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工程造价跟踪审计运行模式研究论文_高瑜

建设项目工程造价跟踪审计运行模式研究论文_高瑜

威海市城市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工程管理分公司 山东威海 264200

摘要:对于建设项目来说,成本的节约是资源节约的一个有效表现。随着建设项目的数量不断增加,相关的审计工作也进入了自我调整期。基于传统审计模式对工程造价的监督性不强,风险控制能力弱的现象,跟踪审计模式应运而生,得到了较大的生存空间。本文通过解析跟踪审计运行模式的有效运行策略,为工程造价的监督提供一种更好的参考。

关键词:建设项目;工程造价;跟踪审计

工程造价跟踪审计指的是在建设项目中,项目单位委托其它的公司对施工的整个过程进行监控。被委托公司必须具备跟踪审计和造价咨询的资质,主要负责前期准备阶段、现场施工阶段及竣工决算阶段的监控,总的来说就是与项目建设息息相关的都是应该监控的内容。除了监控之外,被委托公司享有对工程的建设情况和进度提出建议的权利,这样的权利享有是保障项目进展得到有效监督和资金成本得到有效节约的一种举措,对工程的质量保障来说也是十分有效的。工程造价跟踪审计在我国开展已有一定的基础,随着项目的变化和市场的需求,工程造价跟踪审计的方法和内容也相应的发生了改变。但是,实施的主体和内容形式是不会变的,前者依然是各单位、社会和国家,后者依然是内部、社会、国家三级审计体系,是不同层级审计的一个统一。

一、工程造价跟踪审计的运行模式

工程造价跟踪审计的模式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划分,一般来说,从审计的强度进行划分是比较常见的,根据这个划分依据可以分为不同的时期进行审计(分期审计)、流程审计(环节审计)和现场的审计(驻场审计)。这三类审计模式当中,不同时期的审计是采取时间格局的灵活调动来进行的,审计公司可以自主选择定期或者不定期前往施工现场进行审计检查。流程审计主要关注工程重点阶段的内容、流程和进度,它的针对性比较强,但是审计的范围不够全面。三种审计方式中,跟踪性最强的是现场审计模式,它要求审计机构在现场进行一个实时性的监控和造价审计,客观性也比较强,但是对人力的需求量比较大。

工程造价跟踪审计在具体的实施中要注意跟上工程项目建设的步伐,不要出现跟踪审计工作的滞后性。在跟踪审计中,要对项目进行有计划的跟踪审计,内容要涵盖项目的承包、设计、施工、决策等各个方面,在每一个项目阶段,要根据项目的内容选择不同的跟踪审计手段,切忌一个方法用到底。总体而言,工程造价跟踪审计要注意时效性,避免做事后诸葛亮,在工程造价跟踪审计运行模式中,还要注意把握实事求是的原则,严格遵照国家的法律法规来进行相关的审计,不能徇私舞弊、贪图个人利益。

二、工程造价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跟踪审计成本过高

跟踪审计和传统审计最大的区别在于审计的时间节点不一样。传统的审计方式,审计公司只用在工程结束之后开展审计工作,而跟踪审计贯穿整个工程的始末。工作时间的增多自然会意味着成本的增大,审计的内容和环节上也更复杂,从而在整个工程的成本中,这部分成本的占有率也在增大,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这些因素的变动直接影响的是工程造价中审计资源的分配情况,而分配情况又影响了跟踪审计的开展力度、强度和品质。

2、跟踪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够达标

跟踪审计工作涉及到工程的方方面面,因此参与这项工作的人员水平和素质也至关重要。对于参与跟踪审计工作的人员来说,具备该项工作的资质是一个硬性条件。除具备资质之外,还应该熟悉建筑工程的基本知识和相关经济学知识,以便更好地开展跟踪审计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更客观的对工程造价进行审计,避免因为工作人员自身素质的原因导致工作出现问题。在实际的工作开展中,受建筑工程项目数量增加的影响,跟踪审计工作的人员需求量也在逐步加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有的审计公司为了节约成本,在审计人员的聘请上没有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查,导致一些不符合资质的或者专业素质不达标的工作人员流入审计市场,影响了跟踪审计的质量。

