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陶陶 冯艳
天津市红桥医院神经内外科 天津 300130
摘要:目的:对脑梗死合并脑出血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方法进行探讨,旨在希望通过科学的护理干预方法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对我院治疗的脑梗死合并脑出血患者进行相关的研究,对以上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所选取的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分成两组进行对照研究,通过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分析两种干预手段对护理效果的影响。结果:本次研究后发现,研究组通过科学的针对性护理干预方式,相比对照组护理效果显著提高(P<0.05);结论:脑梗死合并脑出血患者在进行治疗措施后,必须要加强针对性护理干预,这样才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具有肯定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脑出血;脑梗死;针对性护理
脑出血合并脑梗死的发病率很高,是中老年群体健康的一个重要杀手,可以导致脑神经功能严重受损,同时造成很高的致残率。一旦发现患有脑出血合并脑梗死,通常要进行手术或者保守治疗,越早进行治疗就能够更多的挽救患者生命[1],延误治疗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极高。脑梗死合并脑出血患者病情更为凶险,护理时要提高针对性确保护理效果,本文探讨了脑梗死合并脑出血针对性护理干预,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神经内科在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诊断治疗了20例的脑出血合并脑梗死患者,全部患者在我院进行了治疗。全部确诊为脑出血合并脑梗死患者,并且同意参加本次研究,排除精神疾病患者和严重器质病变患者。CT显示脑部出血情况:8例基底节,3例脑叶,2例丘脑,5例内囊,2例壳核。CT显示脑部梗死情况:12例基底节,4例脑叶,2例丘脑,1例内囊,1例壳核。所有患者通过随机方法平均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病例10例。对照组中男8例,女2例;年龄39-78岁,平均年龄70.2±4.1岁。研究组中男7例,女3例,年龄38-76岁,平均年龄69.3±4.0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住院基础护理
首先要做好病房环境和床铺清洁工作,保持室内温度26℃左右,及时为患者擦拭皮肤,避免患者皮肤出汗,时刻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发生压疮。其次,要避免患者摄入过量水分,防止患者出现大小便失禁。要尽量避免物理因素对患者皮肤的刺激,包括摩擦、潮湿、分泌物等,如果患者尿便较多要尽快擦洗干净;不能让患者直接躺在塑料布上[3]。做好气道护理,保持呼吸畅通,合理使用吸痰机。做好饮食护理,具有吞咽功能的患者可以食用营养丰富的流食,提高自身免疫力。
1.2.2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心理需求进行准确剖析,了解他们的应激状态,掌握鲜明的心理特征,对患者进行较强个性化的心理指导,对症下药地进行心理干预,向患者简单介绍所进行的步骤[2],让患者对治疗情况进行详细了解,使得患者具有较好的心理状态,减少应激反应程度,保持稳定的心理情绪,有利于控制血压,促进疾病转归。
1.2.3输液护理
注意避免发生水电解质紊乱,患者昏迷体内将损失大量的营养和体液,因此为了确保循环畅通,要及时对患者体液进行补充。应加强并发症观察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和患者主诉,警惕水电解质紊乱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监测记录患者的意识、呼吸、面部表情、尿量等,一旦发现问题,护理人员要及时通知医生进行治疗。
1.2.4肺部感染护理
为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通常会进行气管插管或切开气管通气,此时患者的气管将暴露在空气中,气管内的纤毛不能对气管进行加温、加湿作用。另外,气管内异物和痰液增加了肺部感染的机率。所以,要做好患者气道的湿化护理,注入湿化液20ml/h。进行气道湿化一方面可以对气管进行加温加湿,另一方面可以稀释痰液有利于痰液排出,要根据患者的痰液分泌量及时调整气道雾化的频率和吸痰的间隔。注意每次吸痰时要控制好时间和压力,尽量清理干净痰液,同时不要损伤患者气道[3]。
1.2.5颅高压护理
护理人员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瞳孔变化,要避免颅内压增高的因素,保持大小便通畅,控制好血压,当瞳孔发生变化,生命体征出现两慢一高,此时应警惕是否出现颅内压升高,发生脑疝,应立即汇报医生,复查头颅 CT,进一步确定颅内压升高的程度。应立即快速静脉输注20%甘露醇250Ml[4],将患者床头抬高约30度,防止颅内压升高。
1.3疗效评价标准
患者进行护理前后各进行一次神经功能损伤评分,评分标准:轻型损伤0-15分,中型损伤16-30分,重型损伤31-45分。
1.4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利用统计软件SPSS19.0予以录入分析,计量资料检验方法选择t检验,表示方式为均数±标准差,计数资料的检验方法选择卡方检验,认为P<0.05是显著统计学差异。
2结果
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相比干预前都有一定改善,研究组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下表1。
2.2两组病死率对比
对照组死亡1例,死亡率10.0%,死亡时间入院后3-7d,研究组死亡0例,死亡率0%,两组病死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20.47,P<0.05)。
3结论
脑梗死并发脑出血发病时患者处于紧张激动状态,脑出血后大脑内在数分钟内形成血肿,对患者的脑组织进行压迫,加剧了脑细胞的受损程度。脑梗死造成脑部组织严重缺氧缺血,因此发病早期死亡率较高。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人们对于护理服务的要求也在提高,现代护理科学更加注重“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方式,治疗后一定要进行科学的护理干预,只有这样才能巩固治疗效果改善预后,是护理服务以人为本理念的体现。研究证明,针对性护理是通过心理、环境、生理等护理方式让患者减少身心的不适感,达到最舒适的状态,让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减少并发症,促进疾病转归。本文对研究组进行了基础护理、肺部感染护理、输液护理、颅内高压护理等针对性措施[5],结果显示对照组的病死率为10.0%,研究组为0%(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神经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脑梗死合并脑出血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效果明显,安全有效,适于在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赵殿东.不同手术治疗方法对脑梗死合并脑出血心率近日节律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6,11(26):102-103.
[2]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29(6):381-382.
[3]李国成.两种锥颅方式治疗自发性基底节小血肿疗效比较[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05(04):77-78.
[4]杨文明,丛明,张振兴.微创与开颅手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6,05(04):90-91.
[5]牛晓宁,胡伟强,马刚,姜业臻.微创技术在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中应用的临床体会[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5,07(08):187-188.
论文作者:邓陶陶,冯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6月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0
标签:患者论文; 脑出血论文; 针对性论文; 脑梗死论文; 方法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两组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6月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