表明,即使象经过临床训练的心理学工作者、精神病医生等心理学领域的人也有性别角色刻板观念。

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性别角色刻板观念的形成既有它的外部原因,也有内部机制的作用。就外部原因而言,主要有:

1.1家庭的影响

家庭是婴儿出生后最早接触的社会团体。在家庭中,父母对子女性别角色刻板观念的形成是通过两方面起作用的。一是通过父母提出期望,使子女朝着父母预期的性别角色方向发展,从而使子女把这些期望同化成自己的性别角色刻板观念。例如,当婴儿出生时父母给他们取的名字就可以反映出父母对子女的期望。二是父母的态度和性别角色刻板观念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子女的性别角色观念。Jacobs等人[4]的研究表明,父母对子女的能力的知觉受性别角色刻板观念的影响很大,而且父母以性别角色刻板观念为依据的对儿童能力的看法也影响着儿童对自己的能力的看法。父母对子女的能力的看法又会反作用于子女,影响子女的心理和行为,从而影响着子女的性别角色刻板观念的形成。

1.2社会角色期望的影响

在Rubin,Provenzano,Luria[5]的研究中, 主试在许多对夫妇的第一个孩子出生的那天便采访了这些刚做父母的人。在身高、体重、活动等项的记分上,男婴与女婴没有明显的差别。但女婴更可能被他们的父母描述为伶俐、小巧、漂亮,男婴更可能披描述为结实、警觉、强壮。父母及社会的期望会使他们对婴儿采取不同的对待方式,从而影响婴儿的反应方式。例如,当男孩学走路跌倒时,父母会把他抱起,然后鼓励他继续学,而对跌倒的女孩,父母往往会给以更多的抚慰。这样,男孩往往会形成独立、勇敢的性格,而女孩往往会形成依赖性。另一方面,由于社会期望会形成社会压力,因此两性中的大多数成员会产生一种明确的归属于某一性别群体的性别认同感,从而自觉地采取一些符合社会期望的行为。

1.3大众媒介的影响

书刊、电视、电影、广播等媒介对性别角色刻板观念的形成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儿童通过给他们读的书、讲的故事很早就开始了性别角色的刻板化。由国际妇女组织发表的专题著作《作为牺牲品的迪克和简》(1972)中,通过检查134本儿童读物中的2760篇故事, 人们发现以男孩为中心的故事与以女孩为中心的故事的比例为5:2,成年男性作为主角的概率是成年女性的4倍,人们描述男性为聪明的次数为131次,而女性仅为33次。这些差异很微妙却相当有效。Sternglanz,Sterbin[6]的研究也得到了同样的结论。Kortenhaus,Carole等[7]的研究表明,在1940年至1980年期间美国出版的儿童读物中,尽管男孩与女孩出现的频率趋于相等,但女孩多是从事工具性的活动,是被动的,是依赖他人的。同样,电视也会影响人们性别角色刻板观念形成。

1.4 教育的影响

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在儿童性别角色刻板化的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幼儿园教师对幼儿玩具的分配,对游戏的指导等都对儿童产生深刻的影响。例如,教师往往把火车、飞机、枪等玩具分配给男孩,而把洋娃娃等玩具分配给女孩。在游戏中,男孩往往担任侦察兵、领导者等起主导作用的游戏角色,女孩则往往担任游戏中的小白兔、小猫以及家庭中的女性角色等。许多研究都证明了幼儿园教师在儿童性别角色刻板化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性别角色刻板观念的形成,既有外在因素的影响,也有它的内部机制。Taylor,Crocker等人[8]的研究认为,刻板观念存在的原因之一是它简化了人们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使得对他人的判断变得容易。在当代社会认知领域中,一种流行的观点是把人看作认知经济者。如Taylor[8]认为,人是一个认知经济者, 在一般情况下,人总是尽可能少地利用资源,而刻板观念正能满足这一要求。社会心理学家经常把刻板观念当作节约能量的装置,认为它简化了信息加工。如Anderson,Murry等人[9]认为现实世界太复杂了, 任何人要想正确地表征它都是不可能的,而刻板观念则能简化知觉和判断,从而节约了资源。Taylor,Crocker的研究认为,刻板观念一经形成,便以一种认知表征或图式结构的形式存在,这些认知表征或图式结构把描述性的特征与一个群体联系在一起。Spence[10]的性别图式理论认为,性别典型化、有性别图式的男性或女性形成了一种很强的性别认同感,这一认同导致他们获得并表现出与社会期望相一致的不同特质、态度和行为。当他们对自己或外界信息进行加工时,性别是作为一种组织原则而起作用的。

2性别角色刻板观念对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许多研究表明,性别图式一经形成后便对人的心理和行为发生普遍的影响,它的作用范围相当广泛。

2.1对知觉的影响

刻板观念对评价个体的影响近年来已受到广泛注意。总的来看,主要有两种观点。刻板观念和期望效应的研究者强调当一个人知觉社会某一群体中的成员时刻板观念对知觉者的作用。相反,社会判断领域的研究者则认为个体信息比刻板观念更重要。已有研究表明,即使关于目标人的信息是可获得的,人们仍倾向于以刻板观念为依据来进行判断。如,在Biernat,Manis[11]的研究中,主试给被试们同一本书,告知其中一半的被试,书的作者是男性,告知另一半的被试,书的作者为女性,然后让他们对书的内容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当书是与裁剪、美容等有关的内容时,女性作者的书得到了更好的评价,而当书的内容与游泳、钓鱼、航空等有关时,男性作者的书得到了更好的评价。这表明,被试们对书的评价是随着书的内容和作者的性别的不同而变化的。

