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语句法结构对中国学生英语句子理解的影响[1]_英语论文

母语句法结构对中国学生英语语句理解的影响[1],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句法论文,母语论文,英语论文,中国学生论文,语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受到汉语的影响,尽管这种影响随着学生英语提高而渐趋减小,但当学生的英语达到相当高水平时仍可较明显地观察到。通过实验证明:中国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仍受到汉语一定程度的影响,而且在词序方面尤为明显。这种影响的存在表明在中国的英语教学和学习中应给予母语因素以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迁移 干扰 目的语 理解

1 引言

外语学习者在整个外语学习过程中,都受到母语体系的影响,包括对外语学习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汉语和英语不属于同一语系,在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中,汉语会产生什么影响,这种影响随着学习期限的增长会有些什么改变?本文通过实验分析,探究二年级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语句理解中所受母语句法结构的影响,试图揭示这些问题。

“迁移”(transfer)是和“干扰”(interference)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前者指已有知识和习惯对新知识获得和新习惯形成的促进作用,后者指已有知识或习惯对新知识获得和新习惯形成的抑制作用。“迁移”在第二语言和外语学习过程中是否存在,这是语言学和心理学领域众多研究者长期以来一直共同关心的问题。Ringbom[1]认为,“迁移被定义为基于第一语言的成分及步骤对理解和产生第二语言内容所产生的影响。”Harrington[2]则指出,“有确凿的证据表明语言迁移在第二语言获得的过程和结果中起着很大的作用”。Faerch[3]在专题论述迁移时提出,“作为一种接受过程,迁移意为学习者在其第一语言的基础上解释所接触的第二语言的话语。”对比假设理论认为,第一语言的获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较早获得的语言的结构,第二语言中和第一语言中的相对应的结构,由于迁移的结果,很容易被同化吸收,而和第一语言相悖的结构则由于负迁移的结果,较难同化,容易造成错误。对比假设理论首先由Lado[4]提出,后来得到发展,在外语教学中有相当长一段时间占据着重要地位。后来的研究者对这一理论的结构主义实质提出了质疑,但大多都认为各种形式迁移的存在是十分明显且不可置疑的事实。根据研究者们的观点,迁移具有不同层次,诸如产生、接受等,具体表现在写作和会话、听力和阅读理解中。迁移也包括不同方面,如语音、词汇、句法等。迁移可分为显性迁移和隐性迁移。Klein[5]认为,学习者在理解或产生第二语言的话语时,依赖所有能起作用的知识,“这种知识的其中一个成分就是他对第一语言的了解,这一知识的运用就导致了所谓的‘迁移’。”就迁移这一术语的使用,研究者们也提出不同的意见。1981年在美国密执安州召开的语言迁移讨论会曾被誉为迁移研究新时代开始的标志。在此会议上一些学者主张更新“迁新”这一术语,废弃“正迁移”、“负迁移”和“中性迁移”的界限划分,并主张将“迁移”定义为一种过程。为了包括语言间相互的影响及第一语言在各不同水平上对第二语言的影响,Smith[6]更为明确地主张用“跨语言的影响”这一术语取代“迁移”。

研究者们注意较多的是在语言产生方面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或外语的影响,对语言接受方面(诸如阅读理解、听力等)的影响研究不多。国外的研究多限于相近语言之间的对比,汉英之间的对比也较少。本文拟以英语专业学生对一些单句理解的情况为根据,分析母语句法结构对中国学生理解英语句子的影响,以窥知母语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中国学生的外语学习过程不同于第二语言的自然获得过程,主要依靠教学手段学得目的语的知识。因此我们假设,中国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都存在着母语即汉语的影响:在语言接受方面,符合汉语习惯时,学生的理解所费时间就短;不符合汉语习惯时,理解所费时间就长。

2实验方法

2.1 被试

从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40名作为被试。该年级学生基础英语的学习已奠定基础,基本掌握了英语中大量的语法知识,对英语单句的理解没有较大困难。

2.2 材料

抽取两类英语句子共12对,一类句子12个,其句法符合英语习惯;二类句子12个,其句法既符合英语习惯又符合汉语习惯,句子间两两对应。如:

3."Won't you sing a song for us?"the man asked me gently.(一类句)

4."Yon won't tell us the truth?"the man asked the boy hurriedly.(二类句)

5.I admit that John is the cleverest student in our class.(一类句)

6.I guess that the Yellow River is China's largest river.(二类句)

11.A mountain is not valuable because it is high,but because it has various kinds of trees.(一类句)

12.I recommend her not because she is beauiful,but because she has a talent for music.(二类句)

15.They do not go shopping when it rains.(一类句)

16.When it is cold,ws seldom go picnicking.(二类句)

各对句子难度相当,长度相近,主句与主句相对应,从句与从句相对应。3和4之间的差别在于句3用倒装语序构成疑问句,句4用陈述句语序构成疑问句;句5中,in our class作为后位定语修饰student,句6中China's作为前位定语修饰river,两句的区别在于定语的位置;句11的否定副词not在逻辑上用以否定从句,但在结构上放在主句中,句12的否定副词放在被否定的从句前;句15的状语从句放在主句后,而句16的状语从句放在主句前。其它各对句子间的差异分属否定位置、疑问语序、定语位置、句子的词序、连词的选用或连接词的逻辑位置等方面。鉴于词序在汉语获得和汉英比较中的重要作用,词序的对比体现在材料的大部分句子中,见表1。另外加入20句含明显语法错误的句子作为干扰句。所有句子经英国专家审定,除干扰句外,均为可接受的英语句子。44个句子随机排列呈现。

