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初探_农民论文

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初探_农民论文

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探析论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论文,农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074(2006)02-0033-05

自《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颁布以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问题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许多专家和学者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其中以对城市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研究较多,对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研究则显得相对薄弱。在我国,农村未成年人在未成年人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农村未成年人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加强和改进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证。因此,本文试图就该问题作一粗浅的探讨,以抛砖引玉,就教于方家。

一、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从总体上来看,自十六大以来,由于党和国家对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高度重视,各地区、各部门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我国农村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热爱祖国、积极向上、团结友爱、文明礼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忠厚诚实等是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主流。但与此同时,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还存在着种种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首先,改革开放以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和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同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在农业中的广泛应用,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力,增加了农民的收益,而且使大量农业劳动力从繁忙、沉重的农业劳动中解放出来,农民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但是,这些闲暇时间在一些地区并没有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单调的生活方式,贫乏的精神文化生活,使一些人把目光转移到了打牌、打麻将等上面,并进一步演化为赌钱,摸“六合彩”等赌博性质的活动,甚至走上了盗窃、抢劫等违法犯罪的道路。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破坏了家庭的稳定,而且妨碍了社会治安,污染了社会风气。另外,由于农村科学教育水平相对落后,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较低,一些不法分子打着科学的旗号招摇撞骗,谋财害命,蛊惑人心,宣扬封建迷信思想,散布邪教,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秩序,败坏了社会道德风尚,动摇了人们的理想信念。造成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有些地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涣散,甚至丧失了战斗力。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当前农村基层组织中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有些党组织处于软弱涣散以至瘫痪半瘫痪状态,不能发挥核心领导作用;有些地方对农民索取多、服务少,干群关系紧张;有些农村基层组织和干部的素质,同担负的改革和建设的任务不相适应。”[1] (P598-599)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直接组织者和领导者,如果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农村的思想政治工作就会被削弱。

其次,目前,我国还有相当一部分地区处于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时期,特别是中西部的农村地区仍然是相当封闭的,处于靠天吃饭、自给自足的自然生存状态。仍然靠手工工具搞饭吃。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农产品价格的低廉,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农业负担的沉重,农民的一年劳动所得寥寥无几,经济收入增长缓慢,物质生活水平较低,种田积极性受到一定的挫伤,大量剩余劳动力得不到妥善的安置。有资料调查表明:“传统美德在村里保留的多少,一般来说与农村的发展水平的高低成正比关系,即:越是欠发达的村子,传统美德保留得越少;越是发达的村子,传统优秀道德文化保留得越多……经济水平处于同一层次的发达村,由于发展道路的不同,形成了不同发展模式,各自保留的传统道德文化在内容、层次、质量、程度等方面,也各有不同”[2] (P110)。这表明,经济建设与思想道德建设有一定的联系。另一方面,一般来讲,经济条件较差的村子,农民的家庭经济条件也相对比较窘迫,这对未成年人来说,由于必要的生理成长需要都难以满足,良好的教育更无从谈起。而且,经济上的贫困所产生的社会地位的低下,常常会使未成年人产生自卑感。因此,搞好农村的经济建设可以为未成年人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和家庭环境。

再次,由于几千年来我国农村长期处于自然经济阶段,农民被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上,形成了以血缘和地缘为纽带的各种关系,家族、宗亲观念浓厚,缺乏民主、法制的传统,人情、亲情、关系等非理性因素盛行,再加上社会公共生活的匮乏,致使私德较重,社会公德水平较低,这与我国现代化的要求是很难适应的。另外,近年来,我国农村虽然发生了较大变化,但传统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风俗习惯、道德观念等并没有完全退出社会生活,一些封建陋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与腐朽落后的道德观念仍然存在并发挥着作用。“新中国成立后,乡村的移风易俗运动轰轰烈烈几十年,其成效却并不理想。许多陈旧落后的风习尽管在政治运动和行政命令的重压下一度几乎销声匿迹,可政治运动和行政干预一旦退场,它又死灰复燃。这证明公共伦理在中层的建构并非轻而易举。至于公共伦理的深层建构,由于它实质上是主体伦理意识的重构,是主体的心理革命和人格的再造,它不能通过行政强制和暴风雨式的革命等方式来实现,而只能通过春风化雨式的感化与教化以及主体的千万次生活体验和不断地自我修养来达成,因而,其难度最大是可想而知的。此外,乡村人在整体上所具有的质朴少文、理性开发不足的弱点,又加剧了它的难度。可以说,实现现代公共伦理在乡村人的主体意识层面的建构,是乡村公共伦理建设最大的结构性难题。”[3]