2.2对玩具、课程和职业的选择

许多研究表明,性别角色刻板观念对儿童选择玩具是有影响的。一般说来,男孩多选择枪、飞机、积木等玩具,女孩多选择布娃娃、彩色气球等之类的玩具。而且选择了与性别角色不相符的玩具的幼儿会更不受欢迎,受到更多的排斥。同时,性别角色刻板观念会影响职业选择。例如:男性多选择飞行员、科学家、画家等职业,女性多选择歌唱家、舞蹈家、教师、护士等职业。

2.3对归因的影响

Heiman[12]的研究表明,与以刻板观念为基础的预期相一致的行为更可能被归因于内部的稳定原因。人们对刻板观念的归因效果的研究集中于对行为结果的归因上,也集中于内—外、稳定—不稳定的维度上。有研究表明,与基于刻板观念的预期不一致的行为多被归因于外部原因〔如任务特征、运气)成内部的不稳定因素(如努力),而与基于刻板观念的预期相一致的行为则多被归因于内部的稳定因素(如能力),例如,女性的成功更可能被归因于好运气、任务简单或更多的努力,而男性的失败更常被归因干外部原因或内部的不稳定因素。

2.4对健康的影响

性别角色刻板观念对男性与女性的身心健康也是有影响的。当个体的行为与性别角色刻板观念不相符时,性别角色的社会期望便会形成压力,从而影响人的身心健康。Thornoton,Bill[13]的研究表明,在西方,有男性化倾向的女性比典型化的女性表现出更多的压抑与焦虑,对女性而言,职业往往被看作是附加的角色,结了婚且有孩子的职业妇女比其它妇女更容易具有潜在的具有危害性的角色冲突与角色压力。对男性而言,性别角色刻板观念一经形成,对他们的健康影响更大。男性比女性更不愿意谈论自己的情感,而且更不愿意寻求心理治疗,这就必然对男性的身心健康产生较女性为多的危害。由于传统观念认为在家庭中男性应比女性强,因而与职业妇女结婚的男性比与非职业妇女结婚的男性更可能出现心理上的不健康。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与受过高等教育的职业妇女结婚的男性比其他男性更易得心脏病。在Crosby[14]的研究中,主试发现,对同一件工作,当多数女性觉得满意时,多数男性会抱怨这一工作不符合自己的期望,经历更多的挫折感。这是由于女性对工作的期望往往比男性低,因而较少经历失望感,身心也更健康。

2.5对家庭的影响

家庭对儿童性别角色刻板观念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已形成的性别角色刻板观念又会对家庭发生影响。首先,性别角色刻板观念会影响家务的分工。如传统的男性可能较少分担家务,较少照料孩子,而具有更多的非传统性别角色观念的男性则可能比传统的男性做更多的家务。其次,性别角色刻板观念也影响男性和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如传统观念强的男性很可能是一家之主,而非传统观念的男性则很可能对妻子平等相待,家庭充满民主气氛。同时,父母的性别角色刻板观念又对子女的性别角色的形成产生重大的影响。

2.6影响人的行为和动机

由于人们总是按照性别角色刻板观念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和作用于他人的,因而它会对人的行为发生广泛的影响。例如,一个男性如果认为男性应该稳重的话,他就会用这一观点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和评价他人的行为,而对他人的评价又会影响他人的行为。性别角色刻板观念对人的动机的影响也是明显的。Kirkealdy,Bruce[15]的研究表明,当男性从事与自己的性别角色观念相一致的工作时,他们更可能表现出高的成就动机和更强的竞争性。有研究表明,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当他们从事与自己的性别角色观念相符的活动时会表现出更强的成功欲望。

2.7影响记忆内容

许多研究表明,性别角色刻板观念会影响人的记忆内容。Macrae,Hewstone,Griffiths[16]的研究认为,当信息的加工量不大时, 人们记住的更多的是与刻板观念不相符的内容;当信息的加工量加大时,记忆的更多的是与刻板观念相符的内容。图式理论则认为,与刻板观念相一致的行为更易被记往。他们的理由是,与期望相一致的信息比与期望不一致的信息更优先地在记忆中编码,因为它们更易被同化或整合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中。

3研究性别角色刻板观念的意义

认知心理学的观点认为,刻板观念简化加工是通过一种心理结构(图式)而完成的,在这一结构中,知觉者可以很容易地存储和组织信息,通过运用刻板观念,知觉者可以有效地简化社会事件和保留有限的加工资源。因此,从这一点来看,这一能力具有很强的进化意义,因为尽可能节约资源使知觉者可以把他们的能量指向于更紧迫的情况。因而从认知经济的角度看,它是具有积极作用的。这样,我们便可以利用性别角色刻板观念来简化我们要加工的信息。同时,刻板观念是对人或事概括化的理解,而属于同一性别团体的人或多或少总会具所属团体的特征,因此,它也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刻板观念的消极作用,免受其蒙蔽。由于它是过份概括化简单化的信念,因而不一定适用于每一个个体。这样,如果我们用刻板观念这一固定不变的模式来看待和处理一些事情往往会产生一些问题。例如,如果一个人用传统的女性标准来衡量女性,那么他往往会认为女强人不温柔、不贤淑。然而事实却并非都是如此。再如,有的人认为男孩比女孩聪明,有出息,因而产生重男轻女的思想,这也是错误的。这些问题都是由于片面夸大男女两个群体间的差异而忽视了男性之间或女性之间也有很大的差异而造成的。同一群体中的个体既有共同性也有差异性,我们不能只看到共同性而忽视其差异性。因此我们在对男性与女性进行评价、对他人或自己的成败进行归因以及如何看待自己的工作时都不能仅凭自己的性别角色刻板观念来行事。

〔1〕衷心感谢黄希庭教授对本文的精心指导,谨此致谢。

标签:;  ;  ;  

性别角色定型研究(一)_性别角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