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设站法在成都博物馆新馆深基坑变形监测中的应用论文_黎波

成都市勘察测绘研究院 四川成都 610081

摘要:自由设站方法结合高精度测量机器人,配合外业PDA控制软件有效地解决了基坑变形监测中的通视条件、高精度、数据实时反馈等问题。本文结合成都博物馆新馆深基坑监测,介绍了自由设站法的运用。

关键词:自由设站;测量机器人;强制监测标志

1引言

随着城市建设高速发展,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基坑施工朝着开挖深、工作面窄、周边房屋及地下管线近的特点发展。成都博物馆新馆位于成都市中心,东临天府广场,南临西御街(地铁1号线出站口),西侧与清真寺(3层)、西北中学教学楼(7层)及天纬商务楼(7层)相隔约15米,北临人民西路(地铁2号线盾构隧道)。本项目基坑开挖深度最深处为25.4m,设计为地下4层结构,基坑支护均采用混凝土灌注桩结构。

2工程概况

1.1 全站仪自由设站法应用

针对本项目的以上的特殊性,场地空间狭窄、基坑周边环境复杂、深基坑施工以及通视条件差等,传统的视准线法、测小角法的变形监测方法已不能适用。随着全站仪高精度、智能化和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快速发展,采用自由设站方法能有效排除基坑现场施工干扰和周边环境的影响,通过联测已知的工作基点就可以准确快速地获取监测点的变形位移量。

1.2 全站仪自由设站法原理

全站仪自由设站观测方法,是一种随意选择测站位置,直接测量角度和距离的测量手段。作业时选择测站和其余任何一个方向为起始定向边,建立自由坐标系统,然后顺时针观测各监测点和已知工作基点或基准点,测量角度和距离。内业按极坐标法、通过坐标变换计算出各监测点的平面坐标,然后通过对各点的周期性观测,便可以得到各监测点的位移变化量。

1.3 变形监测实施流程

1.3.1基准点及监测点布设

本项目共布设了3个平面基准点,基准点BZ3位于基坑北侧约500m的成都市劳动保障监察总队楼顶;基准点BZ1、BZ2位于天府广场南北两侧,距基坑东侧约200m处。此外在位于基坑东侧施工工棚旁边以强制对中墩形式布设2个工作基点Z1、Z2,以方便日常监测。

1.3.2监测点观测及数据处理

采用Leica TCRP 1201+测量机器人进行外业观测,利用控制软件“AutoMeas变形监测软件”自动进行半测回归零差、一测回内2C互差、同一方向值各测回互差等测站观测限差检查,以确保数据准确、可靠。内业采用“CPⅢ DAS数据平差计算软件”进行平差处理,获得各监测点的XY坐标值,然后通过对各周期性数据进行比较得到各点的变化量,绘制变化曲线图。

1.3.3监测数据分析

3结论

1、自由设站法能有效解决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各种不利环境因素的影响,特别是通视问题对监测的影响。

2、高精度、智能化的全站仪配合外业相应的控制软件,能有效缩短外业观测时间、观测过程中及时对超限指标进行报警提示,减少了人为因素对测量数据的影响。

3、自由设站法、测量机器人、强制监测标志、外业测量控制软件和内业平差处理软件的结合运用,高效、快速、准确地反应了深基坑施工过程中的变形情况,为整个项目的安全运行提供了可靠的信息保障。

参考文献:

[1]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测量平差教研室测量平差基础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

[2]黄立人,深基坑施工中的变形监测,测绘工程,1997

[3]王正晓,刘保信.深基坑变形监测浅析,测绘通报,2000年第6期

[4]金建平,赵仲荣.自由设站法在深基坑水平位移监测中的应用与分析[J]. 勘察科学技术,2008(5):55-58

论文作者:黎波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

标签:;  ;  ;  ;  ;  ;  ;  ;  

自由设站法在成都博物馆新馆深基坑变形监测中的应用论文_黎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