复次,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原有的社会道德体系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的需要,而新的道德体系又尚未完全建立,社会道德生活领域难免会出现真空和疏漏,造成人们思想道德观念的困惑,使人们无所适从,同时也为一些素质不高的人提供了可乘之机。另外,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积极的思想观念,如自由、民主、平等、独立、效率、竞争、进取等逐渐为广大农民所接受。另一方面,市场经济以自我为中心的逐利原则和利润最大化原则,再加上转型期缺乏有效的制度规约,容易滋生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

最后,从农村大众传媒来看,首先,随着农村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一些新的信息和新的交往工具开始逐渐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一些家庭配置了个人电脑,一些地方开起了网吧,吸引了一些人特别是未成年人。但是有资料调查表明,尽管网吧专项整治工作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但非法网吧又出现了新动向,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从城区向郊区、向城乡结合部转移,向农村乡镇甚至自然村庄转移。农村网吧多是由几间简易房,或租赁几间偏街陋巷的房屋,购回几台电脑,便开张营业。其卫生状况、安全状况差,经营者的安全意识淡漠。而且这些网吧多是以游戏、娱乐、上网聊天、传播不良信息等为主的“黑网吧”。尽管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一再呼吁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一些网吧也贴着“禁止未成年人入内”的字样,但由于商业利益的驱使和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农村网吧内依然活跃着未成年人的身影。网吧老板为赚取钱财,对于未成年人浏览黄色、暴力等非法网站,大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严重影响了未成年人身心的健康发展,耽误了学生的学业。其次,一些不法出版商也瞄准了农村未成年人,他们将一些迷信、淫秽、庸俗、格调低下、内容不健康的出版物通过各种方式,如出租、低价抛售、变成袖珍式等手段“塞进”未成年人的书包,污染了他们纯洁的心灵,影响了其健康成长。同时,广播、电视、报刊等为未成年人开辟的频道、栏目较少,一些电视剧多是面向成年人的,一些动画片和大片也多是从国外引进的,而缺少一些我国自己拍摄的适合未成年人的动画片和影视节目。

社会环境为一个人的成长提供了一系列的基础性条件,是一个人成长为合格的公民,实现道德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农村社会环境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将会对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产生不利的影响,并由此导致一系列的严重后果。

二、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相对薄弱导致的后果

首先,影响其人格的现代化。人格反映的是人的社会特质,是由人所处的特定历史阶段的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的,并随着其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为新型人格的成长提供了现实基础,努力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这是我国现阶段人格建设的目标,同时也反映了人格发展的趋势。但是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农村的发展相对落后,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低,市场化程度不高,科技教育文化落后,农民生活水平比较低,等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影响着未成年人人格的现代化。

其次,制约全国的公民道德建设。从人口数量上讲,目前在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3.67亿,未成年人占我国人口总数的近四分之一,其中,农村未成年人占相当大的比重;从地域上讲,这部分未成年人分布在全国广大地区,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我国全体公民道德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是衡量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如果在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这一重要环节上出现了弱化和缺失,将会制约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广度和深度。因此,必须对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予以足够的重视。

