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演课本剧:引领语文教学大胆创新、走向生活、走向实践论文_于慧卿

编演课本剧:引领语文教学大胆创新、走向生活、走向实践论文_于慧卿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沙子口小学 266102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往工具、思维工具和传递信息的工具,它源于社会生活的发展。引领学生“读——思——编——演”课本剧这一教学形式,将有利于引领语文教学大胆创新、走向生活、走向实践。

《将相和》一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经过,表现了蔺相如的机智勇敢、不畏强暴和廉颇的知错就改,赞颂了他们的爱国思想,学生乐于表演。下面谈谈这个课本剧的编演过程:

一、编剧,让学生在读中找“戏”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表演,必须对文章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整理,适当加入细节描写衬托人物性格,这就是编剧。将书本上的语言文字进行内化,转化为适合表演的口语化语言,这是课本剧成功表演的前提。

课文《将相和》篇幅较长,可分为三个小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学生在编剧过程中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与老师一起一次又一次地理解课文,体会字词含义,对人物的语言、神态、性格特点不断加深认识,为成功表演奠定了基础。课本剧的编写还必须遵从课本原意,不能擅自改变课文主题。课本剧编好了,可以在排练中对各种细节做必要的修改,使剧中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二、排练,让学生在“戏”中发展

排练是演好课本剧的关键,它包括人物角色、服装、道具等多方面的准备。为了更好地表演剧中人物,孩子们不得不带着问题到处去向年长者请教,不得不去翻阅有关小说,不得不去观看古装戏的影视资料。一旦疑团顿消,心情豁然开朗,那种获得成就感的乐趣几乎是难以言表。

求知是孩子的天性,好表现是孩子的需要,爱动是孩子的特点。在角色分配时,好多学生争演蔺相如,甚至包括女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面对这一双双充满期待、渴求的眼睛,的确让人感动,我有什么理由拒绝这一颗颗热情的心呢?于是在拍练中又多了一个“前奏”——公平竞争角色。蔺相如的扮演者们个个施展浑身的解数一比高低,最后定出最佳人选。这是排练前的一段小插曲,但孩子们在公竞争、自由选择的氛围中主动参与、实践,既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真正的排练要依靠小演员的热情投入和小观众的及时指正、补充。在这一反复操作的过程中,虽然只是少数人表演,但主动参与的却是全班同学。全班同学个个俨然是演员,真正融入了课本剧的排练中。大家集思广益,纷纷提出修改意见,甚至有人提出网购服装、自己动手制作官帽等。

三、表演,活跃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上台表演是展示才能的机会,参与演出的学生以最大的热情投入表演,入情入境,高度投入,演出了各自的水平。蔺相如的勇敢机智、不畏强暴、随机应变等特点表演得淋漓尽致,还有他那顾全大局、一心为赵国的肺腑之言令人感动不已。廉颇勇于认错、知错就改、负荆请罪也令人赞赏。台下的观众被台上学生的真情演绎感动了,情不自禁地爆发出一阵阵的掌声,个个脸上洋溢着微笑。

四、评价,让学生不断地完善“自我”

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我评价相结合。评价时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尤其是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元化的研究。

课本剧表演后,要引导学生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对不同于常规的思路和方法,尤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积极的评价。这样既总结了经验,又知道了不足,为以后更出色地编演课本剧提供了一面镜子。

总之,编演课本剧对提高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体态语言表达水平是一贴上好的催化剂,对实现“口语交际”的课程目标也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学生可用戏剧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文化理想和内心意愿。同时,学生在编演课本剧的过程中还培养了创新思维和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中产生艺术冲动,进入艺术状态,获得艺术体验,发展艺术才能,从而从模仿走向创造、由审美走向生活。

论文作者:于慧卿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8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9

标签:;  ;  ;  ;  ;  ;  ;  ;  

编演课本剧:引领语文教学大胆创新、走向生活、走向实践论文_于慧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