3、跟踪审计工作存在一定风险

跟踪审计工作由于是人为操作鉴定的,因此风险也较大。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如果在自身意识上没有很好地认识到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对于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没有以严谨的态度对待,而是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将问题掩饰过去,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工作人员对待问题的态度和能否及时指出和纠正将会决定审计工作自身的风险性。除此之外,工程项目自身也存在着风险,因为它是需要一定的环境等外界客观条件的。

三、对工程造价跟踪审计运行模式的研究

1、对运行模式的选择要合理

跟踪审计工作的运行模式各有各的特点,具体来说需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最佳的选择和考量。对于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来说,前期的工作是最关键的,需要在这个投资决策的环节加强对投资和设计等各个方面的造价审计工作。一般来说,这个时候的模式选择以全过程的跟踪审计模式为宜。有时候,工程的建设会涉及到投资商的一些商业机密问题,这个时候就要灵活调整,采用阶段性的审计模式,但是这个模式也需要把握一个原则,阶段性是对开发商自我隐私的一个尊重,这个尊重并不代表是逃离审计的一个保护伞,即使是阶段性的审计,也需要尽量将跟踪审计尽早介入,从而保证整个审计的力度足够应付工程的建设需求,能够有效地控制好工程造价,提升经济的效益。

2、推行复审制度,确保审计结果的合理性

跟踪审计工作人为控制因素很大,从客观的人性角度出发,谁都不避免在工作中存在一定的疏忽,因此,推行审计的复审制度是很有必要的,这是确保审计结果合理的一种方式,既是对施工方的负责,也是对建筑受益人群的负责。复审制度在一定范围内能够降低项目工程造价设计的风险程度,在审计人员进行了一级审核之后,应该由项目的负责人进行复审,最后交由相关的技术人员进行终极审核,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降低工程造价的风险,确保经济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审计结果的客观、准确。

3、强化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打造一支业务精、素质强的审计人员队伍对工程造价跟踪审计工作结合的准确性、客观性、公正性是有很大影响的。业务素质不仅仅是具备专业的审计知识,还要具有比较强的市场观念,能掌握协调处理各方面关系的能力,掌握及时应对各种审计问题的能力。高素质业务人员的培养其实是一个潜力投资,值得尝试和推行。

4、选择合适的审计方法

建设项目工程造价跟踪审计之所以对审计人员有高要求,就是因为这个审计工作融合了土建工程、经济财务、法律、管理、技术等多方面的知识,并且需要有较强的实践前提。因此,审计方法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常用的审计方法有全面、重点、对比等多种审核方法,每种方法都有优势和劣势,需要审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有机搭配。

四、结语

跟踪审计模式改变了传统审计秋后算账的运行模式,对于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成本打造的低度性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虽然跟踪审计模式在运行中面临工作开展所需的成本过高、跟踪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够达标、跟踪审计工作存在一定风险等问题,但是它的可推广性依然还是比较强的。在实际的操作中,审计公司只要能够把握基本原则,有效率地开展跟踪审计工作,细心严谨地对待每一个工作环节,就可以有效地规避工程造价的风险,为项目的合理运行提供帮助,大力促进工程建设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凤珍,陈昉.建设项目工程造价跟踪审计运行模式研究[J].中华民居,2014(01):435-436

[2]靖海如.关于建设项目工程造价跟踪审计运行模式的研究思考[J].工程经济,2015(21):213-214

[3]肖建义.强化工程造价跟踪审计的思考:问题与对策[J].金融经济,2011(12):96-98

论文作者:高瑜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3

标签:;  ;  ;  ;  ;  ;  ;  ;  

建设项目工程造价跟踪审计运行模式研究论文_高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