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城市道路建设发展非常迅速,通过城市道路专用通讯管道的建设和完善,使城市道路的发展及经济效益得到的极大的促进,同时也使国土资源节约、社会资源的统一分配以及土地利用率的提高得以有效推动,并使行业间的配合力度加强,社会效益提升。通讯管道工程应用于数据传输、干线传输、图像传输通讯体系、电话和监控体系等的电缆、光缆布设,主要采用人(手)孔井和管道等设备,本文就其施工技术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市政道路;通信管理;施工技术
引言: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对线路架设、管线安装等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从信号保证和缆线保护方面来看,暗线铺设的方式更为安全可靠,使缆线寿命也得到了有效延长,道路通信管道作为通信线路的重要载体,具有容量大、隐蔽安全,能够对市容美化的需求进行满足,但同时其施工难度较高、工程投资大、周期长的特点,因此对其施工技术加强应用研究,能确保其在城市道路建设中充分发挥作用。
一、通信管道概述
(一)通信管道材料
钢管材料由于硬度较高,在地下施工时更难对其他管线进行避让,只能采用钢管引导的方式,造成施工难度增加,管材用量提高;另外对于地势特殊的位置,通常挖掘4米左右的人井才能进行施工操作,如果挖掘过深会导致渗水,因此还需要对人井进行相应的防水处理,这对施工工期造成一定影响,同时也使施工技术难度增加。所以PE塑料管材代替钢材,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施工难度,同时价格方面也比钢管低,更容易避让障碍物,从各个方面而言,PE管材都具有无可替代的应用优势[1]。
(二)通信管道质量标准
通讯设备的安全性由管道材料的质量所决定,因此施工前应对管道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同时需要采用多种检验实验方式,对不同材料进行效率和质量的检测,如材料外观对比、现场挤压、材料冲击试验等,通过实验和调查的方式,对材料的质量和安全性进行评测,避免因材料质量不过关而导致通讯设备的安全性受到不利影响的情况出现。
二、通信管道路线和铺设方法
通信管道铺设时需要严格按照施工设计图纸进行放线定位,施工时中心线不得偏移超过0.5M,如超过此范围,必须经过相关设计人员的审核同意;施工前必须根据设计图纸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对交桩进行定位,如现场情况和设计图纸之间存在不一致或矛盾地方,应及时与设计部门进行沟通修正,等方案确定后再开始施工。
一般人(手)孔坑槽放样在基础尺寸上再加1M,采用中号直通型时,其尺寸为2.18×3.18,则放样尺寸设定为3.18×4.18,在特殊情况或土质松散的情况下,可对放量尺寸适当加大。
当设计高程与管道沟槽深度相接近时,严禁出现超挖现象,另外在雨季进行施工时,要注意沟底积水情况,避免出现浸泡现象,一旦沟底出现积水浸泡,必须对其进行地基加固。
如沟底地基为干燥土层,需要对其进行换土操作,确保其夯实密度,同时密度应保证不低于原土质地基的密实度;沟底地基为原土层,则可直接进入下道施工工序。对于土质湿度较大的土层,需采取灰土加固的方式,使其夯实密度提高;对于地基水质含量较大或出现地下水的情况,夯实作业无法实施时,可采用降水清污后,利用天然级配砂石和砾石进行填垫[2]。
在高程和坡度精加工之前进行的沟底超平作业,起到对沟底高程、沟槽顺直和坡度的控制作用;通过先拉中线,再绷紧连接槽底一侧控制边桩的小线,按小线对沟槽进行修整的方式,使控制目的得以实现。
进行管道敷设时,应将线拉直,每隔30M处用柱点对其进行固定,避免线体出现偏移或垂落现象。根据设计规定对通道的位置和尺寸进行设置,确保沟盖底面、通道上覆、人(手)孔距离通道管顶不小于300mm,通道基础面、人(手)孔与管底的距离不小于400mm,通常管道引入通道和人(手)孔时,与板底距离保持在200-400mm之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管道沟挖掘完成并夯实沟底后,应先采用5cm细土进行铺填,然后进行管道敷设,在采用20cm厚素土在管道上进行铺填,并将两侧填满并夯实。另外需要素土中碎石等坚硬物块进行剔除,避免对管材造成损伤。同时还应沿管道纵向,在管外顶部20cm处 向沟槽居中位置铺设专用警示带[3]。
