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进高原脑梗死与高原脑水肿的临床特征对比分析论文_索南多杰

急进高原脑梗死与高原脑水肿的临床特征对比分析论文_索南多杰

(青海省玉树州人民医院 青海玉树 815000)

【摘要】目的:研究急进高原脑梗死与高原脑水肿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12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64例为高原脑水肿,将其作为对照组,64例为急进高原脑梗死,将其作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临床症状及检测结果,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观察组发病时间及各项高原不良反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原低压、缺氧环境是导致急进高原脑梗死的高危因素,加强相关预防可有效降低其发病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紧急高原脑梗死;高原病;脑水肿

【中图分类号】R741.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8-0122-01

脑梗死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属于高发性脑血管疾病,脑梗死属于最为常见的脑卒中类型之一,其发病率较高,病症机理十分复杂,病情进展迅速,多发于中老年患者,致死率及致死率极高。随着社会发展,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发生极大改善,导致其发病率正呈现出持续性上升的趋势,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安全。临床研究发现,影响脑梗死病发的主要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高原地区的脑梗死发病概率显著提升,容易出现神经功能缺陷,头痛、呕吐等症状,为进一步明确其病症机理,本次研究选择急进高原脑梗死与高原型脑水肿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1]。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12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64例为高原脑水肿,将其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32例,女性32例,年龄45~70岁,平均年龄(53.0±3.5)岁,其中32例存在高血压病史,32例存在糖尿病史;64例为急进高原脑梗死,将其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33例,女性31例,年龄46~71岁,平均年龄(54.5±4.0)岁,其中34例存在高血压病史,30例存在糖尿病史;所有患者均已通过相关检测,符合高原型脑水肿及高原脑梗死诊断标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临床症状及检测结果,排除其他传染性疾病,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其在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临床症状及检测结果,统计患者在高原环境下的发病时间及相关临床指标,包括CT、RMI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累检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发病时间、不良反应摆阔意识障碍、呕吐、咳嗽、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及合并高原性水肿等指标,辅助检测结果包括MRI、血红蛋白及血小板计数等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描述采用%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2 两组患者发病时间对比

对照组患者进入高原后,平均发病时间为(3.66±1.05)d,观察组为(2.32±0.36)d,组间计算t值为5.324,P值为0.01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

对照组中出现意识障碍2例,头痛4例,呕吐2例,咳嗽3例,神经系统定位体征阳性3例,合并高原性水肿5例,不良反应率为17.7%,观察组中出现意识障碍12例、头痛8例、咳嗽6例,神经系统定位体征阳性3例,合并高原性水肿15例,不良反应率为68.7%;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17.525,P值为0.001,。

2.3 辅助检测结果对比

观察组MRI检测阳性率为100.0%,对照组中28.0%,血红蛋白检测结果为(139.12±17.21)g/L,血小板计数为(183.64±54.25)×109/L;对照组分别为28.0%、(148.64±18.54)g/L、(192.54±55.69)×109/L;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计算t值为12.364,P值为0.00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高原脑水肿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属于高原病分型中的急性重症之一,该症病症机理较为复杂,致病原因较多,容易诱导多种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健康,因此,进一步探究其病症机理,为临床检测提供更多的参考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急性高原病是进入高原地区,人体短期内暴露于低氧环境后产生的各种病理性反应,是高原地区独有的常见病;常见症状包括头痛、失眠、食欲减退、疲倦、呼吸困难等[2]。急性高原病的发病率与上山速度、海拔高度、居住时间及体质等有关,平原人快速进入海拔3000m以上高原时,有较高概率出现急性高原病。高原脑水肿多由急性缺氧所致,造成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特点为发病急,临床表现以严重头痛,呕吐,共济失调,进行性意识障碍为特征,病理改变主要有脑组织缺血或缺氧性损伤,脑循环障碍,因而发生脑水肿,颅内压增高。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平均发病时间与高原不良反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证明高原环境是导致高原脑梗死的发病危险因素,患有急进高原脑梗死疾病的患者在进入海拔较高地区需更加谨慎低压、缺氧等危险因素,具有十分积极的临床研究价值[3]。

综上所述,高原低压、缺氧环境是导致急进高原脑梗死的高危因素,加强相关预防可有效降低其发病率,值得进一步推广研究。

【参考文献】

[1]曹富丽.急性高原反应预防用药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6,11(5):65-32

[2]饶福涛.急进高原体能变化与急性高原反应关系初探[J].医药前沿,2017,7(9):526-54

[3]郭俊,刘坤,裴晶.高原脑水肿合并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西南国防医药,2016,18(2):263-264.

论文作者:索南多杰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0

标签:;  ;  ;  ;  ;  ;  ;  ;  

急进高原脑梗死与高原脑水肿的临床特征对比分析论文_索南多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