再次,影响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进程。《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实行农科教结合,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注重人才培养,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必然要求农业科技有一个大的发展,进行一次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我国是农业大国,要把农业科技作为整个科技工作的一个重点,努力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近年来,由于党对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高度重视,农村的思想道德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农村未成年人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如果他们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平不高,就难以担当起农业现代化的重任,而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农业的薄弱,势必又会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进程。这是因为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为农村经济注入了活力,农户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地位得到了确立,农民要想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生存和发展,不仅要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有较高的道德素质,因为,从一定程度上讲,市场经济也是道德经济。另外,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不仅对农业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诚实守信、公平交易等商业道德和尽心尽责、热情服务等职业道德,以及自主、竞争、开拓创新等新的价值观念。农村未成年人虽然尚不是现实的生产力,而且他们将来也不一定仍然生活在农村,但是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他们中的大多数都要从事一定的职业,其中一部分人仍然要从事农业生产,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其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和从业者的奠基工程,如果这一环节相对薄弱,将会削弱农村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进程。

最后,不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是人类社会生活各要素融洽互动与协调发展的社会。它既包括社会不同领域之间、不同地域之间,也包括不同的社会群体之间等社会生活各方面、各要素之间的融洽互动与协调发展。就我国来说,则包括经济、政治、文化三大领域之间、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未成年人与成年人之间等社会生活各方面、各要素之间的融洽互动与协调发展。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了精辟论述,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其中诚信友爱属于社会道德生活领域中公民应遵循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这说明公民道德建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公民道德建设不仅可以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思想基础、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而且可以化解社会矛盾,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促进社会的繁荣与稳定,增强人们对国家和社会的价值认同,形成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这一环节薄弱,不仅会影响到未成年人能否成长为合格的公民,得到全面、协调、自由的发展,而且影响到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农村未成年人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如果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低下,就会使社会主义事业缺乏合格的接班人,就无法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三大领域之间就难以实现融洽互动与协调发展,并进而影响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三、探索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途径

社会作为对未成年人进行道德教育的大课堂,多着眼于一些方向性、政策性的宏观把握,缺乏细致入微的指导和针对性,而且由于社会道德评价机制和监督机制的作用主要靠公民的自律来实现,而未成年人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的时期,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自律精神;同时未成年人好奇心强、对新事物接受得快,但缺乏鉴别力和理性思维的习惯,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因此,加强农村社会环境的建设,探索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途径,为未成年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是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

首先,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是造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现状的根源。中国农村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以农耕为主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居于主导地位,在政治上,形成了家国一体的社会组织结构和宗法等级制度,与此相应,在伦理道德上,则形成了以“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为核心的伦理道德体系,它强化了封建等级制度的合理性和正当性,滋生出官本位观念、特权思想和等级观念,难以培育出个体的集体主义精神和民主意识,同时,对整体利益的强调,抹煞了个体的权利和正当利益的合理性,扼杀了其个性的发展,难以培育出自由、平等、独立的人格,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数千年自给自足的农业文明传统,加之改革开发以来我国农村实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传统一家一户式的小农生产方式在相当大程度上得以延续,这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农村中表现尤为明显,在那里,小农生产方式甚至仍占据了支配地位”[4] (P342),“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传统封闭的农村社会状态,只能带来传统依附式的社会关系和思想观念,这使得广大农民在个体形态上无法实现真正的独立,传统依附人格仍然构成我国相当一部分农民个体人格的主流形态,这虽然与我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不相适应,但却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痛苦现实。”[4] (P342-343)农村未成年人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其影响,因此,要使他们成长为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公民,具有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道德素质,改变农村几千年来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是根本的出路。