2.3 实验步骤

每一句子在屏幕上出现后,计时器启动,要求被试判断该句子符合语法的程度。符合语法的程度用从1到6的等级量尺表示;若判为符合语法时,被试应揿数字键6;若不符合时,揿数字键1;若摸棱两可时,可选数字键中的2、3、4或5。每次揿键后,计时器停止计时,记录机制将该句的反应时及回答结果写入该句的数据记录中,时间的计量精确到千分之一秒。揿数字键的同时,开始呈现下一句子。整个实验作为学生必修课程的一部分,以便保证学生的积极性,并尽可能消除随机误差。

2.4 数据处理方法

各对句子分别进行配对t检验,然后将两类句子的反应时间分别累加,进行两类句子总时间的配对t检验。两类句子的语法程度的答案,若为1、2或3时算错,4、5或6时算对,对两类句子全对率的差别进行检验。如上步骤均用spss统计软件完成。

3 结果分析

被试对不同句子的反应时及配对句检验的结果见表1。

表1 各对句子(配对)t检验结果

注:*P<0.05;**P<0.01;***P<0.001。

表2 对两类句子判断的正确率%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两类句子的反应时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成对句子之间的差异程度各不相等,表明各种语法点对学生外语学习所产生的影响程度不同。如上结果中,一类句子的反应时均大于二类句子的反应时,即符合英语习惯的句子的反应时均大于符合汉语习惯的句子的反应时。可见,符合中国学生母语习惯的句子较易为学生所理解。尽管两类句子的正误程度无显著差别(见表2),但反应时的差别却如此显著,说明母语在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中至二年级水平仍存在着较强的影响,学生潜意识地诉诸于母语的知识去理解英语句子。

4 讨论

语言环境是外语学习的重要因素。在外语学习环境中,目的语不是社会用于交流的主要语言工具,不具备由一个或数个社团所使用的条件。外语学习者大多是成人,母语的体系已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在大脑中建立起来,而且渐趋完善。这一体系必定会和新学习的外语产生交互作用。外语学习是一种新知识的学习过程,学习者大多通过课堂活动学习外语,通过数学手段学得该语言的知识,所获得的语法知识不可能象母语那样完整和自然。在学习者对目的语的掌握不完备、不能运用目的语知识有效地进行语言活动时,第一语言的知识就被用来填补这一空白。学习过程中的自然获得成分越少,诉诸翻译的成分越高,第一语言的影响就越强。Krashen[7]认为,第一语言的影响可以看作是(目的语)获得程度低的一种标志。

本实验中,被试对所有一类句子的理解没有明显的困难,一类句的语法现象没有超出被试的知识范围。可见,被试并不是在迷茫不知所措时诉诸母语的知识,而是在潜意识中利用了母语的有关知识去处理目的语,因此不能看作是用母语知识简单地去填补空白,这和初学外语的学习者所受的母语的影响有很大的差别。本实验的被试所受母语的这种程度的影响,可以看作是较高层次的,是处于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的过渡。学习者的能力越接近程序性知识的提取和运用阶段,母语的影响就会越小,目的语的学习和运用就越趋近完善。Ringbom[1]认为,目的语与学习者的母语联系越密切,学习者越容易理解目的语的文章。汉语和英语虽不属于同一语系,很多方面却存在着相似的结构。本实验材料中的二类句子的结构存在于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中,两种语言在这些句子中的联系比较密切,被试就有了快速处理句子的条件。

从以上的结果可以看出,有些成对句子之间的反应时差别很小,如句7和句8。这说明被试对两个句子的理解能力十分相近。汉语知识在这对句子的处理过程中没有明显的作用。这可能是由于被试对这种结构的句子的理解程度比较高所致。

究竟学习者如何处理英语句子才使得对符合汉语习惯的英语句子的处理节约时间?我们不妨作一些设想,由于外语学习期间学习者的母语体系和认知能力已同时发展到渐趋完善的程度,大脑中的体系已经建立起来,以后的发展不是将原有体系搁置一边,另建一个体系,逐渐积累材料直至这一新体系建成,而是不断吸收外界新材料,加入到原有体系中去。遇到符合汉语习惯的句子时,学习者提取原有体系的有关知识及模式,对接受的材料进行加工,由于该句的逻辑结构与母语的结构并无冲突,加工不受阻碍,因此能够节约时间;相反,遇到不符合母语习惯的句子时,学习者所提取的原有体系的有关知识及模式,与所加工的材料不能一一对照,需要重新提取重新对应,延长了加工时间。有些句子的差异并不十分显著,一方面需进行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来探明原因;一方面我们可以设想,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尽管外语的学习不能达到母语的水平,但可以达到极高的自动化即内在化程度。这种自动化的程度与母语的水平有质的区别,但就加工的速度来说则可接近母语。当然,这些只是本实验的结果引发的思考,有待于以后的实验去证明。

5 小结

从所得的结果来看,我们的假设得到了支持。可以认为,中国英语专业二年级水平的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仍受到母语的相当程度的影响,母语的这种影响词序方面尤其明显。这对于我们改进基础英语阶段的教学,激发学生有效地运用母语的知识去学习目的语而尽量避免来自母语的消极影响有一些启发作用。

注释:

[1] 实验承蒙缪小春和桂诗春教授悉心指导,特致谢意。与此文有关的交流请与杜金榜(510400 广州师范学院外语系)联系。

标签:;  ;  ;  

母语句法结构对中国学生英语句子理解的影响[1]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