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民族精神论文_吾路克曼•买提普

培养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民族精神论文_吾路克曼•买提普

吾路克曼•买提普 克州第三中学 845350

【摘要】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历史教育肩负着传承民族精神的重任,历史教育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发展和进步的基础和保障,也是一个民族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的有力支柱。因此,高校的历史教育工作者在进行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要将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的灌输和渗透,使高校学生在了解历史知识的同时,增强自身的爱国情感。本文通过对两者之间关系的讨论,提出了在历史教育中弘扬民族精神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高中历史;民族精神;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8)11-115-01

历史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科学。历史学最基本的特点是认知过去、立足现实、展望未来。这个特点,决定了历史教育不仅对学生知识的增长、智力的开发起着特殊的作用,而且在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方面具有极为显著的影响。所谓“民族精神”是某一民族依据自身的生存环境和生产实践在建构自身生活方式的历史性进程中所形成的总体性世界认知和人生价值选的择,它体现了一定民族的内在特质、人文精神和价值取向。中华民族有着自己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个民族精神,集数千年历史之精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成分。民族精神是在漫长的历史上发展中逐渐形成的,要弘扬民族精神首先必须要认知,欲认知便离不开历史教育。

一、夯实基础,突出重点,培养勤劳智慧的民族精神

历史是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最好学科。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智慧的民族。在茹毛饮血的原始时代,半坡氏族人在黄河流域肥沃的土地上种上了世界上最早的粮食作物之一——粟,河姆渡氏族人在辽阔的长江流域种上了世界上最早的水稻、搭起了木结构的房屋,我们的民族最早从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各个方面创造出辉煌的成就,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又如中国古代长城建筑:秦朝时,秦始皇命蒙恬主持修筑了万里长城,整个工程“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长城的修筑,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富于智慧和独创性的见证;明朝在古长城的基础上,修筑了明长城,它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蜿蜒六千多公里,成为当今世上从月球看地球能看到的两大工程之一。还如隋朝的建设:兴建两都、广设仓库,特别是隋炀帝于605年至610年,开通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连成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全长四五千里,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南达余杭,是世界上最早、最长的大运河,被诗人千古传唱为“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这些重大工程建筑都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结晶。

二、关注时事,突出热点,培养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是读书人应有的品质。“声声”“事事”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时事”或“热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它是近年来,特别是一年来发生的涉及到中国共产党的大政和方针、政策、国家意志,与生活相关,又能与历史学科知识有协调性的社会热点问题。关注时事、关心国家大事,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表现之一。爱国主义是人们长期凝聚起来的对祖国的一种深厚感情、信念和为祖国献身的精神。这种感情、信念和精神把个人和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它是维护民族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高尚品德。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关注时事有助于培养爱国主义的情操。

三、专题教学,突出综合,培养团结合作的民族精神

专题教学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民族发展史教学的重要方法,也是提高民族精神的重要手段。它既是知识立意提高的过程,又是能力立意升华的过程,也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因此,在专题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原则:轻历史过程,重隐性知识;轻感性知识,重理性思考;轻一般常识,重特殊分析;轻教师意志,重学生行为;轻传统教法,重创新观念;轻知识个体,重学科联系;轻琐碎归纳,重热点分析。其出发点应放在对学生民族精神的教育和培养上。专题教学首先应选好专题,特别是那些能较容易地与政治、地理学科知识和能力考察点相结合的专题。

四、加强训练,突出能力,培养与时俱进的民族精神

“训练”是提高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但训练应该有针对性,这就是知识训练、能力训练、高考模拟训练等。因此,应该注意如下几方面:

1.在训练的内容上,应该有针对性地选择具有时代感的历史试题。如近代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不甘屈服于帝国主义统治的反抗精神;为救国救民不断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近代史训练内容围绕这一核心选择,近代中国的近代化问题和维护民族主权、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的历史就成为中国近代史训练的核心内容。又如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教育问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中共成立后,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武器,找到了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改革开放、港澳回归,中国成为举世瞩目的重要力量,中国共产党成为代表中华民族利益的、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先进性的政党。通过中共党史的训练,能够培养和保持中华民族与时俱进的先进性的民族精神。

2.在训练的时间安排上,每节课至少应有10分钟以上的训练时间,防止满堂灌教学;每单元应安排至少一节训练课,检查知识过关与落实情况;第一轮、第二轮教学任务完成后还应安排一轮高考模拟训练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模拟高考的时间、坐次、环境、题型、分值、方法、心理素质等方面的训练,让学生一进高考考场、一见高考试题便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便有处而不惊、运用自如的感觉。这样,高考才会有好效果。

结语:民族精神是民族振兴和实现中国梦的基石和前提,要实现民族的振兴和中国梦,必须有振奋的民族精神作支撑。民族精神的弘扬使民族振兴的步伐可以加快,而失去了民族精神的支撑,民族振兴则无异于空谈。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植根于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之中,历史教育是我们了解、认识和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菜桐婷.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华章,2011,2(28):123-125.

[2]李国宏.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3,2(6):87-89.

论文作者:吾路克曼•买提普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1

标签:;  ;  ;  ;  ;  ;  ;  ;  

培养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民族精神论文_吾路克曼•买提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