其次,由于社会资源的分配不公,城乡二元的社会结构,造成了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在起点上的不平等,没有很好地体现出社会正义,导致农村失去了许多发展的机会,在某些方面显得相对落后。“在60、70年代的中国社会制度中,中国社会呈典型的工农、城乡二元结构……社会成员具有很强的身份属性。比如考察一个人,首先是它的阶级身份,也称‘家庭成份’。其次是户籍身份。户籍身份除了表明一个人的户口所在地之外,同时区分了城镇居民和农民。农民不能像城镇居民那样享受就业和一系列社会保障权利。第三是所有制身份……由于这种差别是预设的,其合理性当然值得怀疑。”[5] (P29)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原有的身份体系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松动,城乡之间的差别逐渐缩小,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和改革的复杂性,这种身份体系并没有完全消失,城乡二元的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由此造成了农民和城镇居民在对社会资源占有和使用上的不平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建设。如农民工向城镇的流动,造成一部分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缺位;农村和城市之间在升学就业方面的差异,使许多家长、学校和教师在对未成年人的教育中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忽视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农村就业和一系列社会保障权利的缺乏,使得“多子多福”、“养儿防老”的观念难以根除,一些家长为了维持家庭生活,减轻家庭负担,不得不让农村未成年人很小就辍学务农或务工,以分担家庭负担,使未成年人失去了接受学校教育的机会,造成学校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缺位……因此,消除城乡二元的社会结构模式,实现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加大对农村发展的投入力度,是加强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社会结构性因素。

再次,家庭的经济状况对未成年人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讲,经济状况窘迫的家庭,父母的文化素质都较低,而且迫于生计,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的时间和精力也颇为有限;对未成年人来说,则由于必要的生理成长需要都难以满足,良好的教育更无从谈起。而且,经济上的贫困所产生的社会地位的低下,常常会使未成年人产生自卑感。因此,要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尽快改变城乡二元的社会结构模式,努力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切实保障农民的各项权利。各级政府要真正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加大扶贫攻坚的力度,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依靠科技进步,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推进农村小康建设。要千方百计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增产增收,减免农民的负担,切实保障农民的经济利益,提高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这样才能减少农民的后顾之忧,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有时间、有精力、有能力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复次,成年人要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自己首先应当具有一定的素质。为此,要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使之经常化、制度化,为农村培养一批致富能手和文化骨干,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要发挥战斗堡垒的作用,成为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要真正将精神文明建设落到实处,为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精神支持和智力资源,既要帮助农民在经济上脱贫致富,又要帮助农民在精神上脱贫致富,既要抓好物质文明建设,又要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农村党员干部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工作能力,密切联系群众,带头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既要成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又要成为先进文化的代表,更要成为广大农民利益的代表。

第五,要大力发展农村的教育事业,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要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办学,增加农村教育投资。要逐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重视农村师资力量的培养,提倡支边、支教活动。同时要采取多种方式扫除农村青壮年文盲,逐步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使他们成为未成年人的合格导师。要搞好农村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和恶势力,为农民的生活和生产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要禁止“黄赌毒”,搞好禁毒人民战争,破除封建迷信,移风易俗,使农民群众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社会风气的影响,自觉、有效地抵制各种不良社会风气,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六,未成年人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阶段,对精神文化食粮有着旺盛的需求。加强和改进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必须生产更多的优质精神产品,以满足未成年人的需要。对此,要采取多种方式,丰富农村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各类大众传媒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努力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高质量的精神食粮,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电台、电视台要为未成年人开设一些专题节目,增加国产动画片的数量,积极制作和播放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公益广告,图书、报刊、电子、音像出版物的制作者和经营者要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为未成年人提供一批融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教育性于一体的优秀作品,使他们在休闲娱乐中增长知识,开阔眼界,陶冶性情,愉悦身心。要加大网吧整顿的力度,规范网吧经营秩序,创建优良的网络环境,倡导文明的网络行为,提高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成效。

第七,在我国农村,广大农民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了勤劳勇敢、艰苦朴素、勤俭节约、诚实厚道、吃苦耐劳、邻里团结、互帮互助、和谐仁爱等传统美德,对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传统美德代代相传,对农村未成年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要充分挖掘我国农村的传统美德资源,对未成年人进行传统美德教育。但是,也应看到,几千年来受自给自足自然经济以及小农生产方式的影响,广大农民形成的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因循守旧、墨守陈规等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这些思想与现代社会的发展是不相适应的,未成年人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应当确立拼搏进取、开拓创新、敢于竞争等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因此,对传统道德中一些不合时宜的东西应进行批判地改造,以弘扬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塑造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

标签:;  ;  ;  ;  ;  ;  

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初探_农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