进行栅格管铺设时,需要与相邻管材之间保持同层相邻、层与层相邻的紧密连接,并按照相关要求和规范进行固定绑扎。升格管进出人(手)孔的长度必须不低于2M,并采用套式连接头,并用专用密封胶涂抹在被插入端进行密封处理,确保接口处牢固,并无漏水脱落等问题出现。采用管道接头相互错开的方式进行铺设,错开距离应保持在3M左右,因栅格管壁较薄,尽可能减少敷设时的弯度,避免其因受折而出现变形。
进行弯管铺设时,无论管材选用哪种类型,都必须采用符合设计要求的曲率半径,通常都应大于36M;按照相关设计要求,对纵向或水平弯管道各折点坐标进行设置;采用圆弧形弯管道,同时确保局部无起伏现象;对管坑内杂物进行清理,对基坑进行加固支撑,并将基坑内的积水排除后,再进行下管施工。
如管道沟槽地基土质达不到相关施工要求或标准,应对其土层进行夯实或采取灰土处理后夯实,使其强度达到设计要求;一段管道铺设完成后应及时进行试通测试,确保每孔都能达到设计要求;对测试合格的管孔进行封堵处理;流水位的高程复核等管道稳定后进行,确定管道的纵坡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和标准后,再进行下一步的施工作业。
三、人孔、手孔井工程施工
(一)放样挖掘及基础
根据管道中心位置、按照人(手)孔的规格、挖掘系数、型号以及设计定位等,对人(手)孔进行放样和挖掘。最佳定位方案能避让交通繁忙路口、地下设施、胡同口等;人(手)孔坑槽深度达到1.5-1.8M时,根据土质情况确定设置挡土板;当挖掘至相关设计深度时,对坑底进行平整和混凝土基础作业;人(手)孔基础范围外挖设集水坑主要针对地下水位较高时,为砌筑抽水提供便利[4]。
(二)砖砌
人(手)孔基础在砌筑前,需要进行清理和刷扫,不能留有杂物和泥土。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人(手)孔放样,利用合尺对第一层砖进行对角丈量,确保角度同正,无偏斜问题出现。通常采用100#水泥砂浆进行墙体砖筑,砖层之间进行压实,确保无通缝出现。
进入人手孔的管道,其管头应停留在墙体内30-50mm位置处,采用喇叭口头管口,并保持棱角分明,表面平滑;采用1:2.5水泥砂浆进行墙体内、外抹灰处理,厚度通常保持在2cm左右,确保表面光实、牢固[5]。
按照设计图纸的规定进行人(手)孔预理铁件作业,确保上、下穿钉保持在同一垂直线上,墙面出钉长度保持在50-70mm之间,拉力环出墙面的距离应保持在80-100mm之间,同时要确保铁件预埋的牢固性,并无漏水现象出现。
结束语:通信管道的敷设对于市政道路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其敷设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对于通信管材的研究力度也在不断加大,新型的管材也逐渐投入实践应用,另外也加强了施工技术的控制,对管道铺设方式、铺设位置的选定和测量,以及质量验收等都应加强把控,使工程质量和效率得到有效保证。
参考文献:
[1]孙潇潇.市政道路中通信管道施工技术[J].科学技术创新,2018(2):131-132.
[2]吴鸿,周磊.市政道路排水管道施工技术与要点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4):255-256.
[3]陈奎.市政工程道路排水管道施工技术分析[J].低碳世界,2017(34):204-205.
[4]彭聪生.谈市政工程道路排水管道施工技术要点[J].山西建筑,2018,v.44(12):157-159.
[5]冒松林.市政工程道路排水管道施工技术探析[J].建设科技,2017(10):92-93.
论文作者:范蕊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6
标签:管道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夯实论文; 管材论文; 通信论文; 沟槽论文; 地基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1期论文;